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以炎黄历史和年代研究为核心的“三皇五帝”传说历史研究发生了根本性转折。2003年以前.认为炎黄距今四五千年、考古学的“龙山时代”相当于古史传说的“五帝时代”一直是学界主流认识,而主张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其历史和文化在考古学的“仰韶时代”仅是极少数学者的认识。2003年王先胜在网络发表《“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后开始发生根本性转折,现在“炎黄距今四五千年”已经式微,而“炎黄距今六七千年”已成为学界主流观点和认识。关于中国史前史的轮廓与框架,目前可以通过《中国史前史(“三皇五帝”古史体系)简表》等几个简表来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3.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部落在今宝鸡地区相聚且交错发展,成为泾水南、北的大部族.黄帝部族与炎帝神农氏第八代孙榆罔帝部族徙入中原地区后逐渐融合,构成了华夏族.他们在夏商周时又在宝鸡地区形成大国或小国,使炎黄文化故地大放三代文化异彩,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主要渊源和发展地之一,故华夏文化的发源地是渭水流域的宝鸡地区.  相似文献   

4.
祝融、蚩尤、三苟为三个意义部分重合的兼容性种族概念:"祝融"为该部落集团及其首领最早称谓,"祝融"别称"蚩尤"则为祝融八姓支族东迁后与土著蚩尤部落融合形成的新东夷部族集团以后称谓,"三苗"为"祝融"与"蚩尤"融合形成的新东夷部族集团支族南迁后别称.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这种凝聚力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包括有地理、经济、传统文化、共同心理状态、爱国主义感情等等.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于炎黄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炎黄二帝.因为炎黄二帝具有"共祖"象征作用、文化纽带作用和精神感召作用,所以,炎黄二帝及其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的情感基础、思想基础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多学科共同攻关的文明探源研究中,古史传说的系统整理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传说时代的古帝实为历史重大变革的化身,对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批判,不足以否定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的存在.其中,炎帝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史书上有"炎黄"和"黄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赋予了炎帝双重身份,使他既代表了生产经济出现以后的神农氏时代,又属于开启英雄时代历史大幕的代表人物之一,居于文明探源研究两个关键的节点上,纵贯距今1000至5000年前后的整个炎黄时代.炎帝不仅是中华民族悠远文化根系的标志,而且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依然极具生命活力,如果追寻其身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甚至可以连接起中华文明发展前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关于炎黄时代的传说史料一度被认为出于战秦国汉人的臆造。但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传说史料基本上是可信的.本文提出了作者研究这一问题的初步结论,认为距今6000年至4000年间的考古材料从经济、文化、社会三方面说明,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时代的文化;"广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炎黄文化"指的是炎黄二族在炎黄时代创造的文化以及后世对其传承、阐释和重构的文化。"狭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基础和根源,"中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传承和主体,"广义的炎黄文化"是炎黄文化的拓展和升华。三者内涵相通,本质相同,各有侧重,各有价值,共同构成了炎黄文化的完整体系。作为一种根源性文化,炎黄文化无论是在中华文化的谱系中,还是在中华民族的格局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炎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一词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称谓,其定义与称谓皆已陈旧过时。"普通话"并非"普通的话",而是"标准的话"。"国语"、"华语"等称谓同样不能概括反映"普通话"之"标准话"特征。"普通话"一词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有其产生过程和历史渊源,随着时代的发展,应以更为科学、严密的词汇取而代之。以"标准话"取代"普通话"正是时事所需,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0.
孟津妯娌遗址与黄帝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妯娌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左右的典型聚落遗址,其年代与学术界一般认识的黄帝时代年代相当。该遗址位于古人所言黄帝居地之一,其考古遗存与史载黄帝史事相合,当是黄帝部族活动的遗迹。  相似文献   

11.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由于年代久远,文献缺略,所以有关他们的传说或后世的记载,有很多失真的地方.经过考证,认为黄帝的生地应在今陕西凤翔县境,炎帝的生地应在今陕西岐山县境,或在今陕西宝鸡市境.至于黄帝的葬地,汉代的记载本来是很清楚的,就是在上郡阳周县的桥山,即今陕西子长县西北的大梁山.但随着后代阳周县名的迁徙,黄帝陵所在的桥山也不断被搬家.直到唐朝才把甘肃正宁县东、与陕西黄陵县交界处的子午山当作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并把黄帝陵建在这里.炎帝墓在历史上曾一度失传,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只说是"葬长沙",并不具体.对此在宋代曾经作过一次认真的调查,终于查清炎帝陵的所在.神农氏和炎帝并非同一个氏族,现在人们往往把炎帝与神农氏合在一起,称为"炎帝神农氏",这实在是一个误解.当然这个误解也决非自今日始,至迟在东汉时就有人把神农氏与炎帝合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2.
大地湾遗址对探索伏羲、炎帝、黄帝之间的历史联系有着重要参考、印证作用。生活在黄帝时代的众多原始部落和部落联盟,在迁徙、交往、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以轩辕黄帝为象征的当时最高形态的文化——炎黄文化。炎黄文化和黄帝时代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华夏人在亚洲东部地区最早进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础。甘肃清水县应是第一代轩辕黄帝的初居地  相似文献   

13.
梳理炎黄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系,对于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无裨益。结合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从农业、冶铜、玉器、祭祀、文字、筑城及聚落等方面综合考察。研究认为,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是中国的炎黄时代,是炎黄文化的滥觞期,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期;炎黄时代已经有了铜的冶炼和使用,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十分特殊和重要的意义,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虽然出土了少量铜器,但远不及玉器突出,说明直到铜石并用时代,玉器仍是主要的礼器,是炎黄时代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表征;刻划在龟甲、骨片和陶器上的符号,是中国文字的来源之一;文献记载炎帝神农氏培育粟谷,制作耒耜,耕而作陶,发明医药,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是稻作农业和粟作农业的发源地,炎黄时代是中国耜耕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随着农业的长足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财富的逐渐累积,大型聚落越来越多;作为大型聚落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中心,城邑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标志之一,中国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已近百座;炎黄时代是中国冶铜、文字、城邦乃至国家的滥觞期,也是中华文明的初创期,炎黄二帝是开创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相似文献   

14.
为了厘清上古炎帝、黄帝、赤帝的真实身份、活动区域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原接近真实的历史,对距今9000年前羌族到4000年前夏族进行了研究和辨析。分析认为:上古七世炎帝姜裹、黄帝帝江和赤帝榆罔属同一时期夏族领袖人物,都号称炎;战国时期为区别起见,姜裹及其祖上仍被尊称为炎帝、帝江被尊称为黄帝、榆罔被尊称为赤帝;炎帝、黄帝、赤帝既是汉族的祖先,又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炎黄文化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创建了一批团体,形成了一支队伍,整理了大量资料,召开了系列会议,出版了一批论集,产生了大量成果,取得了若干共识,服务了文化建设。今后炎黄文化研究的突破口是:炎黄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流变;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关系;炎黄文化与诸子百家之间的关系;炎黄文化与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炎黄文化与海外华人的关系;炎黄文化与考古文化的关系;炎黄文化与中国新文化的关系。炎黄文化研究要在理论构建、成果整合及宣传普及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7.
炎黄时代是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它在考古学上与仰韶时代相对应。反映在宗教形态上 ,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巫术与图腾崇拜并存 ,生殖崇拜由女性向男性转变 ,同时又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支配下 ,产生了灵魂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等。这一时期宗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便是从“家有巫史”向巫师集团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民族先祖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民族先祖地位的确认是历史地形成的,具有复杂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一般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黄",但这种认定未必全面。太昊伏羲是多民族融合的代表,以"羲黄"代替"炎黄"作为我们民族的共同先祖更具有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19.
溯源炎黄、蚩尤及其关系,论证蚩尤是苗族的先人及其影响,探讨蚩尤被历史遗忘的原因以及重新评价蚩尤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