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几天的努力,福建省煤田地质局赴四川地震灾区的地质灾害排查专家组完成了德阳市辖区广汉市和中江县境内26个临时灾民安置点的实地勘察任务,勘察面积60000多平方米,预计可安置灾民3000多户10000多人。  相似文献   

2.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众多伤员和灾民被紧急转移到其他城市进行临时安置。随着大批灾民被安置到成都,承担日常救助任务的成都市救助管理站紧急启动应急预案,承担了轻伤员的临时救助救治和健康灾民的临时安置任务。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27日,由民政部组织的赴四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队开赴四川。这支专业社工队伍肩负着了解、评估灾民需求,找准社会工作在灾民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切入点,以及为灾民提供专业服务的重任。在6天的时间里,本刊记者跟随社工服务队,先后前往彭州、都江堰等灾区一线,以及成都市救助管理站、成都市第二社会福利院、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等灾民安置点进行调研、评估和服务。  相似文献   

4.
从社工视角看灾区的实质服务、情绪支持和信息传递 从实质服务来讲,灾民吃的、睡的、卫生防疫、复课等服务都比较好。尤其是吃的东西非常丰富,方便面种类也非常多。灾民很实在地说,在这里能吃到水果,平时在家,香蕉、牛奶都是买给小孩子吃的。绵阳市的学校放假了,老师就去做志愿者,去帐篷学校上课,开一些心理辅导课。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春节,我带着本刊全体人员及广大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前往地震灾区北川县,和灾民一起过年。在七天的采访中,北川灾民、援建人员以及志愿者让我收获了太多的震撼与感动——  相似文献   

6.
郑淑洁 《安家》2008,(7):102
我们在两天的时间里走访了六七个受灾乡镇,从与灾民的交流中能看到灾后重建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政策,用什么样的方法补偿灾民?依靠什么政策去重建?  相似文献   

7.
7月24日,安乡县境内的安造大垸防洪大堤溃决,近20万灾民被迫转移到堤上,其中有95万人集中在安造大垸70公里的东、西线大堤上。骄阳似火,热浪升腾。在灾民集中安置区,恶劣的环境使得蚊蝇飞舞,水源污染。灾民在遭受洪灾之后又面临病魔的袭击。据统计,7月...  相似文献   

8.
大震、核泄漏后救灾的急迫之中,他们无暇伤悲。但当庸常无助的生活和一座座鬼城横陈在眼前的时候,已经20年看不到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日本灾民,开始弥漫出越来越多无奈、无助而悲凉彷徨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针对四川灾区灾民自杀事件。心理干预专家诊断说。他们患了典型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即媒体上常提到的PTSD。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专家们心理干预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在灾民中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防火、防盗、防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03,(9):12-13
淮河流域2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65亿人口,农业人口占1.35亿.面对洪水,国家保护的力度是从干流堤坝以及城市和交通干线,到行蓄洪区,再到支流地区逐级下降.各级政府的关注度也是从在干流堤坝上"严防死守",到对"舍小家、保大家"的行蓄洪区灾民依法补偿,再到对支流地区内涝的灾民进行救济逐级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两纳之窗     
贫困家庭弱视儿童赴京免费治疗;孩子的快乐之家;救灾物资温暖灾民身心;邻里和谐一家亲;母亲健康快车温暖乡村母亲;  相似文献   

12.
王梦悦 《老年人》2008,(9):20-21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这场震惊世界的巨大灾难发生后,十多万解放军将士不顾生命安危,深入灾区一线,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这其中,有位79岁的老军人,不顾身体孱弱,坚持到灾区为灾民看病治疗,救治了近千名伤员。这位用行动诠释“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老人,就是我国著名的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文职将军卢世璧。  相似文献   

13.
这是青川县的一个四周群山环抱、草木青葱的小镇,被地震摧毁已有半个多月了。所有幸存的百姓都被安置在离小镇大约一公里的灾民点,那儿原本是一片开阔的庄稼地,临时搭建了一片帐篷。随医疗救援队进驻这里已经一星期,艰苦的条件,紧张的工作已让我有些体力不支。这是一个普  相似文献   

14.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造成142807人死亡或失踪,20多万人受伤,灾民达340余万人,财产损失至少300亿美金,给关东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各界捐弃前嫌,赈济日本,表现了中国人民救灾恤邻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环境破坏三方面,给个人、家庭、社会皆带来重大创伤。震后灾区,满目疮痍,给稚嫩的社工界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破损的社区和灾民的伤痛,唤醒了社工的使命感。社工与义工匆忙进驻灾区,大家都希望为灾民提供援助,但大部分人缺乏处理灾难的经验,不知从何人手,也没有充足的信心。在生活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姜秀 《职业》2015,(10):257
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工程项目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支护技术,而岩土勘察技术是现如今作为各项勘察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我国的工程勘察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之前,首先应该对其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而在应用岩土勘察技术之前,要明确勘察的重点。本文以某工程为例,首先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应用进行了分析,其次概述了深基坑开挖的技术保障对策;最后,对岩土勘察技术进行了探讨仅供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近年来的几起重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成因及应对方案来看,灾害与贫困在实践活动和政策框架两个层面显现出高度的关联性.其一,灾害的巨大破坏性使灾区和灾民步人贫困状态或走向贫困的边缘,或加重了地处贫困地区的灾民的贫困程度,所谓"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灾害成为一项重要的新型致贫因素.其二,贫困与灾害在分布区域上具有高度的重合性,灾害高发地区往往是自然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贫困进一步加重了灾区与灾民的脆弱性与受灾程度,降低了其灾害应对能力.其三,也是最关键的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灾害不仅具有自然属性也具有明显的社会属性,它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因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洪水灾害可谓罕见。常言道:“大灾之后有大疫。”若预防不严,水灾后疫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甚至比水灾本身的损失要惨重得多。因此,洪灾后的防疫治病工作显得异常紧迫。水灾为何会导致传染病流行呢?这是因为,在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灾民们生活在异常恶...  相似文献   

19.
和汶川大地震一样,民间组织在海地地震的救援中发挥着官方所无法匹敌的作用,他们能在第一时间触及到灾难的最深处,了解并满足灾民最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在地震发生时为灾民提供避难和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是灾后重建及灾后救援工作的基础。文章从韧性城镇角度出发,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及方法分析宁夏海原县海城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性和可达性,并通过ArcGIS软件分析其容纳性和“平灾结合”性,揭示了宁夏海原县海城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避难场所、利用公共开敞空间、提高灾民避难速度及打造“平灾结合”模式的四个优化策略,以期对小城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