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地方,它只是个仅有1078平方公里,挤住着620多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却拥有“东方明珠”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美誉,在1993年就创造了人均生产总值18364美元这样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香港今日的成就,除其他因素外,同香港是人才荟萃、人才辈出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使香港成为人才荟萃之地。自鸦片战争之后,英国通过强行占领和所谓租借,采用殖民地的统治方式,维持对香港的管治。英国政府从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根据香港当时的地理、历史条件,一开始就宣布实行自由港的政策。一方面它远离英…  相似文献   

2.
李沅 《金陵瞭望》2007,(12):4-11
1842年,《南京条约》将香港变成“日不落帝国”诸多殖民地中的一块。南京与香港因这一纸痛心条约而渊源特殊。  相似文献   

3.
港英政府统治时期,香港建立并发展起以“大、高、稳、低”为主要特点的殖民地公务员体制。香港回归后,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尤其是巨大财政赤字的压力,迫使特区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其公务员体制,理顺了公务员与政治的关系,有效地缓解了财政压力,但改革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惯用手段,是统治和掠夺殖民地所采取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列强以移民侵略来壮大民族人口实力,形成民族“核心”,实现民族“同化”,建立起坚实的殖民地统治基础,为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侵略服务。日本帝国主义也毫不例外,日俄战争之后,便不失时机地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移民侵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80年的历史,说到底,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在这种侵略与反侵略、压迫与反抗的宏阔历史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和各种政治派别,或是为了维持统治,或是为了争取生存,或是为了赢得政权,提出了一套套社会改革方案,描绘了一幅幅理  相似文献   

6.
1997年7月1日,一段特殊的历史已在香港结束,“香港过渡期”在这一天告一段落,香港主权回归于中国。从1982年秋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来华,揭开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谈判的序幕,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风风雨雨的15年中,香港的前途一直是中国、英国、香港三方面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其中,英国公众是如何看待他们心目中“最后的殖民地”的回归、他们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这段历史呢?本文从英国报刊杂志上所发表的一些文章追寻英国舆论变化的轨迹,从一个侧面表明:昔日的大英帝国雄风已去,“流水落花春去也!”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的卖国方针和“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仅三个月的时间,日本帝国主义就侵占东北三省,并以伪满洲国的形式统治东北长达十四年之久。日寇在武力侵略东北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实行了殖民地思想文化统治,即实行割绝东北与关内的文化联系而依附于日本帝国的  相似文献   

8.
依照中英两国政府1984年12月19日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97年7月1日起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一国两制”即将从理论构思跨入社会实践阶段。通过对香港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条例分析,其中专利注册登记保护是香港的“殖民地”地位的具体表现。按照基本法精神,香港回归祖国后知识产权制度将本地化,“香港专利条例(草案)”的即将出台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协调衔接,以更好地协调和解决“九七”后香港与内地的法律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精神因素在美国扩张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到300年的时间内,白人统治区域迅速扩大,精神因素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一、宗教在早期移民和建设殖民地中起支配作用;二、传播文明的“正义感”支持移民向西扩张;三、“天定命运观”推动边疆不断扩展;四、“解放弱小民族,保护民主自由”的使命感促使海外扩张。  相似文献   

10.
“往北看”一词正确道出了香港同中国的关系,它已广为人知了。但在分析香港政治经济发展时所用的“中国因素”一词更是脍炙人口,屡见传媒之中。 香港作为自由开放的外向型经济体系,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制造业中心和金融中心,从来就和外间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它是英国殖民地,自有英国因素在焉。如美  相似文献   

11.
香港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大河中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本文所说的“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时间概念:1919—1949年。香港现代文学是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前,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与英国殖民当局统治下的香港的社会属于相似的社会制度。而“香港文学的起头”,则“是拜大陆南来知识分子之赐”。确切地说,1919—1949年的香港文学实质上是中国新文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香港的中国新文学。”  相似文献   

12.
略论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的主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其殖民统治,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实行政治欺骗,建立殖民地经济以实行经济掠夺,进行军事围剿以镇压抗日活动。日本统治东北14年之久,欠下了中国人民一笔大大的血债。  相似文献   

13.
香港被英国殖民者管治了150多年。其间1941年至1945年,香港被日军占领。战后至今,香港经济获得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成为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及信息中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独领风骚数十年,被称为“世界奇迹”。同时,这个奇迹又是发人深思的谜…… 首要奥秘在香港自身 香港自然资源贫乏,何能富甲一方?香港“弹丸之地”能量怎如此巨大?香港长期受制于英国“殖民”统治,但却是当今“自由经济的沃土”;香港市场竞争剧烈,但却容易赚钱。这是现代史值得研究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对于香港的法律系统来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引起了一种不稳定感、担忧和语言问题。 当历史学家忙于记录下香港主权回归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意识到香港殖民地主要法律起草人托尼·颜(Tony Yen)的惊人功绩。在过去的9年中,颜和他的由43名司法人员组成的班子已将一个半世纪的近2.1万页,常常是古英文的殖民地法规翻译成中文。其中多半已被接受为法律,其他的将使用到7月1日香港移交之前。颜氏说:“我们正处于双语种法律系统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一百五十年,弹指一挥间”,’‘何当共赏香江月,待到七一回归时”。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的确是一个伟大、庄严、隆重的时刻,中国已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和转折点,人们称之为“新香港”的发端。不仅如此,150年来写满屈辱的中国近现  相似文献   

16.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以及这一问题对台湾现实政治所发生的影响是需要认真加以清理的问题。殖民地经历是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总根源,而国民党在台统治失误使这一问题恶质化。在台湾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家认同”问题造成了台湾社会的诸多乱相。  相似文献   

17.
大英帝国的瓦解已是铁一般的事实,但评论员认为这是英国的愿意退出太阳下地盘政策,并吹嘘英国对旧殖民地统治的成绩;其意好象是说英国过去对殖民地没有什么残酷剥削行为;英国殖民地应当感谢它的殖民统治。这是什么话!评论员又硬说苏联和中国有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可能性,这更是恶意诬蔑。《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论员的意见在英国统治阶层里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所以这篇殖民主义垂死阶段时的狂妄辩护还是值得我们留意的。  相似文献   

18.
马来亚(包括新加坡)是工业不发达的地区。过去长期的英国统治,使对外贸易带有严重的殖民地性质。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的影响下,马来亚联合邦于1957年8月31日犾得“独立”,其后新加坡亦于1959年6月5日成为“自治邦”。新的政权执行了反对社会主义、投靠帝国主义的对外政策,殖民地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它的对外贸易也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本文将以第二次大战后的资料,着重探讨帝国主义竞争、掠夺下的马来亚对外贸易的一些情况。由于联合邦和新加坡在经济上关系密切,特合并论述,并以“马来亚”一词来表示。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在殖民主义时代,东南亚所有国家无一幸免地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单殖民地,如印度支那地区成为法国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分別变为荷兰和英国的殖民地,而菲律宾则几易其主。1898年,菲律宾人民推翻了老殖民主义者西班牙的统治(1565—1898年),但紧接着又沦为新起的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1898—1946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实行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殖民政策,而最能反映其特征的则是它的殖民政治统治政策。某些西方者对美国的殖民统治政策的评价往往失之偏颇,而国内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则甚少。本文拟作初步的探讨,欢迎史学界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日本右翼势力公开宣称日本在东北的殖民教育统治促进了“东北教育现代化”,这种“侵略有功论”抹煞了历史的真实,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洲国实施的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目的在于建立以日本文化为本位的殖民地文化,培养忠于日本侵略者的顺民和为其掠夺资源的劳动力,使中国永远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它摧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造成了中国一段时期内文化教育的落后。反思这段历史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