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许修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35(4):18-20
社会进步代价意识与社会进步代价问题并非同步产生。代价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人类自身的认识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类的精神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大大加强,社会进步的代价意识才得以产生;代价意识的构建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代价意识的本质是关于“该不该、值不值”这一问题的评判与把握、分析与推测,其特点主要体现为:代价取向的选择性判断;代价共时态上的整体性把握;代价历时态上的前瞻性与后补性预测。 相似文献
3.
代价付出是社会进步的手段和中介,它既带有客观必然性,又有主观人为性;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客观必然性与主观人为性代价的付出。只有建构正确的代价意识,理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代价付出的辩证关系,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代价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出来的现实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充分认识代价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事实上,只要有发展就有代价,代价意识不仅是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是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导实践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5.
韦文联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13-15
通过对“代价”概念的界定,阐述了代价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以及正确认识改革实践和树立代价意识的必要性。并就改革实践主体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而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0-64
代价与发展息息相关,研究发展就必须研究代价。科学评价代价是合理支付代价的前提,而适度原则是评价代价与支付代价的重要依据。度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在度的范围内量变才是合理的,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而最终引起质变的是关节点。适度原则要兼顾量变与质变,亦要兼顾真实性与价值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将代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实现发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7.
代价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志宏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3):11-14
代价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其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近代以来,许多思想家对代价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正确认识代价问题,树立正确的代价意识,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探索有效的政策运行机制,力争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蒋芝英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1):29-3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文代价问题日益凸现。着重探讨了人文代价存在的原因、市场经济行为中坚持人文价值取向的意义及减少人文代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蒋芝英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6,19(1):29-33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文代价问题日益凸现。着重探讨了人义代价存在的原因、市场经济行为中坚持人文价值取向的意义及减少人文代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代价理论对公路建设用地的代价内涵进行了界定,提出公路建设用地代价的内涵主要包括不得不放弃的价值、需要投入的价值、客观负面价值与主观负面价值四个组成部分,阐述了每个价值组成部分的具体构成.并由此出发,根据价值的损失形态,以西宝高速公路(西安-兴平段)为例,从直接价值损失和间接价值损失两大方面对公路建设的用地代价进行了估算,分析估算结果表明:进行公路建设用地代价内涵的分析与估算是必要和重要的,可以弥补目前工程实践中主要只考虑对直接价值损失计量的缺陷并促进用地代价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
高静文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34-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价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复杂的认识论根源。代价有必要性和人为性两种不同性质的代价。前者表现为职工失业、农民进城、贫富差距拉大,后者表现为生态失衡、官员腐败、“道德滑坡”。必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谢文燕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89-92,111
随着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我国社会道德现状却令人担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道德代价问题引起学者广泛关注。社会代价中的道德代价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消极产物之一,是社会代价中精神文明失序的表现。抑制过高的道德代价的途径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建我国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加强我国公民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4.
沉默权的代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洪坤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4):59-63
沉默权制度是近一段时间法学界乃至司法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从英国一个涉及到犯罪嫌疑人沉默权的案例入手,阐述了这一制度的内在弊端及英美国家近年来对此作出重大限制的真正动因.文章指出,对于正在全面进行法治建设的中国,若要引入这一制度,必须掌握其运行机理,全面考虑其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做好承受其可能产生的各种代价的心理准备,以将为此付出的代价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5.
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人类的代价付出史.历史代价的产生,在根本上源自于人类自身活动方式所具有的二重分裂性质,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主体自身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确立起科学的、合理的、积极的代价意识,才能避免走入绝对乐观主义或消极感伤主义的观念误区. 相似文献
16.
社会发展代价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燕宁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54(6):661-668
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是当代"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界对于社会发展代价及其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特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囿于当代西方发展代价观.但是,还应当对社会发展代价观的历史演化与当代形态、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代价的基本含义与实质、基本类型、产生根源以及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系统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代价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东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1):24-26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 ,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 ,他不仅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而且还指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代价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改革中的代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与代价密不可分,二者具有内在的辩证必然性,没有代价就没有发展。发展是对代价的不断批判、继承与逾越,代价总是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内在源泉与动力。当代中国的发展付出了诸如环境污染加剧、腐败现象等代价,其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致,又与主体认识的历史局限和主观失误有关。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代价观,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寻求扬弃代价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我国这样的欠发达国家来说,发展迫在眉睫.然而要想求得长足发展,必须考虑到与之相伴而来的代价.在发展与代价问题上的盲目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代价观,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发展与代价问题、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