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口年龄结构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一种“同期人平衡”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些特性决定了养老保险与人口年龄结构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分析了生育率,劳动年龄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以及退休人口与就业人口之比例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率对劳动年龄人口作用的时滞性的存在,使得用提高生育率来缓解养老保险压力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提高劳动参与率只在短期内有利于增加代际转移支付能力;我国近期养老费用总额增加的原因是退休人口与在职人口比例上升,退休金平均水平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养老保险的理论与模式——人口与经济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养老保险的基本概念出发,详细论述了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险和老年保险中的作用与地位。用时期分析与队列分析方法对养老保险基金模式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构造出分析人口与养老保险相互制约关系的有效手段。对时期平衡与队列平衡中的再分配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引出著名的Aaron条件,结合稳定人口理论对其再证明,并应用于中国数据检验。提出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成熟期的概念,及其政策含义。在人口、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相互关系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生育率,平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人口迁移与流动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水平与结构,剖析了现行农村养老保险的优劣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最后,归纳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及今后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3.
“统账结合”式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缺欠及改进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式(简称“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得到了确立,行业统筹问题也得到解决,最终纳入了地方统筹范围。但是作者经过仔细研究后认为,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确立,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既有制度设计本身缺欠而产生的内在性问题,也有在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因管理失控和道德风险侵蚀而产生的外在因素。本文基于我国的人口和经济环境,从制度模式本身的特性和外在相关因素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尽快解决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许多文章在论述我国养老保险问题时,几乎都是把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与农村劳动者的养老保险分别考察的,很少研究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衔接问题。我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我国城乡劳动年龄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这个问题将会愈益突出,迫切需要尽快解决。本文试图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探讨构建城乡养老保险衔接的思路和方案,供有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l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率先开展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评估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农民工处于城镇化的最前沿,但基本处于无保障或低保障的状态。从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角度出发,业已实行的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可归纳为农保模式、城保模式、双低模式、综合保险模式等。本文在对这4种模式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建议为农民工建立新的制度模式和运行体系,并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基本结构因年龄制宜,缴费及待遇低进低出,管理方式灵活方便”特点的“个人账户与集体账户弹性结合”的新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一个带生命周期假说的经济动态模型全面考察了人口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该模型是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与人口模型、索洛增长模型的有机结合 ,并且纳入了寿命预期、收入预期、非预料死亡、遗产继承、社会养老保险等内容。模型的基本思想来源于戴蒙德的世代交叠模型。我们由模型研究发现 :死亡率表 (年龄别人口死亡率 )下降导致储蓄率上升。这是对“人口老龄化导致储蓄率下降”这一流行观点的重要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基础养老金的财务可持续性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办法,构建基础养老金长期财务随机预测模型,运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给出变量在预测年度的取值,并通过5000次模拟,测算基础养老金未来75年财务状况的变动趋势和可能变动范围.结果表明:基础养老金年度缴费收入将在2020年开始不足以满足当年的养老金支出需求,出现年度缺口;到2025年,养老金累计结余消耗殆尽并出现累计赤字.如果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5年,将使基础养老金年度财务收支出现缺口的可能时间推迟17年左右,2085年的累计缺口将降低55%左右.  相似文献   

8.
人口变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变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刘贵平一、人口变化与养老保险关系的基本框架讨论人口与养老保险的关系时,必须将其放在人口、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三个子系统之间关系的背景下来考虑。我们用图1来表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退休制度,人口的三大变量:出生率、死亡率和人...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就《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之间将实现衔接转换,缴费年限也将明确换算办法。三大养老保险将实现城乡衔接转换,利于人口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地方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会受到当地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这种人口迁移的加速影响到当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为了保持基金收支平衡,有必要对退休年龄政策进行调整.而对于人口迁入地和迁出地来说,退休年龄的调整方向会截然相反,但调整力度基本相同.本文仅仅考察人口迁移对迁入地退休年龄调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人口以10%的速度迁移时,迁入地的最佳退休年龄为65岁;当人口以20%的速度迁移时,迁入地的最佳退休年龄为63岁.这充分反映了人口迁移对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具有重大的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铁英  刘芳 《西北人口》2010,31(2):10-1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出现了巨大缺口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导致基金支付能力持续下降。本文应用社会保障精算方法与技术,以社会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为导向。引入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中新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经济参数。构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与基金支出测算模型,其中以2006年新政策实施年为时间界限。分别构建“老人”、2006年前退休的“中人”(“老中人”)、2006年后退休的“中人”(“新中人”)、“新人”四类群体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洲算模型。从而推导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预测精算模型。以期对养老保险基金失衡风险和支竹能力危机进行及时预测。并为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调整和制度完善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中国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这些因素到底对中国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影响有多大?对于这些问题,至今我们的了解仍显不足。对重庆市城乡居民福利态度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呈现出较为明显社会公平取向的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特征、制度效果等因素对城乡居民均有显著影响。制度效果、恩格尔系数和文化程度、性别等因素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模式取向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生活消费入手,采用修正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青海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足迹小于人均生态承栽力,不存在生态赤字,但土地结构与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对等.存在结构赤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足迹略高于农村居民,但全省城镇居民足迹总量低于农村居民:城镇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消费占用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公平;从消费项看,交通消费基尼系数最大,食品消费基尼系数最小。研究提出培养可持续消费观念,引导绿色、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社会转型、人口频繁流动的条件下,婚迁由乡到城的单向迁移转变成为城乡互动的双向流动。婚迁者留在城市还是回到乡村,要取决于多种条件。本研究通过测度跨省婚迁的性别比发现,自1990年来的20年间我国省际婚迁性别比下降近一半。全国省际婚迁性别比呈现城市-城镇-乡村两端大中间小的“微笑曲线”。在婚迁的空间选择上,男性以城市为主,女性则以乡村为主。进一步分析影响婚姻迁移的因素发现,经济变量中人均GDP对总婚迁和城市婚迁呈正向影响,城镇和乡村呈负向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对婚姻迁移产生正向影响,但消费的城乡差别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人口的城乡流动与迁移以及社会变量中各因素对跨省婚迁产生正向影响,而文化变量中的各因素则形成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的城镇化,农村妇女家庭地位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农村城镇化水平,更代表了社会的文明程度。本文充分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源的占有及支配”、“个人事务的自主决策权”、“夫妻在家庭中实权比较’’及“妇女对家庭事务决策权的分享’’四方面对城乡妇女家庭地位进行了全面比较,在此基础上,借助“资源假说”理论和“文化规范论”的观点,从资源和文化两个维度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切实提高兰州市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  相似文献   

16.
稳定低生育水平是缓解“四二一”担忧的一个安民告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四二一”家庭的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人口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四二一”家庭不会成为我国家庭的主要人口结构形式.但如果生育率持续过低、过久则有可能引发倒金字塔型的社会人口结构。本文根据中国国家老龄委公布的“人口老龄化百年人口预测数据”。对我国高、中、低三种生育方案进行比较,发现把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0.1的中方案是比较适合我国21世纪人口发展的方案。避免生育率过低或过高既能控制我国人口总量增长过快。又能避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加剧.是控制人口与缓解人口老龄化的最优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唐果  石静 《西北人口》2010,31(1):80-84
由于长期受二元结构的束缚。农民工群体一直处于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奉化西坞镇农民工社区“力邦村”首开全国先河。创造了农民工、投资商和政府多方满意的“和谐共赢”模式。本文从政府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力邦村”模式.以期有助于改善政府对农民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The issue of health status and care for the elderly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in the rapid context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The paper analyzed the health 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elderly in China in the two-week morbidity rate,prevalence rate of chronic diseases, disability status,self-rated health and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of the elderly using the data from the 2006 Sampling Survey on the Status of Urban/ Rural Aged Population in China,the Fourt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Survey and the 2006 Second China National Sample Survey on Disability,to explore the current provision of sources of care for the elderly and try to make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bout to improve the health and care for the elderly population facing the crisis of population aging.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伟文 《南方人口》2003,18(3):29-33
城市化的过程,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也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城中村"是我国大城市扩张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城市化的一个阶段.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城中村"的出现,"城中村"土地、人口、经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问题所具有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人口迁移的选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描述老年人口跨地市级迁移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口依旧把经济发达地带、大城市作为主要迁入地,与青壮年人口迁移方向产生同构。城乡老年迁移人口在迁移动机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城市户籍老年迁移人口受家庭因素驱动更大,农村户籍老年人的迁移原因更多元。从对迁入地的影响来看,国内老年迁移人口的迁入地过于集中,将对迁入地的社会医疗服务设施等构成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