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生育观是吴地传统人口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以传统社会的生活环境为前提,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吴地人口历史状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传统生育观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现当代吴地社会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但传统生育观并未退出社会生活的舞台.其不仅成为当代吴地人口问题的重要思想根源.也是当代吴地人口控制工程中的传统难题.要根本解决吴地当代的人口问题,就必须全面检视和改造传统生育观.吴地传统生育观在总体特征上与中国传统人口思想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尽管吴地的传统生育习俗与其他文化区域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跨区域的意义.需要提出的是,宋元以来的吴地一直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这就使吴地在传统人口思想与人口状况的研究中,具备了一定的典型区域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丹 《山东社会科学》2002,8(3):124-126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及生育文化紧密相关 ,但追本溯源还在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结构和宗族体制的社会结构对传统生育观念和人口增长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是挑战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理论探讨,尚未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将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与2000年至2015年间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济数据相结合,研究经济增长与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发现高房价有助于降低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而经济增长则没有显著影响;房价上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在儒家伦理和传统生育文化影响力小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初期性别干预程度高的城市;女性社会地位、城镇化进程、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地区生育政策等传统的经济和社会因素也有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因此,国家必须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男女平等"宣传教育并普及新型生育文化,从而继续缓解家庭生育行为中的性别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社区,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形成和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结果。贵州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又很不平衡,作为社会发展尺度和经济水平标志之一的城镇发展,自然也处于较低水平和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如何发展现有的小城镇,使其更好地发挥其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上的“龙头”作用和启动效应,是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仅就我国人口发展中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一、人口发展过程中也有个数量和质量问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就是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统一体。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交替过程。社会人口的发展,同样存在着数量和质量的矛盾运动。 人口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处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现实社会,就是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人口组成的统一体。但人口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的实体,也象其它具体事物一样,具有多种质的规定性。如马克思所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具体的社会人口,就它的社会性方面看,“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就是它的阶级性。离开阶级划分,人口就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就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方面看,人口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总合体等。我们正是从后面这种意义上来考察人口数量和质量的。 所谓人口数量,通常是指它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即人口绝对数和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多少,在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正> (1)民族习俗,即民族的生产、生活(饮食、居住、婚姻、生育、丧葬、信仰、衣着、服饰、节庆、娱乐、好恶、禁忌)等方面的传统习惯。对民族习俗的研究表明,民族习俗的功能是两方面的。它既是民族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反映出民族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又是民族物质文化建设水平的反映(体现了民族的知识水准、劳动技能、生产力状况)。民族习俗的这种双重功能,决定了它与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民族人口的身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与各民族的进步和繁荣,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民族习俗的优劣,影响着民族现代化的进程;对落后的民族习俗进行改革,理所当然地应摆上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议程。这是在近年开展的民族传统与现代化的讨论中,民俗改革的问题引人注目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各民族的社会发展不相平衡,因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传统伦理观念。将不同的伦理观念尤其是不同的生育观与人口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其对于人口规律的影响,不仅有着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着现实的意义。 在我国川滇两省交界的沪沽湖地区聚居的“摩梭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母系制的婚姻制度,保留着相应的母权制的传统伦理观念。笔者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对摩梭人的  相似文献   

8.
习俗型政府信任关系的结构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历史的宏观视野中,与三种社会治理模式相对应存在着三种政府信任关系,它们分别是习俗型的、契约型的和合作型的。从其结构化特征探讨政府信任关系的初级形态,我们发现,人类社会的第一种政府信任关系类型属于习俗型的,这种信任关系在横向组合维度上,是立足于农业社会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在纵向聚合维度上,表征于传统社会组织结构与依附性秩序之中。这两个维度,又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心理及其行为模式中实现了整合。  相似文献   

9.
丁双双  魏子任 《河北学刊》2003,23(6):151-155
佛事消费习俗是唐宋时期一项重要的丧葬消费习俗,这一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与时人的心态观念密不可分;反过来,该习俗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反作用。唐、宋丧葬中的佛事消费习俗既有相通之处,又因佛道二教的发展等原因而各具特色,但总起来看,佛事消费习俗在唐宋时期的丧葬消费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人们的生死观、价值认知、社会崇尚等一系列追求倾向和消费倾向,影响后世深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大国,又是一个经济文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在中国,最引人注目而又影响最大的社会保障工作莫过于生育保障。从总体上看,生育保障包括生育的法律保障、生育的社会保障、生育的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本文拟对此作一概略的探析。一、中国生育保障立法原则及其历史发展所谓生育保障,是指在承认并尊重生育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前提下,在一国范围内对生育行为实行宏观指导和综合保护,以保持人口再生产与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保证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兴旺发达。可见,生育保…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口的全面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构成要求,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既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但更重要的是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国际经验表明,没有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有五种需求,而且是以低级需求向上发展到高级需求的形式出现的。在第一、第二层次的需求中,就业、医疗、养老、生育和工伤保险是最基本的需求,而这五个方面也是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膨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又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不得不寻求一条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成为当今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一、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充分发展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由于中国各省内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现有的省级水平上对生育率影响因素的宏观分析很难给出较为可靠的定量分析结果。本文利用1990年我国2031个县(市)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民族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生育政策等资料,分析了在低生育水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民族(文化)和生育政策等因素对中国生育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省级生育政策对县级生育水平的差异起着重要作用,县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类型对生育水平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研究还揭示,中国各民族之间生育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的差异所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社会经济因素后,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显著地高于汉族地区。因此,中国民族之间生育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4.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大学生的生育价值观是国家未来人口走向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基于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生育价值观现状:在生育目标上,注重优生优育和性别平等,但整体生育意愿低;在生育手段上,倾向晚婚晚育,“孕”“生”“育”方式多样化;在生育评价上,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但评价水平略显消极。生育成本飙升和生育效益降低、生育主流文化语境转换与非主流文化冲击、大学生主观的心理发展和客观的个体因素影响着生育价值观的形成。加强大学生生育价值观教育要强化思想引领、丰富内容形式、推进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以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现实社会状况的变化,但随着文化基因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人口观念亦对中国人口政策具有某些影响。通过梳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发现古代中国人口观念属于扩张性的,即努力增加国家人口总量以期增强国家力量,从而不会对民众的生育进行控制,甚至会努力吸引其它地方的人口来到本国以增加人口。此外,中华传统人口观念中重男轻女的理念对于家庭生育决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尽管当代计划生育政策会受到传统人口观念中某些消极思想的挑战,但业已纳入到能够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之中的人口发展规划必然会对经济与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农村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广大农民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有关市场经济与农民生育观念的关系及相互影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这一热点问题的探讨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就此本文作一点初步的分析研究.一、新的生育观念在逐渐形成生育观是人们对生育行为的看法(它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育观对生育行为起支配作用,有什么样的生育观就有什么样的生育行为.社会的经济因素对生育行为有决定性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生育观这一中介环节来实现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佳木斯市广大农村有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传统的计划经济,已难以概括人口控制的社会经济基础,农民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巨大的震荡,正越来越多地受着市场机制的调节,这是由市场经济的属性和特征所决定的.1.从市场经济的调节性看对农民生育观的影响.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其本质特征是市场经济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手段.因此,作为社会经济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的人口资源的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中同样是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的.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广大农民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迅速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然而,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也出现了许多与现代化不协调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人口问题。其不断恶化的趋势严重阻碍着现代化的进程,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人口总量过于庞大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人是  相似文献   

18.
我省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但这个低生育水平是在多数群众的生育观念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的前提下依靠行政制约和经济处罚措施实现的,人口出生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化和拓展对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认识,探寻最终实现人口现代化的良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低生育水平能否稳定,最终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以利益导向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支持体系,取决于能否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与计划生育的良好社会局面。  相似文献   

19.
方言俚语既是民俗文化的栽体,也是一种民俗事象.在河北地区传统的婚姻习俗、丧葬习俗和生育习俗中存在着丰富的方言俚语词,这些方言词与当地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承载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事象.在河北地区还有一些民俗是因语言崇拜、禁忌等约定俗成而来的,最为典型、生动的是习俗中禁忌语与吉祥话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占里侗族生育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了各民族多元共生的文化形态,也孕育了不同的生育文化.这些生育文化对中华民族的人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我国贵州省从江县占里侗族关注生命的发展,将人、自然、社会置于和谐共生的文化圈内,将其朴素的自然观内化于本族成员的生育文化自觉,并保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育文化.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思路,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即通过将外显的人口控制政策内化为人们的文化自觉,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