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设先进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这很振奋人心。建设小康社会 ,离开先进文化建设就说不上全面 ;忽视先进文化对社会建设的巨大作用 ,也势必影响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建设先进文化是推动社会全面建设的重点之一 ,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文化的进步 ,先进文化体现这种进步。先进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 ,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或民族强大与否 ,不仅取决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一个国家如果不是文化大国就很难称其为…  相似文献   

2.
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可以说 ,2 1世纪的竞争 ,就是人才的竞争 ,谁培育和运用好了人才 ,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谁就抢占了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方面 ,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了高等教育部门乃至全社会面临的紧迫课题。一、充分认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内…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与高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科技对高等教育的依赖也日益紧密,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这种形势下,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拥有人才科技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谁就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时期,以及向成熟的法治社会发展。我们的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两个文明同步发展,教育对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我们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  相似文献   

4.
国家兴盛 ,人才为本。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人才建设更凸显其重要性。可以说 ,谁优先发展教育 ,谁掌握了人才优势 ,谁就能在世界上居于前列。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要“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的目标正是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种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高等学校不仅应当加强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而且还必须高度重视他们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培养。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德育又是重中之重 ,因为思想品德对…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正在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和知识并列并偏重于智力资源开发和知识创新的知识经济越来越体现在国民素质的高低和创新人才的数量及质量上,越来越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上.因此,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的"第二课堂",为配合学校培养出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的人才,它的教育职能的实施与强化就不能不在图书馆各项职能中居于首位.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配合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配合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提高读者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等.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方论刊》2004,(6):1-1
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致胜领先。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切实做好人才的培养、选拔、吸引和使用工作,努力造就大批各类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 ,国力的强弱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家对教育的迫切要求。高校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提高创新意识 ;改革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求新、出新 ;建立创新型的评价制度 ,改变以往的考核评价人才的方法 ,才能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科技教育的发展状况,为此,新一届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而实施“科教扶贫”的战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就成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出路。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多快好省地用在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上呢?本文作者根据在赤城县等地一年多来的调查研究后认为,计算机远程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作者从事的这项工作既从实际出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又着眼于未来,体现出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虽然本文更多地是提出了进行计算机远程教育的设想,但我们和读者一起又期待、关注着作者正在进行的这项试验和研究工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思想教育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世界,国际教育组织和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有十分重视学校思想教育,并且开展了声势空前的讨论。在第40属国际大会上,许分国家勇地区的人文都强调要对学笠加强适德化理、纪律和价僵观教啻。1986年国际教育大会明确要来,要“通过提供智啻、德啻、体章、美自”着条件,来“教鲁青年,促进个人定面和协调发展”。亚太地区的国家从对外开放的实践中体会到,在重视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庆不习忽视不国的文化传统和思想吕德教色中国能否真正吃I于ZI世纪性男民族2林,被大程厦上取决于兰代青年的人格、精神、们倡观息和道德取向,取决于跨世纪…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物,具有政治、宗教、认知、教育、商业、娱乐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取决于音乐本身的审美品质和审美价值,而且取决于音乐审美主体的个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意识形态、国家意志、人生体验、音乐审美能力等,其走向与现状决定着音乐功能实现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着音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环境的发展变幻,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文化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故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人的人文素养势在必行.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建设伟大祖国的艰巨使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者,这就要求要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一、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及一些国家地区的经验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已呈全球性趋势.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进步,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与之相伴的产业结构不断演进,而且总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状态.只有当产业结构处于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又能吸收新技术时,才意味着产业问和产业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方能形成最优的产业结构.在世界性的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之际,谁能抓住机遇、加快调整,谁就能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 以谁为主,为谁服务,不仅是社会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传统的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制约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应以适应社会为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但就本质而言,就终极目的而言,教育应以人为主,为人的潜能充分全面地发展服务。人们有理由发问:究竟是社会牵着人的鼻子走呢,还是人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传统教育理论本末倒置,现在应该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14.
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原本就是"人"的教育.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说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表现在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的教育意义在于,教育必须以人的本质属性为依据,全面拓展人性,从而达到自然、社会、精神诸属性的浑然一体.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目的设定的重要理论基础.只有以"现实的个人"、"有生命的个人"为前提和出发点来关注人、培养人才具有现实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以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性、应用性的人才为目的的,因此,究其根本仍然是培养人、发展人.  相似文献   

15.
在一个时期内,由于忽视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使个别青年对党的领导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如有人提出:在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都搞得很好,我国也应实行多党制。并且认为无论哪个党、谁有能力搞四化,谁就执政,并不是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这就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政党制度,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如何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从事四化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成本补偿的提出基于以下认识:研究生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在性质上属于"准公共产品".与我国目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相适应,研究生就业去向呈现出多元化,研究生教育的受益者已由原来的仅国家一方变为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都受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再由国家独资承担所有的教育成本,显然不符合"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王薇 《天府新论》2003,21(2):67-69
中世纪以后的英国不像西欧大陆国家一样全面继受罗马法 ,这从当时英国的民族精神、政治背景、法律状况以及法学教育和法律家阶层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就可以找到英国排斥罗马法的一些原因 :英国的民族精神中最显著的特征是重实践、重经验、轻虚理 ,且具有保守性 ;罗马法不适宜于当时英国的政治环境 ;在强大王权背景下 ,普通法的推行 ;法学教育和法学家阶层坚守着英国的普通法传统。当然 ,罗马法对英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5-15
国家治理的根本前提是重新审查国家的性质定位与存在取向。首先要讨论"国家何以产生"和"谁有权定位国家",然后再考察国家治理的实质,明确"谁有权治理国家"和"国家治理什么"。在此基础上检讨国家治理的基本规则,分别从"谁有权制定国家治理的规则"和"制定国家治理规则的依据何在"入手,追问国家治理规则构建的合法性,确立国家治理的政治学公理。以此为指南,重新审查国家治理的基本条件为:法权政体构成国家治理的政治土壤,人的共性、人权民主和自由主义精神构成国家治理的精神结构基石,以权责对等和公私分明为原则的群己权界构成国家治理的社会方式,以人权制度和法权律法为双重护卫力量的权利博弈权力则构成国家治理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有了新任务、新使命。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言,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全面”二字,着力推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为此,要做到科学理论“全面”指引,战略安排“全面”实施,本质要求“全面”体现,系统布局“全面”延展,有利条件“全面”利用,精神动力“全面”激发,主体力量“全面”凝聚,以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更足、质量更高、效益更好。虽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面临一些新困难、新挑战,但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全面”这一“牛鼻子”,就一定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论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准确把握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 ,要将“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维护文化安全、保持国家稳定、发展和实现祖国统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 ,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的全过程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 ,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 ,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