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乐大师刘天华的音乐思想包括不彻底的现实主义音乐观和传统文人音乐观两个方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其部分言论及作品对现实的反映之中,后者主要体现在其偶而闪现的出世观念及作品对意韵的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2.
刘天华先生以“上下求索”的精神 ,学贯中西 ,锐意改革 ,对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继承优秀中国古典音乐和民间音乐传统的基础上 ,敢于突破创新 ,成功地结合西洋近代音乐的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为繁荣和发展民族音乐开辟了新的道路。探究刘天华的音乐美学思想 ,不仅对现代音乐欣赏、演奏及创作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于当今中西音乐文化的合作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探究刘天华的二胡音乐,无论是其作品的内蕴、音乐语言的个性、乐思的深刻性,还是其演奏艺术的探索,那份内在的承载着深刻民族文化内涵的意境,却始终令今天的二胡界人士仰止。通过对刘天华的二胡音乐艺术观、作品创作和演奏艺术意境的探论,深感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东西音乐之间“隔”的最有效的钥匙,是提高二胡艺术工作者的文化内涵,是二胡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发展必由之路。二胡音乐创作和演奏艺术,也当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相似文献   

4.
5.
刘天华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整理、搜集和研究民间传统音乐,积极倡导兼收并蓄地学习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音乐,在继承的基础上,调和合作,从而力求创新。在强调音乐普及性的同时,刘天华还特别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将刘天华的音乐思想运用于当前的音乐教育中,有助于广大音乐工作者吸取前人有益的思维成果,消除当前音乐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刘天华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一代宗师,在二胡曲的创作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其运用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技法谱写的10首二胡曲,使得二胡这种曾被"鄙视"的乐器焕发出新的光芒,并从此被搬上了独奏的舞台,为二胡艺术的飞速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良宵》与《月夜》就是其创作的具有"东方式的小夜曲"称号的两首二胡独奏曲。  相似文献   

7.
刘天华先生是五四时期杰出的音乐教育家、革新家,也是我国近代史上优秀的民族音乐作曲家和民族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在北大的六年中,他在国乐研究、创作、演奏、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果,为后人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经验,为整个民族音乐及其音乐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他对我国近代民族音乐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包括音乐教育、音乐创作、乐器改良、音乐思想以及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发扬等。研究先生的学术思想、历史功绩,有助于加深对他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8.
在中西文化锋面上——试论林语堂散文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语堂一生著作甚丰,思想内容极其复杂,他自谓“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本文主要关注林语堂的散文创作。林语堂的思想有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的《剪指集》激昂慷慨,有较强的现实性与战斗性。《大荒集》以后提倡幽默,抒写性灵,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被认为躲进了象牙之塔,逆历史潮流,对历史进步之敌对力量起帮闲作用。本文即对林语堂创作的整体复杂性与具体表现的阶段性进行分析。从他的家庭环境、自然环境、所受教育以及所处时代等方面究其原因,认为林语堂此人其文是中国传统精神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结晶。对林语堂的评价,我们无法超越他那特定的时代,但最终的评价应交给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9.
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玛窦是中西音乐交流的第一人,他把西方的宗教音乐介绍到东方,也把中国的戏曲及祭祀音乐、民间音乐介绍到西方.他第一次把欧洲的击弦式古钢琴带到中国.他写的<西琴曲意>既有宣传基督教义的道言,也有自己艰难经历的人生感慨.由于他的音乐修养只限于粗晓音律,因而他对中西音乐的交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中西技术发展 ,都受到文化的影响 ,但影响之差异却是很大的。中国传统文化 ,主要是儒学和道学 ,从整体上看 ,是不利于技术发展的 ,但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 ,却更有利于技术的发展。这里的原因主要是 :中国古代的一部分文人学者 ,主要是道教徒和道教的信仰者 ,参与了技术的研究 ,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 ,中国的技术与西方的技术相比却落后了 ,并且是大大地落后了。究其文化根源主要是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虽有一些重大的变化 ,但与西方传统文化所发生的变化相比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相差甚远。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变化不是离技术更近了 ,而是离技术更远了。其结果是 ,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为近代技术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以此为契机 ,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 ,导致了中国近代技术的落后。  相似文献   

11.
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小夜曲》为主要范例,并结合其他优秀的艺术歌曲,总结和评析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词曲结合、旋律与伴奏的融合、调性和声色彩、抒情性和诗意、自传性和现实主义特征等几个方面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归类与融合三类音高思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对音乐风格的理解。中西方音乐各有特色,各有所长,只有互相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将音乐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4.
有选择性地勾勒了中西思想史上若干典型的荣辱观,并对其社会历史意义加以评析。认为中国古代思想家重视荣辱文化的探讨,西方哲人则长于荣辱的科学和哲学分析。从中国思想史看,礼乐文化心理结构蕴藏着知耻的文化种子;《管子》开创了政治文明层次的荣辱机制思考;孔子发掘和复兴了耻辱感的文化建构方向;孟子通过道德心理学思考,完善了孔子荣辱观的内在化环节;苟子对中国知耻的社会心理和伦理文化作出了理性论证。西方对荣辱本质的认识经历了许多环节:亚里士多德讨论了有德行的人和正义的制度对于荣辱的关系;康德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了自我和尊严的价值,完善了荣辱本质认识的基本环节;包尔生界定了客观荣誉,分析了荣辱的道德意义;詹姆斯对自我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从社会自我概念上明确了荣辱依托的核心是社会自我;罗尔斯继承康德的精神,又克服了康德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局限性,将有关荣辱的道德心理学、伦理学和公平正义的制度原理统一起来。比较而言,中国长于利用荣辱机制治理社会,西方透过荣辱看清了荣辱的本质在于自我尊严,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和文明进步。站在历史的高度,占有中西荣辱问题研究的成果,通过比较思考,建构自我尊严和荣辱文化统一互补的理论甚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艾略特无可比拟的“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是以其诗作中所蕴涵的中西诗学传统为根基的。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和中国诗歌的简约风格珠联璧合,使其诗作既具有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西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 ,中西科技传统有着本质性的差异。由于这种差异的深刻影响 ,造成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也使当前科学在面临大量复杂性现象时有着巨大的困惑。对中华科学传统的某种回归 ,实现东西文化的结合已成为当代国内外学术界许多学者的共识。重新审视中华科学传统 ,大力进行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研究 ,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借此可以推动新世纪世界科学和中国科学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后期现代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功不可没。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更成熟。其作品更具有中国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国钢琴音乐创作70多年的发展历史,诠释各时期重要作曲家的钢琴创作,进而阐明在世界性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寻找东西方音乐文化的最佳结合点,探索外来器乐──钢琴艺术的中国风格和民族特色,乃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之主潮。文章充分肯定这一创作取向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西方音乐自鸦片战争后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谈起,分析中国音乐的一步步变化,认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应当本着借鉴与吸收、继承与保护的原则,从本民族利益出发,转变中西音乐对立的观点,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