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寒山子各类诗歌的分析,论述其信仰和处世哲学,以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最后对拾得的诗歌作一简论。  相似文献   

2.
说寒山诗     
寒山是唐代诗坛上以王梵志为首的通俗诗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作能以自家气象拓展了这派诗歌的表现题材和艺术技巧,对形成唐诗中这一创作群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实际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这个事实,近些年来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尚缺探讨之工。  相似文献   

3.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陆永峰关键词:王梵志诗,寒山诗,唐诗,雅俗之别王梵志诗与寒山诗常被视为唐代白话诗的代表,这种并举有利于对唐代白话诗发展脉络的认识,但一定程度上也模糊了它们的区别,特别是对寒山诗全貌的把握。本文拟重新审视这种并举,揭示二者异同,...  相似文献   

4.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 ,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文学向世俗文学蜕演的倾向 ,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 ,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 ,俗体诗占三分之二 ,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 ,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文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5.
加里·斯奈德所译24首寒山诗在英语世界广泛流传。本文从吉恩·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出发,通过研究斯译本与寒山诗原文,尝试重构译者当时所遵循的操作规范。研究表明,斯译本无论是在结构规范还是篇章语言规范方面均顺应了当时的主流翻译规范,因而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诗僧寒山,由于生平行为怪诞,难于稽考。他自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全唐诗收录他303首诗为一卷,另拾遗添补二首。他的诗全无诗题,诗的内容全无与时人投谒赠答之作,这就更增加了考索的难度。所以,在研究唐代的诗人中,对寒山问津的很少,他和他的诗作也真象一座幽远的“寒山”。现存研究寒山的依据材料有两个。一是署名“唐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的《寒山子诗集序》(又名《寒山拾得诗序》);一是《太平广记·卷五十五》引五代人杜光庭所撰《仙传拾遗》对寒山的记载。引录如下。序文说: 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  相似文献   

7.
美国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因热爱中国文化并翻译了唐代诗僧寒山而为中国研究者所熟知。斯奈德对寒山诗的翻译一方面体现了他关注地方感和生态区域的生态思想,同时塑造和修正了他生态思想中的某些方面,如荒野观念,并成为他融合佛禅与生态观念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僧王梵志、寒山最青睐、擅长佛理劝善诗,且佛理劝善诗亦最能体现他们的创作特色。王梵志的佛理劝善诗,主要具有平民化特色;而寒山的佛理劝善诗,更多具有文人化倾向,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如果仅认定王、寒两人同属唐代白话诗派,而对两人之间的细部区别不加关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9.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上有好多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谜,寒山及寒山诗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寒山,无庸讳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对它淡漠了多年。这毫不奇怪。他是谁?是个诗人么?关于他的生平,史无记载,我们所知甚少;关于他的诗作及其品评,在《唐诗纪事》、《唐音》、《唐诗品(夂冖果)》、《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别裁》等记唐代诗人、唐诗甚详的典册中一概不见踪影,所能见的只是《全唐诗》收录的三百余首,后人所辑的《寒山子诗集》较《全唐诗》所收录者所增无几,此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完整的资料了。如果说他只有在“五四”提倡白话诗文之后的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宋元时期的《千家诗选》采用了类书的编排体例,并在门类上经历了不断增补的过程,工具化、实用化倾向明显;明代日用类书的大量刊行,使得《千家诗选》的影响力降低,经过大幅删削而成的《千家诗》在明代成为广泛采用的童蒙教材,编辑风格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清代对明代流传的《千家诗》进行了重订、增补甚至重新进行选注,除了继续用以训蒙外,更多地呈现出学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研究大致限于"生态主义者"和"诗人"这两种维度。但对于其翻译方面的成就以及诗歌翻译美学方面虽有涉及,却鲜有系统论及者。本论文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在哲学诠释学的框架内,从翻译译者化的维度探讨斯奈德寒山诗的过度诠释。  相似文献   

12.
借鉴吉恩·图里的预备规范理论,本文研究了斯奈德选译24首寒山诗之原因。研究发现,译者对文本的选择深受当时时代条件和社会文化需求的影响,顺应了当时的主流翻译规范。  相似文献   

13.
阐释学是一种研究文本的理解和阐释的理论。本文以现代阐释学中的视界融合观点来探讨其在寒山译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唐诗研究在当今国际文坛上已成为一门见学。寒山子诗研究在这门显学中则享有殊荣。寒山子在日本被公认为禅宗大诗人;港台地区,研究寒山者与日俱增,硕果累累,仅寒山子传记资料,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丛书,共七册,计300余万字,开拓出崭新的“寒山世界”;本世纪五、六十年代,寒山子风行于美国,成为许多青年崇拜的偶像,掀起了一股超越文学范畴的颇具声势的“寒山热”[1]。寒山待已被译成英、日、法、德、荷、比等多种文字,他的诗集或选择、注本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仅日本国即达30余种之多[2].若就这个意义而言,寒山…  相似文献   

15.
梳理寒山诗自1933年进入美国后的译介及经典化过程,分析文学交流框架下寒山诗英译在美国广泛流传、成为文学“他国化”典型个案的主要因素。寒山诗歌蕴含的宗教哲思及其跨越语际得以部分保存的原语言特质,是其受到美国读者欢迎的“文内因素”, 20世纪中期美国社会文化需求与赞助人的推动,是促成翻译文本经典化的“文外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三家《诗》流传情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鲁、韩三家《诗》号称“今文《诗》”,在汉代盛行一时,终于东汉,并立学官,而《毛诗》不得立。后汉郑玄作《毛诗笺》,三家渐亡。古籍关于三家《诗》亡佚时间的记载有出入。实际上《鲁诗》和《齐诗》均亡于西晋,《韩诗》今天仅存《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17.
寒山子自三十余岁离开长安入天台山后,即过着亦隐亦仙亦道亦僧的生活;他的诗歌勃郁着俗语、韵语、教语和禅趣,独标一格,故其在世时,即在儒林文苑、道教羽流、禅宗佛门中流传,并颇事声望了。寒山诗之高妙曾使大诗人杜甫为之“结舌”、祥师名僧为之倾倒。《编年道论》卷十二载日:昔宝觉禅师尝命太史山谷道人和寒山诗。山谷诺之。及淹旬不得一辞。后见宝党日:“更读书作文十年,或可比陶渊明;若寒山子者,虽再也亦莫能及。”宝觉以为知言。山谷,香来少陵也,所言为此。大凡圣贤造意,深妙玄远,自非达识洞然,亦莫能辨。又,山谷或财…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在翻译第一阶段,即理解原文阶段的译者创造性,可从伊瑟尔的阅读理论获得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作品的现实化需要读者在阅读中对未定点的确定和对空白的填补的理论深刻合理的揭示了译者理解过程的创造性--并非主观随意的胡译或超越,而是由于作品中未定点和空白的存在使译者的创造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加里·斯奈德在立足于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的基础上,从三百多首寒山诗中精心挑选了二十四首,并用引人入胜的词汇进行了创造性地翻译,从而使寒山诗成为美国翻译文学之经典。  相似文献   

20.
寒山诗歌与余华小说经过英译译介,均突破了在源语文学中的旧有地位,在译语文学体系中获得了新的文学生命。通过对比二者的译介背景、文本特点和翻译策略,发现前者是禅宗启迪,后者是回归文学母体;二者都是经过第三条线路到达译语文化;均由熟知译语语言与文化的L1译者翻译;在文本翻译过程中,寒山与余华各有的多个L1译者都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均对语言细节地方做出了独到的翻译理解,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