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问他:“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上书人说:“小人不在朝中,自然也不知道谁奸谁忠,但小人有一妙方,只要陛下一试,谁奸谁忠便泾渭分明了。”太宗问:“什么妙方?”上书人答:“陛下与众臣讨论问题时,故意坚持一种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2.
忠奸之辩     
如果在中国众多皇帝中排定名次的话,唐太宗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毛泽东曾要各级干部学习《贞观政要》。 唐太宗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李世民清除奸臣。太宗问道:“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良忠臣,你知道谁是奸佞之臣吗?” “臣请陛下假装发怒,以此试验群臣。如果谁能不怕陛下的震怒,仍敢直言进谏,就是忠正之臣;如果只是顺从陛下旨意,一味阿谀奉  相似文献   

3.
廉价政府     
中国人对政府是从来不问价的。那原因大概因为“家天下”的时代太长太长。既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财用岂不就都是皇家私产,爱怎么用就怎么用,都是“陛下家事”,与旁人有何相干!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被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他的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有这么多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0美元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钱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子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相似文献   

5.
“贞观之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盛世时代。对于魏征在“贞观之治”中的功劳,唐太宗说:“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可以说正是因为魏征的直言劝谏,规避了唐太宗的一些过失,把唐代逐步引向盛世。魏征的直言劝谏源于其高尚的人品官德。探讨魏征的人品官德所彰显的治国平天下的深邃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长孙无忌是初唐政坛上位尊权重的人物,历仕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先后辅佐太宗、高宗父子登上皇位,为相三十余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显赫一时的宰相,却被高宗贬于黔州,最终自缢而死。分析长孙无忌的仕途生涯,可以很明显地发现长孙无忌在太宗和高宗主政期间分别表现出"有忌"与"无忌"两大不同特点。一、太宗朝"善避嫌疑":"有忌"助其高居相位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李世民之长孙皇后的长兄,"少与太宗友善",常从太宗征讨,武德年间,累除比部郎中,  相似文献   

7.
史载,大唐开元盛期,唐玄宗与其侍臣有段对话。臣问:“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玄宗曰:“我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李隆基所说的“天下肥”、“为社稷”,当然是指“国强民富”,他是否有这么高的境界姑且不论,但他所说作官的原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从谏如流,留下下少千古佳话。 贞观四年,太宗因想修复隋朝建在洛阳的乾元殿,遭到大臣张玄素的反对。玄素在上书中尖锐地指出,这种做法,比起隋炀帝走得更远。太宗  相似文献   

9.
何为智囊?唐朝颜师古注释“智囊”说:“言其一身所有皆智算,若囊秦之盛物也。”我认为领导者是否善于使用这些“一身所有皆智算”的智囊人才,对能否做好领导工作至关重要。近读《唐太宗传》和《贞观政要》,感到李世民在使用智囊人才上颇有特点,故试作如下概括,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理顺《律注表》中“失”和“过失”等相关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内容区分和界定了“失”和“过失”的概念,本文认为“失”和“过失”指涉对象不同,“过失”是指犯罪行为。接着通过分析张斐的举例明确了“过失”的判断根据。  相似文献   

11.
据史书载:唐玄宗时韩休为相,刚正不阿,犯颜直谏。有一次唐皇犯了一点小过失,问韩休知否?话音刚落,韩休的谏疏已呈递上来。这样的忠臣名相,唐皇既感社稷有托,又感精神压力颇大,得处处小心,因而面容日渐削瘦。左右大臣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唐皇以戏谑自嘲的口吻曰:“吾貌  相似文献   

12.
李世民与孙权熟谙慈之道,深得臣子爱戴长孙顺德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多有战功。高祖即位,拜长孙顺德为左骁卫大将军,封为薛国公。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长孙顺德与秦叔宝等参加了玄武门政变,为唐太宗即位立了大功。唐太宗登上皇位以后,特赐给长孙顺德宫女,长孙顺德也受到特别的允许,常在皇宫内住宿。但后来长孙顺德让自己的管家接受了别人赠绢,被人告发。照唐朝的法律,这要受到严重的处罚,而太宗不仅没有加以惩处,还在朝廷上当众赐绢数十匹,使他感到非常惭愧。  相似文献   

13.
语录     
《经营管理者》2011,(9):16-16
有一男子,体格魁梧、武功高强、打遍四方无敌手。遂拉党结派,听话的罩着,不听话的干掉。常四处找人借钱花,到还账时取白纸一张,上书:“我的钱”三字。人莫敢言。这是黑社会吧?不是,这是美国。——央视主播张泉灵近日说  相似文献   

14.
乡镇干部大多工作辛苦,生活清苦,心头有难言之苦。尤其是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泪上书国务院领导一事公开报道后,一些乡镇干部思想随之波动,“苦水”更多。常言道:言为心声。乡镇干部的“苦衷”至少表露了五类心迹。  相似文献   

15.
智珠     
明 判 一天,路易十六下双陆棋,有 一 着棋 子有 些 含 糊不 清 之处,于是发生争执。在场的内宠近幸都一声不吭。正好格拉蒙伯爵走来。国王对他说:“您来给我评判一下吧。 ”伯爵说:“陛下,是您错了。”国王说:“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就说是我错了呢? ”伯爵答道:“啊,陛下,难道您还看不出来,只要这里有一点可疑的地方,这些先生们就一定会说您是对的。” 图 / 韦尔乔 文 / 王玉北 没忘记爱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到处是一片废墟。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去访问一户住在地下室里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以后,同行的问波普诺:…  相似文献   

16.
著名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去世之前,曾满怀忧虑地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安徽十一个教授联名上书新教育部长袁贵仁,希望他能够解答这个问题。我想,做一个抽象的回答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要具体地变革,涉及到很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相传,唐太宗率兵30万远征辽东。大军到达海边,太宗举目远眺,但见沧海茫茫,水天一色,不禁焦急,且生退兵之意。适时,大将薛仁贵请太宗入海边的一座彩色营帐,命文武百官饮酒作乐。一时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顿使太宗忘记忧愁。酒酣之际,太宗忽闻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急忙揭开帐幕,竟发现自己与30万大军正在乘船渡海,且马上要到达彼岸。原来薛仁贵担心太宗因大海阻隔而放弃东征,便瞒着他指挥大军渡海。因为皇帝贵为"天子",后人将这一策略命名为"瞒天过海"。这不过是兵法上的一个策略。然,抛开万里沙场不谈,在商业上,此策略依旧奏效,且不缺乏经典之作,如北京长城饭店。其巧施"瞒天过海"之计,首瞒记者,再瞒美国驻华大使,然后让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兴高采烈地为其充当了形象代言,一举突破广告经费不足的瓶颈,以极低的付出达到了扬名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西汉的曹参,接任萧何的相国后,万事无所变更,萧规曹随,完全依照萧何以前的规划行事。皇帝刘盈为此批评曹参,曹参问刘盈:“陛下自认在圣明英武方面,比先皇如何?”刘盈表示自己不如。“那么陛下认为我和萧相国,谁较贤能?”刘盈表示曹参不如萧何。曹参就说:“正因为如此,陛下只要垂拱而治,我也只要谨守职位,遵守既定的法令,不就可以了吗?”刘盈翻然醒悟。曹参这种秉承前人,无所作为,撇开其中的具体历史原因,他的这种政治哲学,是一种大智慧。既然前人已有较好的规制和大政方针,那为什么还要再折腾呢?按着做就行了。大智慧与小聪明是不一样的。大…  相似文献   

19.
王凤翔 《决策》2010,(9):90-91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在用人组队的时候,不必苛求全面全能,关键是要弄清人才有什么长处,如何用他的长处。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公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唐盛世由此开始。唐太宗李世民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第一明君”、“中国皇帝排行榜第一位”、“大唐第一CEO”等,贞观贤臣也是名扬千古。唐太宗自述人君之道的《帝范》和记载贞观君臣政论的《贞观政要》,俱已成为后世君臣和今日领导干部的必读之书。  相似文献   

20.
唐太宗创办了考试制度,录取了天下才人名士以后,站在最高的台上,接受第一次录取者朝见之后,忍不住得意的微笑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他的意思是说,你看我这一玩,天下的英雄都自动来钻进我的掌握中,再不会去造反了。有功名给你,有官给你做,只要你有本事,尽管来嘛!这是唐太宗的得意之处。苏轼也说,建立了考试制度以后,就等于六国时候的“养士”,所以他认为养士是很重要的事。以现在的观点来说,就是智、辩、勇、力分子没有安排很好的出路,没有很好的归宿,就是社会的大问题;也是政治的大问题。但是如何使他们得其养,又是个问题。起用也是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