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诚  董莉 《统计与决策》2004,(6):103-104
一、发展银行保险的必然性 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一)银行介入保险业务的原因 1.充分发挥销售网络的盈利潜力.金融业的深化发展和激烈竞争使得银行的传统利润来源越来越狭窄,寻找新的利润点便成为现代银行发展的当务之急.而保险销售带来的收益是许多银行能够维持经营其他业务的重要保证,保险业务的利润占银行全部纯利润的比例正不断扩大,目前已经占到10-15%.  相似文献   

2.
银行保险合作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银行保险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与业务支撑之一。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目前已有很多问题初显端倪,本文以四川省银行保险为例进行探索,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3.
银行保险合作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银行保险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与业务支撑之一。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目前已有很多问题初显端倪,本文以四川省银行保险为例进行探索,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4.
1.组建金融控股公司 在金融发达国家中,混业经营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全能银行模式.在银行内部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部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模型对有无存款保险的银行获得相同收益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出在有相关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助于中小银行经营风险的减小,从而有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稳定性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户土地抵押贷款风险与均衡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投资风险与管理理论及数理统计概率理论,从风险因素出发,借以拟合类古典分布及Beta-PERT概型,分析了农户对土地抵押贷款项目经营所面临的临界风险概率,及临界损失度期望.通过先后定性和定量二次概率分析,得以建立临界差额公平保险模型.由此实现农户、银行与保险方三方利益的现期稳态均衡,从而解除了经营农户的后顾之忧.并在长期中通过风险因素因子的控制变动,使经营农户的收益水平在可变均衡中得以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1980~2007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先后采用过九种不同方式处理了3500多家有问题银行,那么,存款保险公司选择处理方式的依据是什么?文章首次采用多元Logit模型从不同处理方式的平均效用和选择处理方式的概率对特征变量的弹性两个角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很好地拟合了FDIC的统计结果。文章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找到了存款保险公司选择处理问题银行方式的依据,而且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GARCH-Copula-CoVaR方法对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之间的风险传导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分析当某一行业自身处于极端风险时,对其他行业影响的共同风险绝对值和相对值。研究表明,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双向风险传递,平均共同风险相对值为32.46%;银行、证券、保险与信托业两两之间风险外溢值呈现非对称性;传统行业间风险外溢大于新兴行业间的风险外溢。证券行业对其他三个行业的关联影响最大,是最大的风险源头,体现了风险传递结构上的多层次性。中国的金融监管需要更加关注风险源头,建立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的联合协调监管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完善信息公开机制。  相似文献   

9.
寿险公司银行保险营销绩效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银行保险业务的营销规律性已经成为寿险公司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文基于湖南市场的实际调查资料,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寿险公司银行保险营销绩效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定价是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中的核心内容,合理的保费厘定关乎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存款机构的参与程度。从传统的Merton模型入手,在模型中引入了存款机构和保险公司所得税因素,将税盾效应应用于存款保险的定价中,建立了拓展的Merton模型。选取国内10家上市银行为样本,测算存款保险的保费费率,通过费率间的比较分析,得出引入所得税的拓展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能够明显降低保费费率,税盾效应显著。从风险测算和分阶段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两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利用保险方式对存款人利益提供保障、稳定金融体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即经营存款保险的保险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向吸收存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收取保险费,并建立保险基金,当他们因遭受约定的风险事故而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要求时,保险机构则根据合同约定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文献,解析金融机构关联性与风险传染之间的机制,运用非对称CoVaR模型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测度证券、银行、保险等机构的风险溢出水平,实证研究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溢出具有非对称的特征,负向冲击对金融系统的风险溢出要比遭受正向冲击时大,银行机构的风险贡献程度比其他机构小,证券部门的风险贡献值较大.  相似文献   

13.
邓俊 《四川省情》2005,(12):26-26
如今,你踏入银行还只是存钱取钱的话,那真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或者说,你是属于"钱商"很低的人。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越来越多新鲜的金融产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在银行的大厅里,保险、基金、证券等各类金融产品的宣传资料随处可见,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近两年来银行推出的"嫡系"理财产品。这些产品通常非常专业和繁杂,让缺乏金融知识的你常常感到无从选择。今天就带大家揭开一些常见银行理财产品的神秘面纱。美元理财风风火火,高收益的背后却暗藏巨大的机会成本自2004年年初开始,各大银行就开始热衷于推出外汇理…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的矛盾和问题(一)农业保险法律地位仍属空白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农业保护制度,对相关法律的依赖程度是相当强的.然而我国至今未出台专门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只在2002年新修订的农业法对农业保险略有涉及,其中第46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鼓励和扶持互助合作保险组织,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但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方式均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政府应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增加了政府支持农业保险的随意性,制约了农业保险功能作用的发挥,也是造成农业保险陷入发展困境的最根本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曹琤 《统计与决策》2017,(4):164-166
脆弱性是金融系统内在的固有属性,因其“隐蔽性”给测度造成困难.文章从银行、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以及保险等四个方面,收集整理出14个金融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作为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的代表变量,并确定权重,对2003第2季度到2015年第1季度之间的我国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系统性风险指数SRISK方法,结合我国金融机构的实际上市情况,利用DCC-GARCH模型,分别推导了A股、H股的长期资本短缺公式,并计算SRISK实际数值.然后以上市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等的交易数据为样本,确定了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的排名,并将其与基于同一分析框架的MES分析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度量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需要在MES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相关性和波动性,根据SRISK模型法评估排名.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层次分明,保证了监管机构宏观审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基于保险深度的指标对我国保险地区差异进行测算,运用基尼系数的子群分解在八大区域的基础上进行地区差异内部与区域之间的分解,找到影响地区保险差异的重点地区.同时,测算我国区域保险的极化趋势,研究在差异化的同时有没有出现保险资源的聚集.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今世界各国风险资本的筹资渠道来看,风险资本主要有,政府财政资金、富有的个人资金、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企业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等.根据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别分析这些风险资本能否成为我国风险投资有效的筹资来源,对解决我国风险投资筹融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缺损数据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保险中应用的重要性,指出缺损数据是保险开发的一个难点;讨论了一类截断数据的核估计方法在缺损生存数据中的应用,并结合老年保险课题给出了生命表函数的估计.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保险需求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指潜在的保险需求,即在一定时期内,因风险的存在而形成的全社会期望从保险中获得的保障,它包括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二是保险有效需求,它和保险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相联系,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消费者在保险市场上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保险商品数量.保险有效需求是决定保险供给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是推动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保险业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