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世代累积型小说都经历了一个由历史到民间再到文人的累积过程,其人物形象也经历了一个不断雅化、文人化的过程, 其中最后写定者发挥了集大成的作用.世代累积型小说的人物形象具有复合性、稳定性和时代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运涛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72-74
世代累积型作品是不知名群众作者和著名文人作家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加以演义、传奇、大话渲染而成,具有语言口语化、内容通俗化、精神平民化的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倾向志异写奇、彰显道德意义、注重传播载体、立足最佳时空、受制于传统文化的传播特征,并以"高山流水式"传播模式广播于世,最终成为一种渗透全社会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世代累积型小说成书过程往往具有依傍历史而又不乏虚构的独特性。小说成书后伴随着文本的深度传播,某些虚构的人物、故事被民间传说,诗文笔记甚至地理方志被等同于历史真实而流传、引用和著录,从而导致小说向历史的靠拢。本文在全面考察世代累积型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历史化的三种形态进行了阐释,并从文学传播与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4.
5.
沈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3):100-106
世代分析是基于世代理论的一种研究视角,同时也具有研究方法的作用。世代理论是当代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可以为探究人类世代的具体成因、演进规律以及代际关系性质、代际互动模式尤其是不同世代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等问题提供观察角度和分析工具;在其中,青年世代的角色和地位一直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青年社会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世代理论既从具体层面回答了青年世代与成年世代的关系性质、互动模式及其替代规律的问题,又从更深层面回答了青年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世代理论及其分析视角最能够体现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色及其蕴含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与严羽的“妙悟说”,都是关于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学说,涉及到了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二者在理论内涵上有相近、相同的地方,体现出了创作心理活动一般特点,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分野,需要相互吸收和借鉴,才能获得对文学创作心理的最优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广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近20年来,在中国教学论界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中,群说争鸣,各抒己论,尽管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却对教学本体论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对教学理论研究的开放式格局的形成,对人们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完善,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选取其中一例,从教学本质“层次类型说”的基本精神、发展脉络入手,在分析其所揭示或涉及的一些较深层次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该说予以重新评析,并反映出以往有关研究中存在的理解与评价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张广君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0(3):102-105
近20年来,在中国教学论界关于教学本质问题的研究中,群说争鸣,各抒已论,尽管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却对教学本体论思想的深化与发展,对教学理论研究的开放式格局的形成,对人们教学观念的更新与完善,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笔者选取其中一例,从教学本质“层次类型说”的基本精神、发展脉络入手,在分析其所揭示或涉及的一些较深层次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对该说予以重新评析,并反映出以往有关研究中存在的理解与评价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从威廉·配第等早期经济学家开始,数学开始应用于经济学,在边际革命中数学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数学化逐渐成型,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而今,经济学数学化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显著特征,它不仅意味着数学工具的使用,更意味着数学的思维范式、论证形式和表达方式对传统经济学的整合与重构。对于经济学数学化的争论,本质上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争论。回顾经济学数学化的发展历程,总结经济学数学化的不同阶段的方法论背景、研究成果、代表人物,指出经济学数学化今天遭遇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林童照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82-85
学界对曹植《髑髅说》创作时期之判定,可谓众说纷纭,除未定者外,举凡前期及后期皆有学者主张,然而无论主张前期或后期之学者,其论据皆颇为不足,因此诸说皆难惬人心。对曹植本文创作时期之推估,笔者以为其关键在于对曹植本文最末段文字所显现的生死观的理解,因此推估本文创作时期即以此为核心,并配合对《髑髅说》上下文连贯性之理解、曹植思想中诸家杂糅的倾向、曹植后期困顿抑郁的精神生活、“生之欢乐不下于超越性世界”观点的有无,以及《髑髅说》与曹植前期作品《辨道论》相类的反神仙论辩手法等分析角度,推估《髑髅说》当属曹植前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中医方法论的一个研究框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哲学的范畴思维来概括和提升人们在中医研究中形成的一些共同经验 ,从 8对认识论范畴 ,即主体与客体、直观与实验、局部与整体、唯象模型与实体模型、定性与定量、证实与证伪、经验与理论、哲学与科学关系出发 ,构建中医方法论的一个新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2.
江业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2):26-28
美学研究可以从思维对存在把握的流向、中心以及视野视角的不同上有不同的方法论类型,但最先进科学的方法论还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不过,运用中要纠正忽视个体主体以及人的深层心理因素、忽视客体结构要素以及主客体互联互动的倾向,还要善于吸收各种方法的精华,注重方法的融合和更新,同时也要反对美学研究的盲目性、任意性和主观狂妄性。 相似文献
13.
牟宗三的哲学思维模式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国哲学影响巨大,本文以牟先生对朱熹"仁说"的讨论来反省牟先生对朱熹学说的整体思考,说明牟宗三先生的哲学问题意识,在于对比中西哲学而主张儒学系统是唯一能完成形上学的系统。以此之故,牟先生特别关心儒家道德形上学的证成义,于是所说之本体宇宙论的纵贯创生系统,成了绾合宇宙论、本体论、工夫论、境界论的天道流行义与圣人践行义的综合型态形上学,并以此为孔孟思想之根本型态、唯一型态。以此解读朱熹哲学时,便将朱熹纯粹谈论存有论的概念定义及概念解析的儒学系统说为别子,关键是在此系统中并不说明主体活动;又将朱熹诠解《大学》所说工夫次第的格物穷理工夫说为只管认知不管意志纯粹化的活动。本文即是对牟先生的思考重做分析,指出朱熹所说存有论与工夫次第论并不违背孔孟实践义,只是说了不一样的形上学系统及讨论了工夫次第问题,而工夫次第问题亦不是对立于本体工夫的问题,以此还原朱熹学说的型态定位。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分析是比阶级分析更为本质的一种分析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方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求、对改革开放的论述、对科学技术的论述, 均贯穿着生产力分析。生产力分析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黄前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3):49-53
冯契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以广义认识论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以辩证逻辑方法重建形而上学、以综合创新方法建构“智慧说”哲学体系和以转化再造方法传承中国哲学话语方式。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冯契成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努力克服研究中“左”的和形而上学的倾向,取得了重大突破。冯契以广义认识论解读中国传统哲学,阐释其“天人交互”的总特点,深化了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新认识,也为中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进路。冯契以辩证逻辑方法对“转识成智”机制作了系统、深入、科学的说明;而能正确理解有限与无限的辩证法,是冯契能够对“转识成智”予以证成并实现其形而上学重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韩振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9-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强调: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找准历史方位,打牢实践基础;把握时代脉搏,回答现实课题;坚持辩证统一,强调协调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强调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研究其方法论特征,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积极探求党的先进性在新时期的内涵及外在表现;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实践性把握;运用生产力分析方法,拓宽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新视野;遵循辩证的分析原理,深刻反映坚持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者的有机统一;贯穿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断丰富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富于创造性的新经验. 相似文献
18.
赵雅丽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80-84
受纪事本末体体例的限制,?越绝书?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具有片段性而不具有连续性:不按时间发展的顺序,通过截取人物一生中一个个独立、重要的历史事件刻画了伍子胥、勾践、阖闾等“累积型”人物形象;或一次出场刻画了渔夫、击絮女等“闪现型”人物形象,两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越绝书?色彩斑斓的人物画卷。 相似文献
19.
张吉兵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说舞》是闻一多的艺术类型论系列论文中的一篇。该文通过对一场原始舞蹈——科罗泼利(cor- roborry)舞的描绘与分析,阐述了舞蹈艺术的一般的审美性质与特点:舞蹈“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 术”,是多样性统一的艺术,并且内容与形式是和谐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nothing":消费的社会形式的一个理想类型——一个方法论的考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敦福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6):102-106
Ritzer把nothing这一人文社会科学中新颖而重要的概念引入消费社会学研究,把它概念化为“虚无之物”———没有内涵,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由某个中心建构和控制的、比较而言缺乏特定内容的社会形式。从方法论上,这个概念既属于齐美尔的社会形式,又是认识社会事实的概念化工具———韦伯的理想类型。该分析工具对于认识和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所引发的社会文化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