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职业环境的深刻变化及美国所面临的领导力危机催生了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的开展。通过近30年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已经实现了从领导力开发、领导力教育向领导力学习的历史转向,从而实现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从精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改变。在美国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对领导力及领导力教育的滥用或误用,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存在“贴标签”的现象。美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对于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提高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当着力于把握当前中国高校学生干部的领导力水平。对1238名高校学生干部的抽样调查发现,中国高校学生干部的情绪智力领导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存在不同类别高校、学科、学历、年级、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相比"211"高校,普通高校更应加强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在开展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教育的过程中,应考虑大学生的学科差异、性别差异等因素;大学生干部领导力教育应加强情境认知能力的环境觉知和团队洞察方面的内容;加快研究适合中国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理论和评估工具,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综合素质的领导力开发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新生代大学生普遍具备友好、外向、真诚的特征,缺乏解决问题所需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急需提升突发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领导力教育,但参加社会实践和担任学生干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领导能力。目前,在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通过营造领导力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设立专门的领导力教育项目、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等三个步骤来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是社会变革的现实需要,是当代大学生发展的理性诉求。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要对领导力进行合理的诠释,避免“早期领导力教育的盲点”.避免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过程中“贴标签”现象的产生。领导力教育并非易事,它不仅关涉领导理论,也关涉教育实践,同时还要求领导力研究者与教育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5.
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国外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于前几年开始影响中国。由于缺乏社会共识和理论研究,国内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实践中缺少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故进展较缓慢。本文强调必须从大学使命、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中国未来领导人才资源的前瞻性开发的战略高度认识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重大意义,并通过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对象范围、基本原则与特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工作的关系以及实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论述,对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问题作了较全面的战略性分析,旨在引起各方的重视和关注,力图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中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是"有目的的、合作取向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引领积极社会改变"的过程。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水平低于美国大学生;在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所有维度中,上海大学生在"以礼相争"、"改变"、"自我意识"三个维度的水平上最低;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曾接受过领导力培训、上大学以前的领导经验、团队合作方面的经验、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方面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学校或所在社区事务及班级事务的关注程度等因素均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型领导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大力推进大学生领导力教育,进一步丰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内容,并通过提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覆盖面,减少当前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中的"马太效应",同时,着重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兴趣,让大学生们在更多参与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大学生领导力的缘起、概念内涵、结构测量、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等方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掌握领导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未来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差异性,完善研究工具和方法,更加深入地探讨大学生领导力的内涵与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领导力是大学生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大学生领导力的开发有助于大学生的人格发展、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大学生领导力的缘起、概念内涵、结构测量、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等方面,对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掌握领导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未来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应关注文化差异性,完善研究工具和方法,更加深入地探讨大学生领导力的内涵与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
任明明  吕邈  王璇 《现代妇女》2013,(11):204-204
领导力概念模型将领导力内涵分为五大维度:知识信息维度;态度、意志与欲望维度;决策、推理与批判性维度:口头语书面表达维度;内部沟通与人际交流维度。领导力教育应以五个维度为抓手,作为发展完善着的领导力教育课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绝大部分是以西方理论作为基础,缺乏本土化理论的指导,迫切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大学生领导力理论体系"。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孔子的思想,在注重道德养成、"家国"观念的教育内容和以民为本、因材施教、笃行践履的教育方法方面对于丰富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本土化理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虽然对大学生领导力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但是在对价值观对大学生领导力作用上的认识上却十分一致。价值观被视为大学生领导力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重要至此,是因为领导过程是一个影响别人的过程,领导者比其追随者更有权力,因此要对他们影响追随者的方式承担巨大的道义责任。领导者在建立组织的伦理氛围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也要求他们能特别敏锐地察觉他们所推崇的价值观和理念。所以价值观是大学生领导力发展关键的部分,在大学生领导力的发展中起到统领作用,有抱负的领导者需要发展伦理思考能力、批判性分析道德的能力、整合不同价值观传统的能力、沟通能力和与下属建立信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事关我国未来人才储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破解当前我国学生价值观方面的现实问题,西方德育中价值观教育值得借鉴。我国当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学生领导力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影响他人的能力,且具有文化兼容性,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当代文化中,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种文化对成长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普遍性、价值观教育以及领导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只有充分考虑到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将其应用到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中,才能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生领导力教育,特别是形成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的理想领导人格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意见领袖的要素是影响者、接受者和信息媒介,实质是影响力的实现。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网络意见领袖的出现,促进了网络领导力的发展。大学生是网络的生力军和意见领袖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网络领导力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网络是大学生领导力实现的途径.大学生网络领导力的特征是价值理念文化性、工具技能时代性、影响渠道虚拟性、影响模式单一性、影响效果即时性和指导绩效发展性;影响因素有渠道与理念、工具与技能、环境与信息、指导与奖惩;研究领域更加系统化.研究范式是实证与质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Leadership is a topic of international debate in both social work education and practice. Questions remain, however, regarding what specific models of leadership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how leadership content should be infused within the social work curriculum. This paper seeks to contribute to the ongoing discussion about the infusion of leadership within social work education. Specifically, this paper shares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graduate-level social work course in program evaluation that infused education around the social change model of leadership (SCM) and then explores qualitatively how 39 graduate students interpreted and applied this model of leadership through an experiential community-based evaluation project.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students utilized the values identified in the SCM in a range of ways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ir leadership experience both in their collaborative groups and in their partnerships with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also reported benefiting from the experience in partnership with the student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otential value and impact of this model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Twin surveys of senior public relations executives and public relations majors compared perceptu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leadership qualities, skill development sources, and unique features of public relations leadership. The perceptual gap revealed what students believe to be important or less important in the self-actualization process as future leaders. The results offered pedagogical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integrate leadership training in public relations education to prepare students with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