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治民主是教育民主的前提 ,教育民主是政治民主的基础。教育民主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平等 ,前者是教育的主体 ,后者是认识的主体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处理好教育民主关系 ,就必须处理好认知与认同、情感与沟通、服务与法治的关系 ,使教育民主真正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促进和推进包容性发展需要发挥政治建设系统的特殊作用和选择动态稳定的政治建设形式.包容性发展的内容体系在政治建设层面首先表现为民主政治建设与法治建设的有机统一.这是因为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与法治建设发展路径相近、民主政治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法治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外在保障.包容性发展的民主政治建设内容包括政治参与的包容、政治群体的包容、政治差异的包容.包容性发展的内容体系在政治建设层面其次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的和谐支撑.通过推动体制的包容,增强政府行政能力,以建设责任型政府、效率型政府和法制型政府.通过实现治理的包容,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以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多样化,从而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支撑.  相似文献   

3.
重建民主政治是杜威政治哲学的核心,杜威以他的“经验”哲学为基础详细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任何个人都是某一社会共同体的一个方面和组成部分,不存在“原子式的个人主义”;并认为教育的培育和支持是实现好的民主社会的重要基础。杜威的这一观点时于我们今天建立和谐民主的社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民本--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本的实质是处理基本政治关系--官与民关系的政治准则,是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灵魂.新民本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民本的以民为本、尊重民意、爱民和养民的精髓.两者又存在着本质区别传统民本的"民"只有工具性价值,新民本的"民"有目的性价值;官民关系中,传统民本以君(官)为主体,新民本以民为主体;传统民本的实质是官本位和君本位,新民本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殊表现形式.新民本对中国现实政治问题的解决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总结这个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主要是: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革命与建设的关系,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自我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党、人民与国家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的群众路线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处理好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群众运动、民主政治、阶级路线的关系是当前群众路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坚持群众路线要正确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为题,分群众路线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群众路线与阶级路线等四部分,采取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群众观点、群众运动、民主政治、阶级路线的历史渊源、内涵、实质、重要性及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国家的需要是使教育对象具有国家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即思想政治品德;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要是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满足.认识是实践的先导,认识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目的是在实践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而只有透彻理解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的关系问题,才能在实践中处理好国家需要和对象需要关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有获得感,进而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8.
对公正的制度性追求是政治哲学的普遍共识.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是人们对制度的道德诉求与期待.推进制度走向公正的动力是民主.在民主的语境中,推进制度公正的资格与主体,由国家共同体共同意志形成的法权所确定.这些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选举与自治,是不断推进制度走向公正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徐复观是一位典型游离于自由民主政治与文化传统之间的人物,这种游离关系凸显了其思想中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的内在张力。徐复观以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的两重性格为思考前提,认为民主政治与儒家文化切不可分:一方面儒家文化存在着伦理与政治含混、理想政治与现实政治主体错位的困境;另一方面民主政治之基础亦需要提高到儒家思想的道德自觉上来。就中国的社会现实而言,徐复观认为首先应当积极强化社会的作用,而在社会发展中则以具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为重点,通过知识分子的社会讲学树立理性的力量,以成就一种社会思想运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时代化的内蕴。在高校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教育中,需要将教材体系向教研体系转化,为此必须确立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体间性,注重双主体之间平等关系的建构与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