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意思是说,研究学问,务必得到可靠的事实根据,才能从中求得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这一古语作了新的表述,赋予它新的科学内容。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从此,实事求是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作风,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2.
雷蒙德·威廉斯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马克思主义文论家、“新左派”的核心人物和“文化研究”的理论奠基人之一。其所著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是后期代表作,也对文化唯物论作了“最清楚的表述”。该书反映出威廉斯对马克思主义关键要素文化、意识形态、文艺理论等的理解,给我们提出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学者应该何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象一条红线贯穿在《邓小平文选》的始终。认真学习这些思想,对于深刻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促进四个现代化的建设,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同志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张兴杰著名学者王惠岩先生在其《政治学原理》一书中,高度评价了《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的地位.他说:《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建立的开山之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第一个纲要”,它“为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庄书问世两千多年来,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过巨大的不可磨灭的影响。魏晋时代的嵇康公然宣称:“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宋人叶适说:“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水心文集》)章炳麟说:“命世哲人,莫若庄氏”。(《庄子解故》)鲁迅先生对《庄子》有很高评价:“其为文则汪详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曾说:“庄子固然是中国有数的哲学家,但也是中国有数的文艺家,他那思想的超脱精微,文辞的汪洋恣肆,实在是古今无两。”(《今昔蒲剑》)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  相似文献   

6.
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班固所著《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就是把实事求是从一种治学态度扩大和上升到了思想路线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指出:“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又说:“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  相似文献   

7.
《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发表了唐家柱同志的《实事求是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该文开宗明义:“毛泽东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其集中表现就是‘实事求是’的哲学命题的提出。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实事求是解释说:‘‘实事’  相似文献   

8.
在全党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由王兴国同志撰写的《实事求是论》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1997年度基金课题《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命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终成果。它的出版,对于人们认识我们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并赋予以民族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近二十年来,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原理角度对实事求是进行了广泛和系统的研究,但这种研究比较注重对其现代内涵的分,较少从历史发展角度进行纵向剖析。而…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始于毛”.毛泽东从实践哲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科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先导;同时,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中国文化发展“走自己的路”的探索中成为先行者.毛泽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当代依然启示着我们要认识到这是“马克思主义道路”,要坚持文化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要实事求是地完善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突破——读冯契的“智慧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契(1915—1995)教授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哲学家,不仅是一般的哲学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的“智慧说”(《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篇)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于一体,自成一家之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智慧说”为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同志给了最深刻最科学最全面最崇高的评价。鲁迅的思想发展道路及其杂文的战斗意义和艺术价值,瞿秋白同志在中国第一个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分折。然而,最早开始对鲁迅作品作了正确评价并阐明应当如何研究鲁迅的,则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茅盾同志。早在1921年,茅盾同志在《评四五六月的创作》一文中就说:“我最佩服的是鲁迅的《故乡》”。(《小说月报》12卷8期)1922年当《阿Q正传》刚刚发表四章,茅盾同志便立即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13卷2期《通讯栏》)1923年,他又写了《读<呐喊>》,对《呐喊》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作了全面的评价,最后写道:“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呢?”(《文学周报》91期)表示了对鲁迅崇高的故意。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前后,鲁迅受“新月派”文人陈源之流的恶意歪曲,茅盾  相似文献   

12.
《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毛泽东的两篇重要的哲学代表著作。“两论”在总结中国革命运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以新的理论、新的原则、新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识论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实践论》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个完整的理论形态。《矛盾论》是唯物地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第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两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六十年来,我国学者对“两论”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了大量论著。可是,却很少看到有关论述“两论”之间关系的文章。在我看来,“两论”之间的关系,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与辩证法的认识论的关系。本文拟从这个角度谈点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邓小平文选》的一个重要内容,作者在《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等论著中都有专门阐述。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在十年动乱期间,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被鼓吹到狂热的程度,使我们党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两年,党的工作处于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当时担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推行“两个凡是”的方针,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勇敢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决反对个人迷信,积极倡导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进行艰巨斗争。他深刻地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邓小  相似文献   

14.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说:“蔡伯世曰:‘子野词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词。情词相称者,少游一人而已。’”《四库全书提要》评论淮海词:“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或说“情词相称”,或说“情韵兼胜”,都肯定了秦观词的情,而且把他的词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评价秦观所抒发的情感呢?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秦观词中的情感体验及其表现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正确评价其审美价值。一、审美主体的悲伤情感的特征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陆机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我国  相似文献   

15.
实事求是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语。《汉书.河间献王传》称赞河间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颜师古注:“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1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这一古语作了新的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6.
吕振羽是中国 30年代出现的第一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他早期的思想和行迹需要系统地揭示 ,以启示和教育当代史学工作者和青少年。关于吕振羽 ,学界已有许多褒语。如童超说 :吕振羽一生“集革命家与学者于一身”,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蒋大椿说 :吕振羽是仅次于郭沫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第二位开山大师 (见《吕振羽早期思想与实践研究》,以下引文均同 )。然而 ,对这样一位与世纪并行的史学巨擘 ,除刘茂林、叶桂生著《吕振羽评传》、朱政惠著《吕振羽与他的历史学研究》外 ,便不见有其他专著了。与吕振羽…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环境下的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及其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色。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中国首次在唯物史观视域中阐发“阶级竞争”说、“法律”的上层建筑地位及“物心两面改造”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文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研究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本,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起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带有的传播、创新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是中国的一句古老成语,是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赞扬西汉景文帝之子刘德的严谨治学态度的话,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学者颜师古曾经对这句话作过注释:“实事求是”,就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赋予它崭新的科学内涵。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阐述道,“‘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  相似文献   

19.
冯定同志的《平凡的真理》一书,据他自己说是关于“人的认识”、关于“真理论”的书,也就是一本关于认识论的书。本来我们可以希望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的观点,宣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但是,完全与我们的願望相反,他的这本书全部是用主观唯心主义拼凑而成的,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政治观点和理论观点的错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作了全面的歪曲和篡改。本文拟从实践观方面,对冯定同志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观作初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与道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多次说过:“我特别喜欢《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的思想所陶醉”……确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孔子儒家之外,对郭沫若影响最大的就要数庄子道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