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远古感生神话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天明 《江汉论坛》2001,(11):64-67
中国远古各族男性始祖都是感天而生,实际上都是感男神而生,这是中国先民对母系社会末期、父系社会早期本种族历史形象而神秘的描述。这些神话大体分为感龙而生和感卵而生两大类,而且感龙而生神话大体产生于西部,而感卵而生神话大体产生于东部,龙生神话较早而卵生神话较晚,这说明中华民族的主体大体由两大支构成,中华民族的龙凤崇拜,即应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
原始神话随着原始社会的逝去而宣告结束之后,神话的生命并没有止息:这不仅是由于它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获得了广泛的流传,哺育着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成长,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而且在于它不断地以变态的形式产生着新的神话。这些新的神话借鉴了原始神话的超现实的特征和幻想的形式,但却具有新的本质,形成了新的神话种类。所以,广义的神话除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原始神话之外,还应当包括后代新产生的神话。按照历史形态来划分,包括以下三大类:原始社会的神话;奴隶制社会的神话;封建社会的神话。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哲学的开创人之一,尼采在其悲剧的起源和历史的研究中,摈弃了德国浪漫派试图利用神话恢复有机统一性的观点,提倡以酒神精神抵抗现代科技文明和理性带来的人力孱弱和颓废困境,以期唤醒和恢复作为人类生存本质的强力意志.而现代主义也从神话中找到了现代理性批判这一契合点,使神话叙事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显要特质,发挥着其在现代语境下的隐喻和救赎功能.尼采的神话思想对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神话回归产生了一种启示作用和预见性影响,在促进神话的现代书写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而使现代文学中的神话回归得以产生一种哲学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和科技发展终结了古典神话,然而,神话思维共时性地潜藏于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依然对文化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中,演变为一种现代意义的神话方式,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现代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商品神话、政治神话、国家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尤其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获得更广泛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迅捷强大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神话在审美特性方面,首先,表现普遍的功利主义和审美活动的世俗化,更多地将意识形态融入到美感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体现官方权力和民间观念的合流;其次,技术崇拜、商品崇拜和权力崇拜逐渐置换英雄崇拜,成为大众新的审美对象和崇拜对象;最后,游戏意识的建构和审美活动中感官功能的高涨成为现代神话又一个鲜明的审美特性。现代神话以其多样化的审美特性丰富和改变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审美趣味,并对文艺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应香港中华书局钟洁雄先生的约稿而作的.原来意图,是把龙凤两个问题的由来与演变名在一起,写一本《谈龙说凤》.但后来发现,问题十分复杂而材料丰富,因此征得出版者同意,将原计划一分为二,先出一本《谈龙》,再出一本《说凤》. 我对龙凤神话的基本观点,是不同意近几十年来那种流行甚广、似是而非的说法,即认为它们都是出自先民无中生有之虚构,又经过市人添枝加叶的附会,而塑造出的两种神话动物. 在传统的观念中,太初远古的文化似乎是野蛮、愚昧而简单的.但根据现代人类学者的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上古神话的尚德精神--兼与西方神话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 ,这一点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进行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大神均有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凡人情欲的神格特征 ;神话中充满对远古英雄和帝王献身精神的讴歌与礼赞 ,以及对神话人物保民佑民的职分要求。这其中一部分是先天神话的内在特质 ,另一部分则是出于后天的改造。几千年来 ,这种尚德精神一直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现实人物的期望 ,甚至也影响着 2 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河南女娲神话的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娲神话主要产生在河南省的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西部一带,随后沿黄河向东传播,与自东向西的伏羲神话在河南的东部地区交汇、融合,从而丰富、发展、变异,并产生新的神话与传说.对女娲神话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典神话演变的方式,区分神话与传说、原生神话与后起神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保留了丰富的中国神话,其中有很多佛教神话.佛教传入中土后,采用中国远古神话的模式,利用自身故事及改编整合中国远古神话与传说来宣传推广其教义,为此诞生了中国佛教神话.佛教神话在中土经过艰难漫长的抗争与努力,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神话的一部分.佛教神话是时代造就的新神话,它与远古神话、道教神话、民间神话共同发展着繁荣着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先民对世界的形象记忆,<周易>是先民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八卦的产生具有鲜明的神话色彩.<周易>关于宇宙的观念、天地的开辟与万物的创造的抽象解释,在神话中都有具象的描述.神话与八卦在时空观上有着相同的对应认同性.八卦源于神话,<周易>反过来又对神话作出了哲学的解释.<周易>与神话的产生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础,都是先民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0.
叶芝诗歌中善于运用神话原型或母题,通过作者对神话思维独特的运用和理解,解释人生中的各种感知、秩序、现象或意识活动,其诗歌中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叙述内容融合了真实的历史成分。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切入,分析了叶芝诗歌中的神话思维与诗歌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叶芝诗歌的深层结构潜藏在作者的神话思维中;诗歌中的许多意象来源于神话;诗歌叙事反复地重写着古老的神话并创造着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11.
神话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是低下的生产力和原始人对自然界认识严重不足的共同结果。黑龙江三小民族的英雄神话历史悠久,饱含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域风采。是黑龙江三小民族传统文化深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痕迹,是三小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之一。作为三小民族英雄神话中的最主要角色———英雄,都带有着浓厚的渔猎风采。可以肯定地说,在各种神话类型中,英雄神话是最具社会属性的一种。关于黑龙江三小民族的英雄神话,不仅与整个神话体系中的英雄神话保持着相同之处,更加具有自己的文学风格,反映出三小民族人民独特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2.
张丽 《齐鲁学刊》2003,(3):133-137
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系统。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关于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文化起源、洪水灾难等神话题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也在形与神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希伯来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的特殊思维方式 ,显示出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 在阿喀琉斯同火药和弹丸无法并存的情况下,神话和文学艺术忍痛分手了.然而,这种分离只是外在的、表面的.马克思说:“决不是这样一种社会发展,这种发展排斥一切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和一切把自然神话化的态度;并因而要求艺术家具备一种与神话无关的幻想.”艺术生长的土壤和母胎“无论如何总得是一种神话”.谢林也曾说:“神话是任何艺术所不可缺的和原初质料.”神话的精神早已深深地浸入到艺术肌体的最深处,艺术自始至终都生存在神话的影子之中.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命脉相传的对位性关联.对这种对位性关联,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中,欧洲各民族开始关注自己的神话.这是各民族为了提升自己文化地位,认证自身文化的一个策略.尼采通过研究悲剧来证实自己的民族神话,反对基督教和文化移植.他借用"金发野兽"批判犹太人和基督教文化."金发野兽"代表着古希腊英雄主义精神和欧洲先进民族精神,在本质上暗合了迷索思的精神.尼采的神话理想就是用迷索思的方式来批判当时欧洲虚无主义和基督道德.  相似文献   

15.
鲁迅神话思想的发展可分三阶段。在日本留学时期,鲁迅提出"神思说",高度赞扬神话的想象力特质,对神话在激发主体情感、自由想象和变革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肯定,认为神话思维是人类文明不断更新、前进的基本动力;在北京工作时期,由于理想受挫、学理限制等原因,鲁迅提出"解释说",认为神话是原始先民解释万物存在的产物,神话成为外在于主体的历史遗留物,主体精神与神话之间的一体性关系遗失了。这一转变是鲁迅由"做着好梦的青年"向"真的猛士"转变的缩影:归国后的寂寥与挫折让鲁迅从充满激情的诗人变成了冷峻的思想家。在此背景下,鲁迅撷取神话片段陆续创作了《故事新编》,神话由此成为鲁迅自我精神的呈现物。  相似文献   

16.
图像传承是中国史前神话的主要传承方武之一.早期,图像通过其所保存的知识系统对原始神话进行传承;后来,<山海经>、<天问>等保存中国史前神话最多的文献典籍也多以史前神话图像为基础.原始神话图像作为人类早期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原始神话图像不仅与民众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成为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载体,而且统治阶层为扩大统治范围,施行"以神道设教",将之作为成教化、育人伦的政治统治工具,史前神话亦在此过程中持续流传.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不同的民族来说,由于他们不同的地域环境、相异的发展历程,使得神话这种最初的原始文化形态所显示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精神相差甚远,因而东西方神话对各自民族文化精神产生的影响、所显示的理想精神和民族性格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不同的民族来说,由于他们不同的地域环境、相异的发展历程,使得神话这种最初的原始文化形态所显示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精神相差甚远,因而东西方神话对各自民族文化精神产生的影响、所显示的理想精神和民族性格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尚子楠 《兰州学刊》2013,(12):220-221
神话中的生死与魂灵问题是中西神话共同的中心问题.死亡意识在某种角度上甚至可以看做是神话产生的一大源泉.在我国上古神话中,死亡成为了开启生命与宇宙永恒循环、永恒回归的核心,文章以“借死而生”的神话逻辑为重点,以来源、空间、内部关系、神话内容为四个主要方面,对上古神话中的死亡灵魂及冥界神话思想加以解读,从而窥探上古时期先民的生命观、灵魂观.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萨满教信仰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崇拜神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萨满教在赫哲族早期社会生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对社会生产、生活、文学等产生显著影响 ,渗透物质与精神的各个层面 ,对神话创作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通过研究赫哲族萨满教信仰的形成 ,探讨其对自然崇拜神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