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学新闻专业文学基础课对于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新闻专业文学基础课教学应采取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文学教学与新闻专业特点相结合,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的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文教育的实质出发,作者结合当前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新时期高等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具体对策。人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完善个体的心性,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更高雅。但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还存在着片面地为实用和功利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学生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够完整等问题,应把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学校人文环境的建设相结合、把人文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相结合,以加强高等学校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 ,理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个薄弱环节。提高理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十分必要。建议从知识的获取过程、科学家的事迹、科学审美、科学精神教育、协作学习、课外活动等渠道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以进一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文素养的内涵一般是指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当前医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令人担忧:人文素质培养的先天不足,有继续教育机制的不完备,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本文讨论了提高医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医学院要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先天培养,医院也有责任加强对医师文化素质的再培养,医疗行政部门可在制度层面上予以关注和引导,严把医师的准入制度与晋升制度等,各方应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医师的人文素养,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十分注重民俗风情与人文精神的传播,然而,当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进一步认识高职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意义,在教学中塑造人文氛围,重视教师人文素养培育,强化学生语感,培养学生鉴赏能力,注重人文性、民族性的融汇贯通,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语文的定位及其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两大方面,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大学语文在高校的人文教育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把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人文素养相结合,深化教材、教学手段、考试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就能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其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和竞争力。本文从人文素质的内涵、人文素养产生的差异原因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进一步说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以感恩教育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入点,分析产生大学生人文素养差异的主要因素,并论述了高校辅导员怎样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大学生成人、成才,这些都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培养既具有实用型又具有高人文素养的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转变培养方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调整课程体系与结构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师资建设,营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校园人文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理科大学生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是提高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课程和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网络一社会行动模式的宏观结构是:网络的发展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变迁”;中国社会仍然是伦理社会的“结构”;网络世界建立起的意识形态“话语”。“话语”包括简单的道德二元论划分逻辑和民粹主义。社会中层组织缺乏,及以工具理性、情感型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社会行动非理性化的直接原因。网络——社会行动的破坏性对我国的法律建设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制度化社会行动。中层组织的广泛建立,有助于习俗的建立。在习俗基础上起草与施行的法律,更具有合理性与合法性。这就为法治社会建设找到了一个切人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两种科学研究方法各自特点的分析,以及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共同作用,最终将事实真理和逻辑真理与经验层次和理论层次两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结果联系起来,从而达到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只有共同作用才能探索未知领域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个体心理特征和群体心理特征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了以静制动、因材施教、顺水推舟、积极鼓励和层层逼进等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法及国家赔偿法当中对行政事实行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目前只是在学理上进行讨论。行政事实行为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法律上的救济方式和救济范围不够完善,司法实践当中作法不一,公民合法权益难以得到应有的保护。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需要进行修改,从立法层面完善对行政事实行为侵权进行法律救济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年陕西省青少年武术套路比赛的现场观察和分析,发现青少年运动员动作质量规格较低,技术动作不全面,自选套路编排雷同,缺乏创新性,教练员科研意识滞后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步解决,运动员要端正训练态度,教练应提高水平,抓住“双基”训练这一关键,全面训练和强化运动员身体素质,创新编排套路,从而提高武术竞技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城市问卷的相关数据,对老年人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的单位性质、经济条件自评等因素与老年人就业意愿、就业行为进行相关分析,考察这些因素与老年人就业意愿与就业行为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退休前单位性质与他们的就业意愿显著相关,性别、退休前的单位性质及就业意愿显著影响其就业行为。文化程度对老年人就业行为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胁迫”对于胁从犯的成立具有关键意义。在实践中,认定胁从犯中“胁迫”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标准,从外部威胁行为出发,由内及外,判断行为人是否受到精神强制。为判断精神强制的成立,可以考量威胁程度与可能性、威胁者和受迫者的个人状况、威胁行为作出的客观背景、被迫者实施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等因素。文章从英美刑法中的被迫行为的相关理论入手,同时与我国的“胁从犯”理论相比较,提出了作者对于我国“胁从犯”理论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安全:在观念和行动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需求是人类低层次的需求,安全需求的满足源于对灾害与灾难的认识及其采取相应的行为。由于灾害与灾难始终伴随着人类发展而不断演变,人类对灾难起源的认识观念历经了最初的神秘主义观到当前的科学主义观的变化,对灾害与灾难所采取的行动从最初消极无为到积极预防的改变,创建了比较完善应对灾难的组织和制度。但是,在人类发展行动过程中又繁殖了新的风险和灾害。安全成为一种主观感受,又是行动的客观目标;安全始终处于观念范式与行动范畴的摇摆之中。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动力学是分析环境新闻社会效应的重要理论框架。环境新闻报道要产生良性社会效应,要在三种动力机制作用下实现预期目标:通过环境新闻报道,推动社会问题化的实现(问题呈现层面);迅速形成社会动员态势(公众认知与态度层面);获得及时有效的社会回应(实际行动层面)。社会问题化、媒体驱动型社会动员、媒体驱动型社会回应的形成与效果,是评价环境新闻报道质量与社会效应的三个重要的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20.
“主、客二分”范式中的传统法律关系可以采“主体、行为二要素说”。“主客一体”范式中的生态法律关系既注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注重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生态关系,可采“生态三要素说”,即主体、客体(物)、行为。传统法律关系是在法的调整起因和机制层面上思考问题的结果。生态法律关系是在法的调整作用和功能层面上思考问题的结果。由于思考问题的层面不同,两者并不矛盾。生态法律关系是传统法律关系的发展和补充,两者可以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