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极富电影特征。其强烈的视觉效果及大量且独特的电影画面技巧使之成为西方经典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电影化理论为基础,以同名电影《愤怒的葡萄》为参考,分析该小说中的电影元素,尤其是视觉艺术特征,并认为他的以《愤怒的葡萄》为典型的“电影小说”具有鲜明的视觉造型性,类似于电影中的全景、中景和特写。  相似文献   

2.
蒙太奇的本质是一种艺术结构方式,它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选择和处理的方法。蒙太奇作为技巧和思维的存在,有着根深蒂固的人类心理学基础。随着现代小说的日趋成熟,它从电影中又进一步吸收和呈现出这一艺术思维方式,使小说技巧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3.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他的新感觉派小说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他把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艺术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相融合 ,使其小说具有一种既同于又异于诗歌意境的新意境。他的小说常常采取快速的节奏、跳跃的结构 ,在客观描写的同时 ,非常重视主观感觉的描写 ,在表现形式和技巧上又刻意求新 ,综合运用通感、叠句、意识流乃至电影镜头组切等手法 ,从而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运用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理论来探讨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编剧技巧和风格,揭示出品特在阅读原小说到哲学解释的过程中,扩展了自身的“视域”和原小说的“视域”,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原小说的生命通过电影的形式得到了延伸和丰富。  相似文献   

5.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运用内心独白,多角度、时序颠倒和象征等技巧挖掘人物的内心冲突,逼真自然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给小说增加了层次感和立体感,充分反映了生活的复杂性。他在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对小说形式、叙事手法的探索和创新,使他成为“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  相似文献   

6.
论金庸小说的影剧式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庸小说的叙事艺术,得力于戏剧、电影尤多.戏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小说场面和人物调度的舞台化,电影的影响表现在笔墨描写的视觉化和场景组接的蒙太奇化.影剧式技巧的运用,使金庸创造了一种新的武侠文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作家买买提明.吾守尔在各种题材的小说创作中,独特的叙述技巧使他的作品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文中从他小说的叙述层次、叙述视角及叙述时间等方面分析其小说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8.
曹文轩在小说创作中潜藏了对故乡盐城的记忆,但又有意在地名、风物、民俗与方言等方面淡化了盐城的地域特征。他小说创作的意图不在于突显地域性,而在于写出人类共通的人性与普遍的情感。所以,他的小说《草房子》《三角地》就很容易被电影改编移植到不同地域,而且能保留小说原著的情感和主题,反过来又增强了小说的普遍性意义。曹文轩的小说为电影提供了坚实的故事和思想基础,而电影传播扩大了小说的知晓度,两者形成了一个双赢的互动范式。  相似文献   

9.
电影时代作为一个大背景既是文学的敌人,又是文学的母体。美国现代小说家为好莱坞编写电影剧本的经历有助于丰富小说的表现技巧,实现小说和电影剧本的互动,但同时对小说文体的严肃性和纯洁性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著名小说家福克纳与电影的互动、电影化小说之戏剧性叙事和立体审间义体以及跨文体写作对文学崇高性的解构等方面入手,探讨了电影对美国现代小说的文体冲击以及由此在作家身上产牛的心灵羁绊。  相似文献   

10.
蔡文甫的小说融合了中国古典小说、现代文艺与西方小说的多种元素。在小说技巧上,蔡文甫融入了戏剧、电影重矛盾冲突与古典小说重情节设置的结构艺术,善于设置层层推进的极限情境;受西方现代小说、台湾当代作家以及自身对哲学、心理学的兴趣影响,蔡文甫重视心理描写与复杂人性的深入挖掘;从思想内容来看,蔡文甫对善良人性的真诚呼唤,对背信弃义、重利忘义的讽刺和鞭挞,使得他的小说现代主义意味减弱而古典主义意味增强。蔡文甫借现代小说的结构与技巧元素,编织的依然是以传统道德为旨归的具有古典情怀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11.
英国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人性的因素》是以“冷战”为背景、借用间谍小说模式创作的国际政治小说。这个“不浪漫”的间谍故事明显通过对“邦德”系列小说的“反转”和“逆向”,实现了对“007”之类虚假英雄形象的“戏仿”和“背叛”,并深入讨论了国家意识形态、社会责任和个人天性是如何在惯性和误解中发生交集和导致悲剧的。格林提出了一种针对现代伦理困境的“背叛的美德”,鼓励人们对绝对判断和现成原则保持勇敢的怀疑态度,严肃地对具体生活和个人道德进行审查和思考。人性的因素和人权关怀不仅帮助人们超越国家间政治的种种弊端,而且可以开启人们相互同情和理解的智慧通道。  相似文献   

12.
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问题的核心》主人公斯戈比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悲剧人物 ,他具有强烈的怜悯之心和帮助别人的愿望 ,然而这却成了导致他自己毁灭的致命弱点。从社会、心理和宗教三方面分析了斯戈比的悲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格雷厄姆·格林是英国当代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赢得了文学界广泛的赞誉和世界范围内读者的喜爱.<问题的核心>是他最有争议的宗教小说.文章通过分析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来论证小说中的人文主义特色及其对作品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芸斋小说>是小说家孙犁的绝唱.在<芸斋小说>中,孙犁勇于直面现实,终于以深邃的思想,把浮世百态从容地熔铸在一系列完全崭新的形象之中,充分显示出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力量.同时,<芸斋小说>的语言也相应地达到了一种具有典范意义的境界,表现出了独有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5.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开创者,与大多数现代作者不同,他创作历史小说的动机在意识层面是为了开辟一条创作的新蹊径,在无意识层面则是其压抑在无意识领域中的创伤性情感体验与本能欲望的升华,正是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的共同作用,激发并支持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型历史小说的创作行为,这也正是其作品在当时历史小说创作中自成一家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历代李益生平和诗文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其得失成败给予简要分析说明,特别对影响李益研究正确方向的一些失误和疏漏,做了必要辨正,可以,使人们对这位著名诗人的诗事及研究状况有正确的整体认识和把握,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7.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小说采用了"场景转移"叙事方法与"集体见证"的叙事视角,以"我们"为叙事者讲述整个故事,创造了完美审美距离和史诗般的故事情节,凸显了福克纳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小说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埃德加·爱伦·坡是公认的世界侦探小说鼻祖。本文探讨了坡创作侦探小说的历程 ,所设计的侦探小说的套路 ,所塑造的侦探英雄杜邦形象以及它们对后世侦探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方玉润是清代著名诗经学家,其《诗经原始》一书对后世诗经研究影响极大,但学界对其生平思想及著述情况的系统研究一直付之阙如。详细考辨方氏生平著述,对廓清其生平及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的故事意识和小说理念从创作初期就交织纠缠在一起,并在他以后的叙事进程中呈现出悖论关系。作为一个"文体家"的定位正体现在沈从文的故事模式及其与小说理念的悖论式的内景中。20世纪30年代成熟期的沈从文往往在小说中自觉而且刻意地营造一种讲故事的语境。对故事语境的自觉,同时体现的是自觉的小说意识。沈从文的创作因此既表现出由故事形态向现代小说模式演化的渐进历程,又表现出对叙事意义的艰难探寻,最终以其对"叙事"的自觉超越了"故事"与"小说"的二分,呈现出某种本体性。审视30到40年代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一个乡下人是怎样从乡土闯到都市,逐渐在大学体制中变成一个孤独的都市现代人,最后作为一个曾经的"讲故事的人"走向"死亡"的象征性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