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来西亚拉曼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医学与保健科学学院下设有中医学系,五年全日制中医药学士(荣誉学位)中医课程已获马来西亚国家高教部批准,将于2011年5月正式开学。该校中医课程有关培养思路及课程结构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2.
《成才与就业》2009,(19):64-64
目前马来西亚正以其独特的“课程转移”教育模式成为中国留学生新的选择。所谓“课程转移”就是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大学的课程部分(2+1)或全部(3+0)转移至马来西亚分校或合作学校,学生毕业时获得的是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著名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并被国际公认。  相似文献   

3.
随着马来西亚与中国友好建交,两国的在教育领域也有了相互的交流和认证。凭着马来西亚种种留学优势,近几年很多工薪阶层子女被送往马来西亚留学。在马来西亚种种留学优势中最被看重之一的应该是接近100%的签证率。马来西亚的签证政策比其他留学热门国家的签证最大区别就是:1、不需要出示任何资金证明、父母在职收入证明。2、不需要提供出生公证、亲属关系公证。3、办理周期短,从着手准备材料申请到可以赴马,大概需要10周左右。(个别地区除外,如新疆等)4、属于返签证。每名到马来西亚修读课程的外国学生都必须符合入境规则。学生入境资格1、…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留学转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留学继续转热。其原因是: 1.马来西亚留学适合中国的工薪家庭子女。2.马来西亚留学的“双联课程”可以作为留学的“国际跳板”,即攻读学位期间留学生可转向教育水平更高的第三国继续  相似文献   

5.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5,(2)
欢迎来信提问,问题请发至21bjb@vip.sohu.net 想到马来西亚读硕士的张永: 你好,我想咨询一下马来西亚大学读硕士情况。我是市场营销专业专科毕业,又上了复旦大学网络学院国际金融专业专升本。可能拿不到学士学位,只有本科毕业证,不知道能不能到马来西亚大学读研究生?我想读金融专业,不知道马来西亚大学有没有金融专业研究生,学费大概是多少?能回复吗? 小编告诉你: 1、大多马来西亚大学规定,申请该大学硕士课程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本科学士学位证书。所以如果拿不到学士学位,只有本科毕业证,是不能申请马来西亚大学硕士课程的。 2、马来西亚…  相似文献   

6.
1982年马来西亚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内发起了对南极条约体系的挑战,批评重点涉及南极条约体系的缺陷以及南极环境保护问题和矿产资源的公平开发问题。从1993年起马来西亚逐渐认同南极条约体系的原则,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协商国关系发生转折。2002年南极条约协商国邀请马来西亚作为观察员参加第25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协商国的关系得到重大改善,有望不久加入《南极条约》。马来西亚南极政策的转变既有维护马来西亚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受到大国政治、环境政治等国际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8,(9):54-55
想去马来西亚读本科的同学:你好!我是大专三年制毕业,有一年工作经验,想去马来西亚留学专生本,再想转去欧洲国家,法国或荷兰读硕,这样可以吗?去那里承认我的马来西亚本科文凭吗??我这种情况只能上大马的私立学校,教育部认可的商科学校,有哪个比较好的?可以  相似文献   

8.
近期,140多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中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9个国家(地区)的华文报业代表,齐集马来西亚槟城,出席民办中文报业协会第30届年会。  相似文献   

9.
小编信箱     
《21世纪》2006,(11):54-55
欢迎来信提问,问题请发至21bjb@vip.sohu.net询问留学马来西亚:小编你好!我明年就大专毕业了,想去马来西亚留学。想知道马来西亚对大专生的政策是什么样的?具体的要求有什么?工薪家庭能选择马来西亚哪些类型的学校呢?学习期间能打工吗?小编告诉你:有专科学历学生可以申请马来西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2003,(4)
方国家的部分名牌大学共同开设双联课程(即在马来西亚读二、三年后,再往海外的母校完成学士或硕士学位),所获得文凭的知名度远优于国立大学的文凭。因为与西方名校联合办学,这些学院很自然地成了最终进入西方大学跳板。4. 如何选择质量高的院校?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实现把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教育中心,在过去十多年来一共批准600多家的私立学院的成立。其中只有200多家真正地在操作。真正教学质量高的院校只有几十家。首先,必须选择被中国驻马大使馆认证的学院(26所院校)。其次,必须选择一家正规的中介公司。因为他们在代理前,都会预先…  相似文献   

11.
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课程板块。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重新配置,弥补德育国家课程体系的不足,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有利于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独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有特色的学校;有利于德育教师专业自主权的发展。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和以德育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要确立德育教师学校主人翁的地位,给予他们课程开发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英美两国的教育在全球属于前列的教育,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了课程改革。英美的课程改革各具特色:英国的国家统一课程,美国的教育券和择校权。英美的课程改革共同点有:国家重视课程的改革,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等。同时,英美课程具有国家不断加强对教育的管理,强调基础学科的教学等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道德教育及高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强国的成功,与其强大的教育、尤其是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道德教育的强有力支撑分不开。如清明、正直善良同情吃苦勤劳节俭之心的传统美德;德育过程中的并重个性、协作、传统、劳动、人生观教育,强调学生主体、群体意识、异域优秀文化、道德实践,国家利益至上的完美结合。但日本朝野各界现都确认正视,全球化大深入背景下的日本高校德育危机已经出现不少大学生脱离政治;无远大理想;贪图生活安逸;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全方位的日本高校德育改革正在进行;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首位;最重要的德育目标仍然坚持民族精神与爱国思想;内容从共同价值观扩展至宗教、伦理、纪律、法制、民主、人道消费、环保等人类生活诸方面;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结合;形式社会化、网络化与开放性整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与全面实施,长期以来一直在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等方面普遍较差的中小学的德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新的建设时期。在新课程背景下,德育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德育方法及德育评价等方面都应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5.
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在德育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价值凸现。体验消解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实现了向德育教学本质的回归。德育体验教学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和对象的意义世界,对提高德育教学实效性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特征表现为:重视"双基"训练,忽视个性化学习;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忽视感性素质开发;重视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忽视现实生存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在文化自闭与文化迷失中曾出现了偏颇与失衡,又在文化开放与文化自觉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建构、发展与超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立在对民族课程文化认同与认知的基础上,在面对时代与社会剧烈变革的反思中,对世界其他民族优秀课程文化比较与借鉴中进行的主动探索、自主适应与不断超越。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而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改革中又具有突出的作用,构建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是工科高校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保证。构建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我国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现行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工程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征及其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高师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探讨新课改下,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法运用自编问卷,对250名凉山民族地区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第一、教师思德素质的培养;第二、教学实践课程的增加;第三、教师技能的训练;第四、研究性教学的强化;第五、开设民族文化基础选修课程.结论中小学优秀教师对高师教师教育的建议,对于我们当前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对传统的学校德育进行整体反思,尤其要对德育理念进行反思和创新,树立新的以主体性、整体性、个性化、行为本位为核心的德育新理念,这是学校德育改革的先导,是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