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泊尔是一个文化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本民族的文学艺术。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是尼泊尔文化艺术的宝库,保存着各个朝代的文化遗产。据说,在加德满都河谷成为人类的家园之后,就产生了民间文学。从有记载的尼泊尔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古代梨查维王朝(公元4世纪之前-10世纪)和中世纪(公元11-18世纪)马拉王朝的国王们,都爱好诗歌、戏剧与艺术雕刻。中国高僧玄奘撰写的《大唐西城记》,对尼泊尔梨查维王朝的国王之著书立论就有所记载:“尼泊罗国,周肆千余里,在雪山中。……王,刹帝利票占婆种也。志学清高,纯信佛法。近…  相似文献   

2.
一尼泊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加德满都河谷内保藏着近两千年的古老建筑与雕刻艺术品,遐迩闻名。据传,尼泊尔佛教建筑艺术始于公元前2世纪。当时,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携女儿恰鲁玛蒂来尼泊尔,在加德满都河谷的帕坦区四方建造了四座窣堵波。现在帕坦市四周确有四座窣堵波存在,然而至今尚未发现有关建造这座窣堵波的时间与建造者的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3.
宗教在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教和佛教是该国传统的宗教。在长期的宗教发展历史过程中,印度教和佛教一直具有互尊互容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尼泊尔各族人民之间的和睦与社会的稳定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观尼泊尔宗教的发展史,印度教和佛教自古代梨查维王朝时期即并行不悖地发展。即使在社会发生变迁,改朝换代的历史时期,两教之间仍然和睦相处。中世纪马拉人进入尼泊尔谷地(现称加德满都谷地)占据了梨查维人的祖居地,建立了马拉王朝。马拉人信仰密宗,从而使印度教密宗、佛  相似文献   

4.
《东西南北》2013,(14):14-14
夏尔巴的意思是“东方人”。许多人类学家认为,夏尔巴人的先民居住在西藏东部一个叫哈姆的地方,靠放养牦牛为生,每年都到尼泊尔过冬。长期的固定迁徙也使他们垄断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与中国西藏之间的货物贩运。到公元16世纪,他们的活动范围才逐渐固定在尼泊尔境内。  相似文献   

5.
距离加德满都5公里的帕苏帕提拿寺是尼泊尔印度教中最重要的一座寺庙,寺庙供奉的是印度教中最有影响力的湿婆神。在寺庙的外面有条巴格马提河,这条不起眼的河在尼泊尔有着"尼泊尔恒河"之称。印度教徒们就在河边的火化台上焚烧去世的亲人,把焚烧后的骨灰扫进河里,他们相信人死后将骨灰投入河中,灵魂才能真正得到解脱。而寺庙前面的火化台,也是最尊贵的火化地方。  相似文献   

6.
张慧 《东西南北》2014,(18):62-63
在很多文化中,神灵生活在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里。但在尼泊尔,神灵是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女孩。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附近的勒利德布尔,一条繁忙的大路通往宽阔的露天庭院。庭院的一角有座现代化的住宅,门外的牌子上写着"活女神"。这是12岁女孩萨米塔·巴吉拉查娅的家。当地人将萨米塔这样的女孩称为库玛丽,意思是童贞女神。  相似文献   

7.
尼泊尔,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南麓,面积147,181平方公里,人口1,713万(1985年),首都加德满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尼泊尔南部地区古名迦毗罗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因此,它就成了我国历代僧人崇敬向往的佛教圣地。早在公元405年,就有我国山西省僧人法显到达佛陀故乡迦毗罗卫城和他的出生地论民(洛明达)园,瞻礼佛陀遗迹,从而开创了中尼人民的友好往来和佛教文化的相互交流,使尼泊尔佛教与山西佛教结下了友好情谊。  相似文献   

8.
尼泊尔位于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南麓,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內陆山国。由于它处在中国的西藏和印度之间,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两大文化和不同种族的汇合点。所以尽管尼泊尔的国土不大,但它却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问题相当复杂。尼泊尔全国据说有三十多个民族。本文不拟详细介绍这些民族的情况,仅就尼泊尔民族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两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提请同志们讨论和指正。这两个问题是;一、“廓尔喀”是不是一个民族?二、尼泊尔的主体民族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1,(12):43-43
走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中老年男子。他们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条纹,一手拿着小铁罐,一手拄着拐杖在闲逛。如果你看上他一眼,他会马上走过来在你的额头上点一点一颗吉祥痣。  相似文献   

10.
访问过尼泊尔的人,都会听到如下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加德满都所在的谷地本是一个很大的湖泊,那里一片汪洋,龙蛇出没,根本不适于人类居住。后来文殊师利从中国的五台山云游到这里,看到这里环境优美,是个好地方,便口中念念有词,施展法术,用宝剑在太湖的南沿砍出了一个巨大缺口。河水逐渐泄去,人类才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文殊师利还在这里建立了斯瓦扬布寺,从此这个地方就开始被人们称作尼泊尔了。一些西方旅游者在听到这个传说时,曾表示过质疑,但是当地的尼泊尔人对此深信不疑。这充分反映了中尼两国人民之间固有的纯朴而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王宏纬、鲁正华二同志撰写的《尼泊尔民族志》一书,已由西藏社会科学院汉文文献编辑室、中国藏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作为第一读者的责任编辑,我深感荣幸。尼泊尔是我国的友好邻邦,和我国西藏山水相连,穿越喜马拉雅山的中尼公路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在一起;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在长达11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两国人民和平相处,交往密切。千百年来,法显、觉贤、玄奘、王玄策、赤贞公主和阿尼哥等人增进中尼两国人民友好的业绩广为流传,传为佳话。到了20世纪50年代,由已故马亨德拉国王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共同培育的中尼友好关系,得到了令人满意的发展。有关尼泊尔民族问题的研究,世界各国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期尼泊尔对外开放以后就开  相似文献   

12.
尼泊尔佛教起源甚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在尼泊尔卡皮尔瓦斯图县(古迦毗罗卫)的蓝毗尼园。释迦牟尼本姓乔答摩,名悉达多,相传为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公元前565年出生(这是北传佛教的说法,南传佛教认为他在公元前624年出生),29岁出家,35岁时在印度菩提伽耶成佛,创立佛教。释迦牟尼虽是尼泊尔人,但他在印度创立佛教,因此,佛教何时从印度传入尼泊尔,则是个疑问,尼泊尔佛教界和学者们一直关心与研讨着这个问题。一在尼泊尔,人们为了说明尼泊尔佛教起源之古老,常引用尼泊尔往世书《苏瓦扬普史》  相似文献   

13.
一 访问过尼泊尔的人,都会听到如下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加德满都所在的谷地本是一个很大的湖泊,那里一片汪洋,龙蛇出没,根本不适于人类居住。后来文殊师利从中国的五台山云游到这里,看到这里环境优美,是个好地方,便口中念念有词,施展法术,用宝剑在大湖的南沿砍出了一个巨大缺口。河水逐渐泄去,人类才开始在这里生息繁衍。文殊师利还在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其社会由多元文化群体组成。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尼泊尔的各个民族或阶层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圈。各个文化圈有着不同的风俗传统。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对于继承传统与接受新生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表现。就人生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礼仪——结婚而言,人们对于男女具备什么条件才能结婚,怎样结婚等问题,思想不同,观念不同,结婚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三访尼泊尔     
20 0 0年 8月 6日至 9月 1 9日 ,我应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和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的邀请 ,赴尼访问了 6周。这是我继 1 96 3年和 1 985年之后对尼泊尔进行的第三次访问。通过访问 ,我感到 ,尼泊尔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民群众中出现了新的觉醒。我十分庆幸能在“退休”6年之后得到再次访问友好邻邦尼泊尔的机会 ,结识了那么多学者 ,广泛地接触了群众 ,并会见了比兰德拉国王。从踏上尼泊尔国土的第一天起 ,我便生活在友谊的海洋之中。所见所闻常在眼前徘徊或在耳旁萦绕 ,此情彼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平易近人而热心的大使 我的第三次访尼之所…  相似文献   

16.
印度现代著名学者D.D.高善必的《印度古代文化与文明史纲》,是其在历史研究领域中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向为我国从事南亚历史与文化研究的学者所推重。季羡林先生认为该书“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著作”,并盛赞其作者“一空倚傍,独立创新”的精神。他进而指出,印度和世界学术界给该书以很高的评价,因而将其“译为汉文,实有必要。”该书行文简约,不足二十万言,但内容却涉及印度古代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宗教、文化和艺术诸方面,勾勒了印度从原始时期到封建社会前夕的历史轮廓。作者力图从生产发展和经济活动的角度来探寻印度古…  相似文献   

17.
焦佩 《南亚研究》2012,(3):87-98
民族为民主国家提供了身份认同的基础。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冲突,成为其民主化道路的重要障碍。不丹民主化过程中产生的民族分裂问题,就属于此例。不丹在实现政治民主化的同时,推行以民族同化与融合为目的的民族不丹化政策。1985年以后,这种不丹化政策由劝导变为强制。拒不接受被同化的不丹尼泊尔族,被迫离开不丹逃往尼泊尔沦为难民。不丹所面临的民族与民主困境,在多民族国家中普遍存在。不丹政府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南亚研究》2011,(4):80-92
尼泊尔与印度的水资源争端是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在处理与尼泊尔关系中的家长作风和利己主义行为、尼泊尔试图平衡印度影响的心理,以及尼泊尔政局动荡等因素是导致尼印水资源合作不畅的主要原因。由于尼印双方水资源争端的历史积怨,以及出于资金或技术方面的考虑,未来的尼印水资源合作有必要引入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中国-尼泊尔关系:国家利益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尼友谊常青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拥有巨大的共同利益。从中方看,尼泊尔的发展和稳定与中国西部地区局势和主权完整息息相关,尼泊尔的“转口经济体”战略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互促进,尼泊尔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与国际舞台上与中国相互支持和配合。从尼方看,中国的存在有利于维护其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平衡大国在尼泊尔的影响力,为尼泊尔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机遇和外援。影响新时期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包括印度因素、美国因素、尼国内政局的变幻、中尼双边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等。未来的中尼关系仍需严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到态度真诚、政策连贯、因时而变、回应积极。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性与影视艺术魅力的关系看,民族性起桥梁与纽带作用--它既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沟通的桥梁,也是民族性要素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引起共鸣并相互融合的纽带.影视艺术的民族性不只是展现外在的民族特征,更要表达民族情感,彰显民族精神,从而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地域里得到共鸣,在各种文化碰撞中得以丰富和发展.所以,桥梁和纽带连接起的是民族性的凸显与模糊,是影视艺术在文化层面上的存在和发展.只有那些具有深厚民族底蕴的影视作品,才能独树一帜,历久弥新,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