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崇升 《社区》2012,(23):55
现在,喜欢待在家的"宅男宅女"似乎越来越多。有的"宅",是出于性格习惯,可还有一些"宅",则可能有着心理上的深层次原因。有的人并不是喜欢"宅",而是不敢到外面去。一旦到了人多拥挤的地方、或者空旷的场所,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  相似文献   

2.
宋崇升 《社区》2012,(9):52
现在,喜欢待在家的"宅男宅女"似乎越来越多。有的"宅",是出于性格习惯,可还有一些"宅",则可能有着心理上的深层次原因。有的人并不是喜欢"宅",而是不敢到外面去。一旦到了人多拥挤的地方或者空旷的场所,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害怕、没有安全感,出现头晕、心慌、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 ▲全球睡眠调查(SLE-EPsurvey2002)表明,45.4%的中国人有失眠问题; ▲45%的车祸与睡眠不足有关; ▲50%的工伤事故与睡眠不足有关; ▲慢性失眠者发生事故的风险率是正常人的4.5倍; ▲失眠症是一种未被广泛认知的疾病……白天。他们强打精神。在办公室里上演“金枝玉孽”;夜晚,他们精力掏空。无缘一晌贪欢,鄙视夜夜笙歌,甘做夜间“宅男宅女”的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求美梦一场。然而。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愤愤不平:“为什么老天连这么一个小要求都不能满足我?”于是,他们压抑许久的小火山爆发了。决心找出偷走睡眠的“可恶小偷”。  相似文献   

4.
《成才与就业》2011,(11):10-10
南京市玄武区的相关领导及社区居民非常重视生态式社区教育,日前他们走进龙虎网直播间,共话“博学、博雅、博爱的社区教育”。生态式社区教育是指社区以全体居民为学习对象,以激发居民内在的自我学习需求为手段,以综合化多样化的外在影响为条件,以引导学习者形成人性化、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为基础,它是一种崭新的社区教育理念,以爱环境、爱生活、爱生命为主要内容,使学习者达到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形态,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生活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5.
袁玮 《社区》2012,(34):55-55
现在,喜欢待在家的“宅男宅女”似乎越来越多。有的“宅”,是出于性格习惯,可还有一些“宅”,则可能有着心理上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步入了信息化的进程之中.人与技术的关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得到了新的表征,即赛博格.赛博格源于控制论思想,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将人与机器在现实中以杂糅体的方式实现.同时赛博格还以游走于现实和虚拟之间的方式成为个体的人的生存方式,更进一步的,从整个信息社会来看,赛博格已经成为同样作为控制论有机体的信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都是赛博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中人类文化新景观的一种描述.  相似文献   

7.
回顾葡萄牙社会的现状,哲学家JosGil分析了"非印记"的现象。"非印记"描述的是一个看上去不重视任何事情的方式,人们生活在一个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的世界里。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社会重大事件,那么也没有人需要承担责任,没有任何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一切都可以继续,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非印记"反映的是我们想象和感知的生活与生活本身之间的断裂,也许这不仅仅是葡萄牙社会独有的异化现象,而是现代社会共有的一大问题。当这一现象产生时,任何价值重构似乎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价值重构需要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8.
在海航,在这个充满爱的大集体里,他们因"大爱"找到"小爱",并把属于两个人的爱情传达给身边的人:爱自己,爱自己的另一半,爱身边的人,爱工作,爱蓝天……梁岳华和孟繁欣,丁照坤和田飞飞,当他们手挽着手,在三亚的海边漫步,那份来自缘分天空的爱情,并由这份爱情延展开来的幸福生活,生动细腻地打动了所有看到他们的人。如果说,缘分,就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到了恰当的人,那么,这两对情侣真的应该感谢海航这个大家庭,真的应该感谢那份源自蓝天上的爱情。他们的生活轨迹,如果不是海航,如果不是天空,恐怕永远不会有相交的那一刻,然而,—切必然地发生了。他们由相识到相知,由相恋到相守,天长地久。  相似文献   

9.
淘金热是美国西部开发中"矿业边疆"的一大特色,而淘金人则是这一活动的主角,他们随着矿藏的发现而聚居,随着矿藏的枯竭而四散。他们的淘金生活别具特色,社区生活被深深地打上了淘金的烙印。从物质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对淘金人别样的社会生活作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和勾勒出淘金人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淘金者的人口构成复杂;淘金者物质生活匮乏,精神生活单一;采矿地社会秩序混乱。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之一。世界上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的自我意识,有了人的感情世界,而爱情就包含在人的感情世界中。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原始社会,由于人们爱就是爱,不附加婚姻、家庭、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等社会生活的各种要求和责任,所以,“爱就是对美的追求”这一本质暴露得比较充分。当然那时人们的自我意识不够发达,精神世界不丰富,对美的追求也不太强烈,而这种追求要实现满足也比较容易,所以这种爱情常常被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所忽视。人类进入私有制社会以后,就把私有财产看作高于一切的社会因素,为了保卫私有财产…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险金是绝大部分人在晚年时期的基本生活保障,而对处于社会中弱势地位的犯过罪的人尤其如此.犯过罪的人包括以监禁方式执行的服刑人员、以非监禁方式执行的服刑人员和服刑完毕的刑释人员,他们的养老金被全部或部分地予以剥夺,也即在养老保险制度中他们遭到了社会排斥.这种社会排斥合法不合理地客观存在着,不利于罪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秩序稳定、人权的社会保障以及法治的建设发展.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对犯过罪的人的这种社会排斥,对犯过罪的人是一种非刑罚惩罚,并且是一种过量的惩罚,从而导致与现代刑法中"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理念的背离.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的水平会对构成人的生活形态的诸因变量——人与人在生产中的连接关系、生活方式、个体产出与消费状态以及社会结构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通过构建生产力与生活形态关系函数并对之进行分析,诠释和描述节点化生活方式的去时空、去身份、主体化特质。节点化社会的生产连接方式是自由时空的弱连接。节点化社会的社会结构是自在的延伸。节点化社会的生活及消费程式是三元归一的和谐图景。节点化生活的典型单元是主体间社区。信息化社会的生产力特征弱化了生产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提高了生产与生活内容的重合度以及生产与消费在单节点的集中度,形成了"生成式"的网状社会结构,构成了由信息技术主导的节点化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的起源上,与社会契约论者不同,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认为社会是自生自发的"无意识之后果"。在对社会结构的认识上,他们明确界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科学解答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而又不相离的难题,并从情感主义出发探究了社会的有序化与社会分层。在社会的演进上,他们把人的生存方式、财产关系的变迁看作社会演变的主导因素,并提出了社会演进的"四阶段论"。在社会发展的价值评判上,他们对文明与进步秉持一种辩证的态度,指出了商业社会之利弊。这些丰富的思想意蕴构成了现代社会学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社会里,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一样,都是社会生活中共有的普遍现象。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把生活方式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与生产方式同时提了出来。他们指出:“这种生产方式不仅应当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来加以考察。它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表现他们生活的一定形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  相似文献   

15.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这是种自我颠覆的方式,或者说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留此悬念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因此解读"玫瑰"的寓意则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本文从玫瑰的花与刺入手,从清教传统文化,南北差异,南北战争后的南方贵族等历史社会因素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相似文献   

16.
王菁 《江海纵横》2005,(6):43-44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也是信息社会。信息的无限性意味着给全人类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机遇、资源和财富。全世界正进行着一场信息技术革命,也称为数字化革命。这场革命正在迅速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以数字化革命为特点的现代高新技术成果大量涌向社会,使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开辟了人类社会的新纪元。如今的社会系统流行、信息流行,可以说是一个网络大流行和虚拟大流行的社会。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所呈现的宇宙从毁灭到重建的图景是统一在大宇宙、个人小宇宙和社会这三个层次上的.三者之间相互对应,互为一体,统一在宇宙重建的主题下.宇宙重建源于宇宙秩序的破坏.宇宙和谐的打破促使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重申了宇宙重建这一"世纪主题",并呼唤仁爱的回归.由此加深了人们的宇宙人生意识.使他们的宇宙世界里充满了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万物秩序井然又紧密联系的仁慈和爱.  相似文献   

18.
人是在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自己的。这世界不是自然界 ,不是与人对立、抗悖着的世界 ,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是人活动并由这种活动构成着的世界。国际学术思想中的生活世界理论的提出意味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任何一种生活世界理论总是针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活状况提出来的。在信息时代 ,不论是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活动 ,还是人们之间的交往、文化娱乐、日常生活 ,都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和不断的重建。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展现信息时代生活世界的基本生存样式。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专家指出,在影响人寿命的诸多因素中,生活方式占了60%。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将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过去,在生活方式或生活习惯方面有些说法和做法,经过实践检验是不正确、不科学的,我们应走出不良生活方式的误区,按照新的、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如今90、95后正不断走向社会,但在久经沙场的职场人看来,他们任性、不成熟、没有责任感,被称为"垮掉的一代"。日前,笔者在一份《中国当代95后新蓝领现状报告》中,看到了非标签化、更真实的95后职场青年人。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收入水平偏低、基础福利待遇不完善、缺乏晋升和发展空间。他们在城市里买不起房,被边缘化,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之中。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在日益攀高的生活成本面前,承受着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