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从原始落后状态走向社会主义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三台山生产文化站,是一个崩龙族和景颇族的聚居区。崩龙族和景颇族是居住在祖国西南边疆的两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传说崩龙族就是我国汉代文献里的“哀牢夷”,景颇族在唐代文献中称呼他们为“寻传蛮”。景颇族和崩龙族的共同特点是:都受傣族封建土司的统治,生产极为落后,生活十分贫困。民族内部虽已产生一些阶级剥削因素,但是还保持  相似文献   

2.
据初步研究,大約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代,有一种称为哀牢夷(或称濮)的人居住在現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临滄專区的广大地区。到后來,哀牢夷逐漸地形成为三个民族,就是布朗、佧佤和本文所要介紹的崩龙族。崩龙族現在有七千多人,居住很分散。他們分布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瑞丽、保山、盈江、騰冲、畹町,临滄專区的鎮康、耿馬,以及思茅專区的瀾滄等县,同汉族、傣族、景頗族、佧佤族、拉祜族等杂居在一起。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崩龙族,他們对自己的称呼和所操的語言往往有些不同。不同的自称达十六种之多,“崩龙”是其中一种比較普遍的称呼。在語言上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方言,就是“布雷語”“繞进語”“汝灵語”。大部分崩龙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汉語、  相似文献   

3.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东西.盐的种类可以分为井盐、海盐和湖盐.云南自古以出产井盐而著称.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也是目前民间井盐制作仍在流传的重要区域.云龙县境内以诺邓为主的井盐制作,仍为当地民间制作,并主要用于腌制诺邓火腿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以诺邓井盐传统技艺为例,来叙述民间井盐的发展历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昌县傈僳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自古就有着"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说.德昌县傈僳族高腔音乐产生于傈僳族生活劳作、婚丧嫁娶中,是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高腔曲调高亢悠长、唱腔优美、节拍自由,韵味浓厚,2004年被列入四川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采访熊国秀、谷绍珍、李文华三位傈僳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旨在揭...  相似文献   

5.
云南白盐井"有盐在先"、"皆以盐故",因盐形成"以卤代耕"的盐业社会。在白盐井盐业社会中,盐经历从自然之物到意义建构,到地方文化符号生成的过程。盐的传说、信仰与仪式,是盐作为地方文化符号深深嵌入到白盐井民众观念意识的表现形态。当地盐业社会传说、仪式与信仰对盐这一地方文化符号生成与演变的过程,也正是盐作为地方文化符号深深嵌入到地方社会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青海,最迷人的东西是盐。面对5800平方公里,白茫茫人迹罕至,寸草不生的察尔汗盐湖,壮族副研究员谭月罴,他爱。盐湖的盐味苦,且严重缺碘。但盐湖钾、镁、钠等综合矿床共生,其中钾的储量就占全国储量的96. 8%。钾是生产钾肥的原料,可每  相似文献   

7.
三峡巫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6400年前的大溪文化.巫咸国和巫载国是三峡地区以盐立国、名闻遐迩的土著文化.巫成、巫盼等十巫曾到巫山采药,改进了巫盐技术和丹砂开采,是中华医药学的最早传承者.巫师发明的八卦.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自贡“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本文首先对自贡盐文化做简单的概述,然后挖掘自贡盐文化中的美术资源,最后探讨自贡盐文化融入幼儿美术活动的意义以及路径,阐明了自贡盐文化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意义,其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以创造能力,使幼儿热爱生活,保护并传承“盐文化”。  相似文献   

9.
话盐     
古今中外人们都很看重盐。司马造在《史记》上曾记述这样一段:“兴涣盐之利,齐以富强。”说明战国时代霸王之一的齐国,主要以盐兴国。人类和盐的关系在于生活中离不开它。清代王世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写道:“盐:咸凉。补肾、引火下行、润燥祛风、清热渗湿、明目杀虫、专治脚气。和羹、腌物,民食所需。”咸是百味之首,能刺激味觉、增进食欲,纵使是山珍海味,没有盐也会索然无味。用盐或盐水腌  相似文献   

10.
明代广西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藤峡瑶乱.在平定瑶乱过程中,中央政府为确保军需,数次改革在广西的销盐制度.这实质上是明代广西社会秩序在重构的过程中,政府、土司、瑶人等不同的利益群体展开的一场博弈.这场博弈对明代广西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诺邓:隐匿深山中的千年“火腿小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天 《民族论坛》2013,(10):59-61
隐匿在云南省云龙县山坳里的诺邓,曾经是盐马古道的中心,这片风水宝地拥有“太极锁水”的震撼奇景。近2000年历史的盐井是大自然的馈赠,盐与火腿的完美组合让诺邓火腿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再一次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12.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东西。盐的种类可以分为井盐、海盐和湖盐。云南自古以出产井盐而著称。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也是目前民间井盐制作仍在流传的重要区域。云龙县境内以诺邓为主的井盐制作,仍为当地民间制作,并主要用于腌制诺邓火腿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以诺邓井盐传统技艺为例,来叙述民间井盐的发展历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帮是云南自古以来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各民族商品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云南马帮所运输的货物经历了由贵重物品为主向以日常必需品为主的转变.秦汉时期,主要以贵重物品或奢侈品为主;唐宋以来,由贵重物品为主向以日常必需品和盐、茶、铜等大宗物品为主转变.近代民国时期,云南马帮积极参与走私物品、军用物资的运输.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马帮参与过建设物资、救灾物资的运输.  相似文献   

14.
工本钞     
工本钞工本钞是元代官府发给盐户的生产报酬。官府按财产情况规定每家盐户必须上交的盐额,完成上交后,官府发给一定数量的工本钞;有些地方则采用每年开工前发一半,上交后再发一半的办法。工本钞以“引”为单位计算,上交每引(即四百斤)盐可得若干钱钞。盐有煎、晒之...  相似文献   

15.
由于藏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交换贸易不够发达,有些偏远地区没有发达的商品生产,以物易物就可以满足大多数人的交换需要.宋元时期藏区除在与中原交界的藏汉杂居地区商品交换中使用钱币外,藏区主要通行粮食、牛马牲畜、布匹、盐等实物货币和金、银等金属货币.  相似文献   

16.
在圆形山丘的环抱中,我们的7个帆布帐篷显得格外矮小。落叶松的叶子已经变黄,使得一个个小山坡看上去像在燃烧一般。两个骑着驯鹿的牧民驱赶着第一群驯鹿跳进那条水流湍急但却很浅的小河,向我们游来。这时,在营地整整等了一个上午的上了年纪的妇女便发出兴奋的呼喊,接着便跑回帐篷拿盐来喂这些驯鹿。  相似文献   

17.
养羊的启示     
发展养羊业,是一个生产问题、经济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执行民族政策问题。这是我不久前访问河南省方城县古庄店公社贾庄大队以后得到的印象。贾庄大队,在方城县东30里,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回汉族杂居队。全大队共有356户、1700人,他们世世代代都有养羊的习惯和经验。但是,“四害”横行时,却大肆“灭羊”、“禁羊”,推行一套所谓“兴黑(猪)灭白(羊)”的政策,使贾庄大队和方城县的养羊业遭到很大的破坏,回族社员收入大大减少,甚至一度引起民族纠纷,造成回族社员纷纷要求分队另干的现象。据说那时候,全大队只剩下百多只羊,有些户连买盐钱都没有;全县  相似文献   

18.
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除夕夜,我国北方民间都要包饺子.饺子是满族过春节的传统食品,被当作团圆的象征,俗话说:“团圆饺子长寿面”.饺子品种很多,各具特色: 肉馅水饺用料:面粉1斤,猪肉6两,蔬菜1斤,酱油2两,猪油1两,盐、葱姜末、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1)面粉掺水4两左右,调成软硬合适的面团,反复揉搓光  相似文献   

19.
盐粮交换在西藏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在封建农奴制度的旧西藏,或在平叛改革后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这种交换形式一直存在,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研究西藏经济状况,盐粮交换是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就此作一概述,供有关方面参考。一、落后的西藏社会经济西藏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缓慢,平叛前还处在封建农奴制度时期。封建农奴制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族,有史以来以渔猎为主,由此形成了各种别具风味的食鱼习俗和烹调工艺。 1.生鱼片 赫哲语称“拉布特克啊”。做法是:把鱼肉切成薄片,放到盆里上桌,蘸盐末、醋及辣椒油而食。味道十分鲜嫩可口,是下酒的好菜。在赫哲渔村,此菜是招待客人的佳肴。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