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生命需要。若是为了所谓“获取知识”,就闲得无趣了!基于生命需要的阅读,滋养了我整个灵魂。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所产生的知识,我几乎都已还给了岁月。哲人说:自觉的、不被强迫的阅读,才是汲取知识的真途径。我九岁左右开始读《山海经》,那是十分有趣的书,之后就是《故事会》,这两种书籍,使我很多年来做着传奇的梦。十三岁那年读完了《林海雪原》,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大部头”。之后就开始有点瞧不起“小书”了。开始接触四大古典名著,虽然看不太懂,却自以为喜欢着。十五岁那年去念师范学校了。师范三年,我的学习虽然老是“补考…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四年六月五日,在南昌召开的全国“环的根论”论文交流会上,我室郑玉美、王学宽、王茂福三位同志分别宣读了他们的论文,三篇论文集中子一个方向.PI,pI,PI!这三篇论文给会议增添了色彩,别开生面的课题使与会者感到新鲜,我国代学家刘绍学教授论.“PI理论与根论是风格两异的”.这三篇文章为把风格两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做了初步的尝试.的确令人欣喜,我系领导和我室同志们都高兴地说:“花苗既然出土,争妍斗艳的盛景也就在望了”.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阅读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接受性阅读而言的.过去我们常说,学习一篇课文,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探究性阅读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这些.关键在于,过去我们主要靠分析讲解(接受性阅读),现在是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追究,从而改变语文"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正最近学校校庆,我负责更新网站内容,于是各个处室就把以往的活动“美篇”发给我,把美篇转送到网站有一个问题就是美篇的图片高宽和网站的高宽要求不一致,因此要调整大小,这个过程很麻烦,要把美篇先复制下来,然后再逐一调整。常常是一篇300字的稿件,用上十几张图片,再加上一段视频。很多人打开美篇就是为了看图,很多知识也“被脑图”“被列表”,学生手里的中国文化常识类书籍基本上都是列表形式,几乎没有阅读价值。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似乎已经陷入了图像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孩子上学以后,辅导孩子做作业也就成了我的日课。有一次,孩子拿着他的《语文配套练习》来问我一个题目:“在十二生肖中鼠为何排第一?”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为了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这方面的一些知识,我找来了有关生肖的一本书,让孩子认真阅读其中一篇名为《十二生肖排位的传说》的文章。孩子基本能知其大意,把“鼠”排第一的原因做了以下概括:人们都称鼠为“老”鼠,论大属它最大,所以排名第一。我认为孩子找的原因不错,免不了夸奖几句,孩子也高兴地拿着作业上学去了。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改变教师灌注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个别班我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程序结构,实施“阅读、整理、练习”的三段教学法。“阅读”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开始,为了指导阅读,教师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或组织学生议论以帮助学生理解:“整理”阶段,教师以启发、点拨、归纳的讲述,和学生共同整理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串线络网(可采用图表、图示法),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练习”阶段,就是以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口头和  相似文献   

7.
茅盾先生写的《风景谈》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认真学习和研究它,对提高我们的阅读、写作能力是很有意义的。 文章的标题就很不寻常。“风景谈”是谈风景吗?文章几乎没有一处是湖光山色的描写,也没有一点名胜古迹的介绍,写延安,竟连“宝塔山”都不挂上一笔,显然,作家的心思“不在乎山水之间”。那么,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叫《风景谈》呢? 在文章已讲过几遍之后的今天,我才解开这个谜。  相似文献   

8.
本期学报的开头,我们连续刊登了刘仰峤同志为了反击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向教育革命运动进行的猖狂进攻而写的三篇论文。这三篇文章十分有力地驳斥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认为教育革命的结果是“偏、糟、乱”的谬论。在这里,我们选登了几篇哲学系学生在劳动锻炼基础上写的文章。右倾机会主义分子认为劳动锻炼“只红不专”,“得不偿失”,是教育革命中出现的巨大偏差。它们攻击劳动锻炼妨碍了  相似文献   

9.
教了近二十多年的小学作文,听了几百堂作文指导课、评改课,使我思考了很多。作文教学到底是什么?作文教学缺了什么?思考来思考去,萌发我写这篇不成熟文章。其实,不少老师在作文这个领域里创造了许多奇迹。我也想归纳为:“注重童心重习惯,返朴归真才是实。”是否合理,只供同行参考而已。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二年五月,我在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系时曾写过一篇题为《北方话中助词‘了’的第三种功能》(The Third Func-fion of the Grammatical Item “le”in M-andarin,1982)的论文,提出助词“了”应该看作有三个语法功能,而不是照传统的讲法:只有两个功能。在完成那篇论文前后,  相似文献   

11.
我阅读了各方面对我的两篇平衡论所有批评,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给我很好的机会重新研究一番,为此我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一篇平衡论是在1956年下半年写的,适在“八大”第一次大会开会之后,我是光荣地列席这次会议的,很重视“八大”的文件,几乎无文不读,尤其是很重要的文件。我先研究了周总理在“八大”的报告,李富春副总理的发言和李先念副总理的发言,而后再动笔写我的第一篇平衡论,这三位同志的报告和发言决定了第一篇平衡论的格式和内容。同时那时收购工作上的压级压价的作风很流行,故1956年9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以《不准压级压价》为题的社论我也利用了。  相似文献   

12.
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和文学研究所文学批评史研究室合编的《中国古典文学丛考》第一辑已由我校出版社出版。此书以“丛考”命名,重在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事实真相的调查和推理,也即考证。该辑刊登的都是我校师生和校友的论文,也有三篇能启迪新思的译文。从已发表的十八篇论文来看,大多是作者的力作。如李庆甲《再论刘  相似文献   

13.
社会问题在深入家庭的同时也正在向学校渗透,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而且扭曲着部分学生的心理。当我们费尽心思为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矫正时,投诸社会的是更多的抱怨,甚至认为它才是学生心态失衡、厌倦学习的“罪魁祸首”。然而,在我的教学当中,社会则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我教给学生如何去看,如何去做,如何去适应并超越开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完美人格十分重要!因为回避总不是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与作文》里,我们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其中有一条:“称尊长,勿呼名。”对我的教育最深。有一次,我去卖店买东西,正好爸爸去买菜。买完东西一算账,钱不够了,我就在卖店门口等爸爸。过了一会儿,我看见爸爸骑自行车过来了,就喊:“爸……爸……”喊了两声,他也没有答  相似文献   

15.
《风雪之晨》这篇习作写了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外婆背着“我”去医院看病这件事情,表现了老一辈对下—代无微不至的爱护和深情无私的奉献。这篇习作结构紧凑、浑然一体,很得益于交代和照应。 这篇习作的开头一段交代了四点:一是“那是一个严冬的早晨”,点明时令是严冬;二是“脑子里嗡嗡作响”,暗示“我”病了;三是“急忙用棉大衣裹住我”,既反映了外婆对“我”的爱护,又为下文事情的发展埋下伏笔;四是“右手撑开油布伞”,点明伞的品种是老式的油布伞而不是新式的晴雨伞之类,这也是先交代一笔。有了这一番交代,下面记叙事情的发展,就会觉得合情合理,极其自然。  相似文献   

16.
余三定《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 :当代学者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8年 5月版 ;以下简称《研究》)凡 2 0余万言 ,共分三编 :“学者研究”、“学者风采撷录”、“学术书评”。“学者研究”是全书的主体 ,也最能呈现该书的价值内涵 ,包括 1 1篇独立的论文 ,其中 1篇综论 ,1 0篇对当代著名人文学者的研究。综论“学术的自觉和学者的自立———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学术一瞥”一文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学术文化的宏观鸟瞰和透视 ,显示了著者研究的理论深度。这篇论文也是全书的纲。在这篇论文中 ,著者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明 ,“文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阅读能力,我有意识地在高中第三册中选出几篇课文作为阅读教材。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是十分重要的,既不能教师代学生读,削弱学生阅读的独立性,使学生在阅读中处于被动地位,也不能只要求学生自己读,阅读后给出一个答案就完事。要纠正这两种偏向,就必须明确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起的作用。下面从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三个阶段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铃木圭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术界研究美国经济史的先辈,本书由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中精选出的十一篇论文汇编而成。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美国独立革命及其归宿”,第二篇“从殖民地时代到独立革命”,第三篇“从独立革命到南北战争”,第四篇“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一篇总结性论文论述了“美  相似文献   

19.
威迅,我的大学软件新学员姜上春等我从威迅毕业的那天,我会自豪地告诉自己:“大学毕业了”。以前,我在大专里读的是生物,毕业才知道自己向往的“基因工程”是画在天上的饼,专业对口是梦想。为了生计,干起了风马牛不相及的服装。命运弄人啊,郁闷了三年,也被扭曲了三年。青年人都好强,就是干服装,我也想在公司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的篇章中,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的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五篇。这五篇的基本内容和关联,已故刘永济先生曾做过准确的说明。他认为“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五篇义脉,仍相流贯”。“揭示论文要旨”的三篇专论,就是刘勰自称的《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其他诸篇则是“毛目”。(《序志》)纲举目张,所以刘勰自服地说:“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序志》) 这个“文之枢纽”,论证了“为文之用心”的一些关键问题:“道”、“圣”、“经”三个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道”、“圣”、“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是怎样的呢?此类问题,正好构成了《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骨架。而对这个“骨架”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