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界定留守儿童与生命教育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留守儿童生命教育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探究了道德建设视阈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主要方式,阐释了农村道德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生命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而从道德育化、生命育化以及常识培育等方面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生命教育问题的道德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的"标签化、问题化",是当前许多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倾向之一,这无疑是对留守儿童的刻板印象.心理弹性是一种保护机制,高心理弹性能促进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维护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途径:建立积极留守观;引导留守儿童对留守现状理性、客观的认知;建构多元社会支持系统,是学前对留守儿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留守儿童具有天然的监护缺陷。学校教育问题突出、家庭及社会关爱缺失、农村社会环境"灰色化"使留守儿童被害更具易发性。公安机关是留守儿童被害防控的主体之一,应通过被害的事先防控、事后防控及建立留守儿童被害人救助帮扶机制以减少留守儿童被害,防止被害心理危机的出现和恶逆化,减少被害人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农村发展的未来,留守儿童是乡村振兴战略关注的重要群体之一.有效优化现有帮扶体系,生成全面持续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制,成为拓宽乡村振兴发展空间的重要环节.研究引入生态系统理论,基于以社区为本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通过行动研究法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探索实现长效化农村留守儿童帮扶的路径机制.研究发现,为了有效破解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可以在乡村振兴的框架下从需求把握动态化、家庭运作有效化、帮扶体系持续化三个关键要点出发,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帮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人格现状,并探究社会干预对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一:选取50名留守儿童和52名非留守儿童,实施艾森克人格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神经质维度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其它三个维度精神质、内外倾、掩饰性差异均不显著。根据结果,编制了"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项目。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人格前测,第一组52名参加社会干预;第二组67名不参加。12个月后,对实验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43名非留守儿童施测。结果显示,实验留守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维度显著改善,显著低于对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项目显著提升了留守儿童的人格状况。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问题,随着隐性违法行为侵财性、盲目性和暴力性等特质凸显,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原因复杂,主要是由农村社会环境的"灰色化"、留守家庭功能的"失常化"以及教育管理层面的"放任化"等原因综合所致,应从法律治理、社会治理等维度出发,构建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为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行为发生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00后”一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网络媒介接触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样本数据,构建社会化和媒介接触相关指标,建立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进一步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网络媒介有助于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网络媒介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健康状况、生活自理和语言表达四个方面,而对于留守儿童的智力和待人接物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学习和社交偏好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娱乐偏好并不能显著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水平。社会信任在网络媒介接触过程中呈现部分中介效应,对留守儿童社会化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是一个人们未曾关注到的法律隐蔽角落。它具有侵财性、盲目性、偶发性、暴力性、混杂性和易衍化性等特征明显,主要是由农村社会环境的“灰色化”、留守家庭功能的“失常化”以及教育管理层面的“放任化”等因素综合所致,现已成为了一个棘手的社会治理难题。从伦理治理的维度出发,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伦理关怀,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从而为预防、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行为发生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儿童教养方式研究中,有三个常用的概念和研究角度隔代教养、寄养和留守.从三个不同角度出发,学术界对儿童教养方式中的问题采用了不同的"问题化"策略.但"问题化"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问题就会大相径庭.因此,采用综合的"问题化"方式可能会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儿童教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蒋秋 《今日南国》2010,(14):4-7
南宁的白衣天使,大化山区的留守儿童。 这原本素不相识的两群人,却因一个偶然的机缘结对,一结就是4年。 4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白衣天使免费为大化瑶族自治县1名留守儿童进行了治疗,并默默地资助该县5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关凤坡 《新天地》2011,(6):40-40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主要在农村),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的监护角色就缺失了,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引发了“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惠州市七个城区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以《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为主量表,使用差异分析与回归分析,调查惠州市学前儿童的留守情况以及相关的人口学变量,旨在了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时代给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学前儿童在性格缺陷、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地区经济水平会影响留守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留守女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留守男童;公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民办幼儿园留守学前儿童;大班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中班留守学前儿童;独生子女或二孩的留守学前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要显著好于属于大孩的留守学前儿童;人口学变量是影响留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形式对灌云县陡沟乡许相村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题研究。依据访谈资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原因、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及其家庭产生的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巴南区农村留守儿童为例,对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现状及其需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法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进行研究。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来自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留守儿童自身等多方面。政府、社会、学校以及留守儿童家庭都应承担起相应责任,共同监管、解决留守儿童成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与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得到的社会支持资源比较少,他们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和监护人。社会支持作为一种保护性因子,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加强社区、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榆林、渭南、安康三地市的农村乡镇初中抽取25个自然班,采用MHT量表,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造成的这种家庭非完整性以及亲子关系的非连续性,使儿童所能享受的关爱度和指导力下降,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三个维度上差异极为显著;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母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父外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母外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留守女童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男童。最后,从家庭、学校及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中西部7省的调查数据,探究社会支持体系对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留守儿童感知到的各项社会支持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社会支持能够显著提升留守儿童学习投入,教师情感支持影响最深,同伴支持次之,家庭支持再次之,教师认知支持影响最小,且同伴支持对专注投入影响最高;(3)教师情感支持与父母支持、同伴支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认知支持与父母支持、同伴支持影响相互独立。针对数据分析结论,提出加强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体系建构,注重不同主体间的联结协作等建议,以促进留守儿童增加学习投入,进而提高其学业成就,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