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西北大学博物馆新收藏的一方唐代日本留学生井真成的墓志内容进行了断句、释读以及用典的初步考证,并对墓志内容中所涉及的墓主姓名、留学中国的时间、所授官职和待遇以及日本国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而日本遣唐使在中日文化交流史留下了最为光辉的一笔。自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至唐昭宗乾宁元年(894),日本先后任命了十八次遣唐使。由于日本和唐朝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历次遣唐使所肩负的任务便存在着巨大差异。通过分析遣唐使的任务差异,可以看出日本遣唐使的派遣,是基于促进自身长远发展考虑而做出的战略选择,文化交流只是附属活动。  相似文献   

3.
关于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新收藏的这方客死长安的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自刊布后,立即引起中日学者的极大关注。通过对争议较大的井真成的改名问题、日本国号确立的最早年代、浐水东原墓地、墓志的书写格式以及残缺字等问题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形成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一、汉字教育在日本的全面推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上长期雄踞文化高势位,是东亚文化扩散源地.自秦汉始,汉字便通过移民、官方交往、典籍流播等形式不断传入东瀛.  相似文献   

5.
明州与日本遣唐使关系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建立后,日本连续派遣使臣来唐朝学习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知识.在遣唐使实际到达唐朝的十几次中,有些航行线路史料记载不清.遣唐使曾多次在宁波登陆及返航,关于最后一次来华的遣唐使是否到达宁波以及是否从宁波归国等问题,学界观点存在分歧.文章对此做出详细考证和史实辨误.  相似文献   

6.
唐朝以高度发展的文化吸引着四周的国家和地区,外国留学生源源不断地被派遣前来学习,努力吸收盛唐文化。派遣留学生学问僧最多的国家是新罗,他们学成回国后,在经济、刑律、教育、文化、宗教、建筑、历法、军事几乎所有部门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学术和技术特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建树,对推动新罗文化的发展和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针对日本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问题,本文提出三条有效途径和举措:一是教师以外在夸张的手势和口型的变化直观地演绎出语音音位的具体位置,再附着简明扼要的板书说明,通过这种可视性和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一眼就清楚地看到并掌握一些语音发音要领。并能正确模仿出来。二是基于对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理论认知,推出适应于日本留学生的团队训练的教学方式。三是始终把语音教学放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在集中学习训练的基础上将它贯穿于整个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与同处亚洲的日本有很大差距。本文研究日本的留学生教育制度与政策,分析日本的留学生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及特点,总结出对中国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日本近代高等教育起步于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意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知识的更新和进步,他们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改革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日本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其高等教育国际化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日本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与其政策的实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从1983年开始实施"招收10万留学生计划",完成后,于2008年又推出"招收30万留学生的计划",这一系列政策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教育比起美国和英、法、德国的留学生教育来说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并且在人才培养上著有成效。当代日本外国留学生教育政策主要包括"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并相应地在招收、教学、支援等管理体制上为留学生服务。日本的经验对于我国的留学生教育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选本是中国古代诗学的重要批评形态。它可以反映出一个批评家的文学批评观念,也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学思想的变化轨迹。研究唐中期唐诗选本可以明了唐中期唐诗观念流变的路向和诗歌审美倾向变化。  相似文献   

12.
自近代以来,由日本学者构筑的唐宋变革论体系,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新的知识资源的扩充,呈现出不断发展变化的趋势。本文旨在揭示这一演化的历史过程,尝试着分析这一过程变动发展的原因,并由此作出区别于以往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咏侠诗的繁荣鼎盛时期。唐代诗人将英雄之梦寄托在游侠身上,通过咏侠来表达自己的功业追求和人格理想,抒写浪漫不羁的情怀、士不遇的愤懑和对民主平等的向往。唐代咏侠诗体现了唐代士子积极入世而又坚持人格独立的精神风貌,完整地体现了唐人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古文学 (汉—唐 )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4年 8月 18日至 2 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举行。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当前中古文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见解 ,并进行了讨论与评议。内容涉及中古文学史研究 ,中古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 ,文献文本、考证及辨伪研究等方面。会议为今后中古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唐代和亲诗创作丰富,既反映了人们对和亲政策的思考,也反映了人们对和亲公主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亲公主们的命运与大唐国力息息相关,是当时民族关系的晴雨表:国力上升期的初唐、盛唐的和亲公主们,基本上保持了被尊崇的地位,反映出的民族关系相对融洽;而中晚唐时期的和亲公主们则命运多舛,其时的民族关系较为紧张。  相似文献   

16.
重修《晋书》,是唐朝官方于贞观20年(646年)组织的一次大规模修史活动,关于这次活动出现的原因,陈寅恪认为是唐廷企图通过篡改晋史,“尊扬皇室,证明先世之渊源”,李培栋认为是“由于一系列政治事件对太宗的刺激”,太宗要借修史为自己辩解、向大臣发出劝诫和获得内心慰解.实际上,这两种解释均难成立.唐朝之所以重修《晋书》,是因为此前诸家“晋书”在内容、体裁、史学观、史料采择等方面存在各种缺陷,不能适应唐初的政治形势和时代要求.正是因此,据唐人李延寿记载,早在贞观十五年(641年),唐朝可能已经出现过《晋书》的修撰活动.  相似文献   

17.
唐初,唐王朝对高句丽采取了较为和缓的怀柔安抚政策,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在位期间,亦一直奉行亲唐政策,尽力处理好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使得这一时期唐丽处于蜜月期,极大地促进了彼此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洛阳出土唐瓦(包括瓦当)具有范围广、质地丰富、种类繁多、形制多样、装饰各异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唐代洛阳在建筑的材料、技术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