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邓小平的政治艺术就是"按照辩证法办事"的政治智慧和艺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以及"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实践创新方法构成了邓小平政治艺术的基本内涵.邓小平政治艺术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艺术的新发展,是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2.
英明领袖华主席在党的十一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毛主席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作了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系统地解决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性质、动力  相似文献   

3.
人的价值具有不同于物的价值的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精神价值在人的价值中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对人的价值的考察应该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社会发展和人的实践要求为标准,着眼于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结合.在解决现实与理想冲突的过程中找到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究竟以何种方式把握"政治哲学"的本性、如何深入理解马克思的政治思想真义、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改革,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中国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正义的关键问题.以"人的观点"把握人的"政治问题","政治哲学"实质表达为哲学活动、哲学之思的一种基本立场、意识方式和价值理念.马克思政治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它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应当采取何种政治组织形式、怎样实现政治统治权力以及如何完善政治运行机制,最终实现"人类解放"的实践智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指导下,推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不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政治文明的成功经验和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而且要珍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优秀政治文化传统,结合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实际,不断增进中国人的"政治自觉",提升中国人的政治人格,努力实现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6.
尼采和马克思学说的最高指向都是"人","超人"和"自由人"分别是他们构想出来的理想人,两种理想人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尼采拒斥普遍性,马克思则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尼采和马克思学说这种整体指向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超人"和"自由人"在具体特征、具体追求和实现途径等方面的不同。马克思的"自由人"设想更具现实性,"自由人"的发展更全面;尼采的"超人"体现了精神的解放与生命本能的释放,对人的发展亦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王桐 《中华魂》2012,(5):11-13
近一个时期以来,"重建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潮十分活跃。一些人纷纷发表文章、出版专著,声称要"超越左右,建立共识","回到原点,以新民主主义兼容各种思潮","统领今后全国各项工作"。他们混淆其主张的所谓"新民主主义社会"与我们党所讲的新民主主义,否定社会主义改造,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同于新民  相似文献   

9.
大同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理想社会观,也是一种最高层次社会理想的政治设计。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他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揭示出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发展的不可逾越性,在经济建设上找到了实现大同的正确途径,以其独特的"共同富裕"使中国数千年来的大同理想有了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平等作为政治学与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在反映和概括社会政治关系和人伦关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意义。平等既具有渊源于人的社会本性的普遍规定,又不是一种抽象的政治理想与道德原则。每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不仅要有自己的平等形式和内容,而且要有自己的平等原则和观念。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虽然具有极大的真实性、普遍性、公正性,但仍然受到以社会生产力为中轴的各种物质、精神要素的影响与制约,具有相对的意义和历史局限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规定的前提下,弱化各种不平等因素,应达到最大限度的社会平等,无疑是社会主义改革宏伟建设中的重要工程。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原则,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深刻体现和充分运用。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隐含着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民主政治体障;实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价值要求;创造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环境要求;提升人的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手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人的发展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生是不断追求人类解放的一生,他们创立科学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类的生存质量,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根本特征。邓小平1978年复出以后,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重新界定了"人民"的范围,指出了人的解放的价值判断标准以及实现的必要途径,论述了社会环境、党风对人的全面解放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人的全面解放找到了一条现实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因此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和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来看,由于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使他选择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职业,大众的立场决定了马克思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大众意识"。因此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由于大众立场与意识的缺失,导致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精英化倾向,从而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不在于我们所具有的理论"生产与再生产"水平,而是我们能否重新建立与大众血肉联系,亦即能否重新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的"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实践追求 ,也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现实问题的解答和回应。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面临双重任务 :一方面要着力于把人从“人的依赖关系”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使人朝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独立自主的状态发展 ;另一方面又要在此基础上 ,克服人的“异化” ,向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5.
目前,西方许多学者将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结合起来构建了社会环境会计进行研究,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类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对立统一、协调共进的动态过程,而我国鲜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因此在充分借鉴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和环境会计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就构建我国的社会环境会计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推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对于具体的历史事件作用,就存在着评价问题。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其实就蕴含在社会进步的内涵当中。由于社会进步可以归结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这两项内容就应当成为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统一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评价问题上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是各领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人既是物质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政治的存在和思想的存在。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促使人在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自从人类从自然界进化出来以后,人与自然便建立起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原始统一到后来的"人类中心主义",人与自然愈益疏远,陷入了现代文明的悖论:人追求理想的家园,却破坏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生态环境。面对危机和困境,人类必须要重构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认识到人与自然通过互为对象的关系而内在的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低碳社会,创新发展模式,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人与自然矛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一直以来被西方社会视为一种认知理论,由于缺乏价值方面的关怀而在与西方政治哲学进行对话的过程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事实上,马克思的哲学恰恰体现了规范与认知的统一,它作为一种以解放全人类为终极关怀的政治哲学始终内在地包含着以人为核心的主体性维度,这在马克思最初的博士论文中就已经有所展现。尽管早期马克思还没有认识到作为现实的个人的重要性,但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通过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进行详细系统的阐述已经充分表达了他认为人民作为主体应当树立自我意识、反思生活、反抗强制、追求独立自由的主张。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虽然有各自的特点及其研究目的,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发展的,本来就不可分割地统一在人类认识的整体之中.协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