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民族主义是国际贸易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可具体表现为理性的与非理性的两种形态。贸易相对国必须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形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本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民族主义刍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长期以来 ,政治性似乎成为民族主义的本质特征 ,这使人们忽视了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意义 ,因而极少从学术上给予重视。在西方学界 ,文化民族主义被当作非西方民族主义的代名词。 40年代科恩给文化民族主义定下的“保守、落后、非理性”的基调 ,至今仍主导着人们的观念。本文追溯了赫尔德的思想 ,旨在还文化民族主义一个本来面目 :它的原生形态是自由、平等、和平与开放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原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经济和政治基础进行分析后认为,德国之所以在当时没能给文化民族主义以充实的政治诉求,是因为经济的滞后和政治框架的残缺;德国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独特经济、政治基础是全球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之普遍性经济和政治基础的一个悖论。而无论是就整个世界而言,还是就各国内部而言,经济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常态,所以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对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机理进行全面研究,有助于采取措施对其加以积极引导、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分类的角度梳理了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区分了民族主义的两种理想类型:以对理性和个人自由的强调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或称公民的民族主义),以对非理性的浪漫主义和作为群体权利的强调为基础的族裔民族主义。这两种民族主义,构成了民族主义连续谱的两端,各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的民族主义,位于这两端之间,或靠近自由主义的一端,或靠近族裔民族主义的一端。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人类心理的常见表象。情绪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多种学科门类。人性心理方面的情绪研究可作为探寻民族主义实质的重要路径以及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民族主义情绪是民族主义的原生状态,经过多种形式的嬗变后,既可经过理性的转化,成为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可转化为非理性民族主义情绪,产生强大的破坏力。民族主义情绪普遍存在于国际政治之中,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欧洲一体化一直伴随着区域民族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的交织:区域民族主义整合了欧洲民众的趋同意识,是推动欧洲一体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源动力;而欧洲各国的民族主义则侧重于排异,是一体化进程中的制动机制,在阻碍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制约着欧洲一体化的非理性发展,避免一体化走向狂热与盲目。在区域民族主义和国家民族主义交织下,欧洲一体化于徘徊中前进,于坎坷中发展。  相似文献   

7.
经济民族主义作为民族主义的一个次生形态,有其自身存在、发展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经济民族主义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并没有上升到理论化、系统化的高度.在此,本文就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一简单介绍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经济民族主义是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形态之一。近代早期英国经济民族主义以王朝政府为后盾,以重商主义为依托,对英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将文化认同与经济举措相结合,将君主利益与商人利益相联结,以经济政策作为支撑,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国家共识,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并最终促成了国家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文化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它以不同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认为,原生形态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有所发展而又相对落后于其他民族时产生的文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历史必然性;“文化民族主义”将长期存在;“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政治资本,是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利益的政治武器。因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  相似文献   

10.
民族主义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时空下的产物,它在民族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创建过程中起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没有民族主义便不会有近代民族的形成和国家的创建,现代化也就无从谈起.从历史的视角来看,民族主义在显示其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进步性的同时,也正在日益走向非理性,给人类和现代化事业带来极大的破坏力.本文通过探讨历史上民族主义的缘起与演变来看近代美国民族主义的历史轨迹,为我们更好地解读美利坚民族的崛起和美国民族主义的持久活力提供有力的注脚,同时也对当代美国的民族主义霸权做出理性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1.
西藏边境贸易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亚波 《西藏研究》2007,(3):115-119
边境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一个地区、国家的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同邻国接壤的陆地国界长约4,300多公里,在发展边境贸易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特别是近年来,一系列边贸口岸和市场的建设更是为其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边境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从边境贸易的基本理论、西藏自治区近几年边境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繁荣边境贸易的措施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Emerging from the historical conditions of colonialism, educated elites from middle strata groups were able to mount successful challenges to colonial power almost everywhere. This was accomplished in the West Indies through the shaping and fashioning of an ideology of Afro-creole nationalism. The latter catapulted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of these groups into positions of control in post-colonial institutions of government1. Once achieved, such control was employed to satisfy the accumulative power, prestige, and status interests of their middle strata supporters. Afro-creole nationalism served also to legitimise the continued domin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apital while making available to this ascendant elite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of power. In this manner, the penetr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apital was intensified in the post-colonial state. Such penetration was both direct and orchestrated through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 of governments and representatives of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agencies directly linked to international capitalist interests. I will focus on the appropriation of symbolic capital in the form of Afro-creole nationalism by elite representatives of these ascendant middle strata group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est Indies. I will demonstrate how such capital was employed to fashion constructs of identity and legitimacy. Finally, I will focus on the role these constructs played in the reproduction of a Manichean order of domination in West Indian post-colonial 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离散族群与祖籍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他们对祖籍国怀有强烈的政治认同并发起或参与指向祖籍国的远距离跨国政治活动,成为当今全球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被学术界称为“远距离民族主义”。作者认为促使远距离民族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几个:一是离散族群对祖籍国或传统居住地的归属感,二是政治流亡者的动员,三是双重公民身份或双重国籍的存在,四是现代交通、通讯为远距离跨国交流带来的便利。第一个因素至关重要也必不可少,但并非完全具备这四个因素才能产生远距离民族主义。许多国家在舆论、组织机构和法律政策上对离散族群参与祖籍国的外交和政治事务给予了程度不同的支持,甚至成为远距离民族主义的主导者。作者认为,远距离民族主义曾在历史上推动了反殖民斗争最终使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有时也为改善居住国与祖籍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是应该肯定的。然而,它给离散族群的居住国和祖籍国的民族国家建设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4.
特色外经贸:西部民族地区对外经贸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外经贸发展的严重滞后,是其整个经济裹足不前的重要制约因素。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必须大力发展特色外经贸,它是西部民族地区外经贸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迎接和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以产业为先导,努力扩大特色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和边境经济合作,在特色资源开发和国际旅游业上做文章,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为西部地区对外经贸和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地区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战略和思路已不适应当今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要求。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快民族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强开放意识,认清对外经济贸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影响;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加快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步伐;区域开放与产业开放并举,以产业开放带动产业升级;加快对WTO相关规则和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环境的研究;进一步加强边境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张荫棠主张构建多民族国家,维护中国在西藏主权.张荫棠的经济民族主义突出表现在"商战"方面.尤其是在西藏地方茶叶市场与英属印度的争夺上;提出西藏地方经济自给论.张荫棠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加强藏汉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重视教育,主张改良西藏地方风俗.张荫棠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应该给以"了解之同情",不能简单指责为大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对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样的民族主义浪潮使世界地缘政治版图进一步碎片化;导致的恐怖主义,构成当代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一个重点;民族主义的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生存状况和合法权益重视与保护.展望未来,欧洲,特别是西欧国家的排外主义浪潮、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经济民族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这三个发展方向将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8.
阳镇  李烜 《民族学刊》2016,7(4):11-21,92-95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have been two major topics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y are also two main ways to deepen foreign economic ti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the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vestment have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thnic areas of Guangxi. Guangxi is a frontier and coastal minority area, and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window opening on to the ASEAN e-conomic sphere and economic hinterland. It has great power and vitalit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in the ASEAN economic sphere. However, Guangxi, if compared with domestic developed are-as, is a relatively backward region within China’s economy. Its level for utilizing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lags behind, and its foreign trade vol-ume has definitely lagged far behind that in the more developed coastal provinces. This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Guangxi, and i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re-alizing a “well -off” society in ethnic areas. In recent year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external dependency in ethnic area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investment has kept steady. Thi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ethnic areas. At the same time, foreign investment has also increased the speed of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bility to absorb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is, in turn, has had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However, the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have differences in their utilization of FDI and for-eign trade, so, effective an evaluation for exploring foreign trade and FDI has had a specific effe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ethnic areas, which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points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formulate economic policy.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exports, im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collected between 1990 and 2013 for Guan-gxi, and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econo-metric regression method,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世界民族主义论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着重分析20世纪末兴起的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多维成因、基本特点、发展趋势、对中国和国际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如何应对民族主义问题的方略,从而构成一个历史和现实相互联系、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当代民族主义的分析框架和体系。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关于民族主义定义众说纷纭。在分析研究已有民族主义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重新定义民族主义,即民族主义是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于民族共同体基础之上的维护和扩大本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益的思想观念、理论思潮和实践活动,以促进本民族的生存、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