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初期,社会语言学在中国开始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以中国国内语言与社会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该学科产生以来,在语言变异、语言变体、语言接触、双语研究、言语交际和语言规划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梳理社会语言学研究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认为中国社会语言学当前和未来研究的前沿课题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语言规划、语言运动和城市语言调查.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回顾并分析了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异研究在语言研究理论和语言研究方法方面的发展和意义。然后,着重讨论了语言变异研究中与理论归纳相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语言与社会变异的共变关系、语言的异质有序系统、语言变异的社会功能研究。最后又从研究方法层面对进一步探究语言变异现象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变异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现象.语言变异的复杂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面对变异译者必须做出恰当的选择.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入语境理论,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句法变异和语体变异四个层次对语言变异的翻译进行探讨,并认为对变异的语言进行翻译时译者应从多维的、动态的语境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4.
最近十年的中国社会语言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1994-2003年国内学术文献的调查可以发现,中国社会语言学在近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不少成果,更在进入21世纪的最初几年里掀起了新的研究热潮。在学科理论、语言变异、语言接触和语言规划这四个主要研究领域中各有新的进展。对现有成果的总结与回顾有助于把握中国社会语言学发展的动向,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语言学核心研究课题之一的语言变异在我国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我国最近二十年间(1992-201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上关于语言变异研究的文章进行检索统计和分析,得出我国最近二十年语言变异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同时指出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深度上仍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综述有利于更清晰地把握我国语言变异研究发展态势,从而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朝鲜语社会语言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我国朝鲜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主要在语言变异与语言文化、语言接触与影响、语言国情、语言规划、双语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内容单薄、研究方法单一、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不能积极跟上的弱点。  相似文献   

7.
认知社会语言学融合了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但同时强调语言的社会性,重视人类自身思维与外部环境的互动、认知与语言和文化的交互作用,以及认知的社会语境等,其研究范围主要涉及语义及言语变异理论探讨、认知文化模式研究和语言政策研究以及社会政治体制研究(包括意识形态)等.通过将实证方法与心理学实验、神经生物学实验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相结合,认知社会语言学对语言变体、亚文化模式、语言类型学和跨文化交际等三个领域展开了各种讨论,集中体现了对语法系统再语境化的趋势,也代表了认知语言学的未来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语言学是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现象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具体地说,它研究社会的各种因素与语言变化的关系,探讨社会条件和语言变异之间的因果关系,揭示人们在社会中如何根据各种环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规律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古希腊哲学史为背景,从智者运动入手,截取人类哲学史的一个层面,试图阐释智者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哲学渊源,从而折射出语言研究与哲学研究的密切关系,为语言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一点历史借鉴.文章重点评述智者在语言本质、语言研究及语言研究方法几方面的基本思想及观点,以揭示其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语言学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该文是一篇综述性文章,作者在文章里对该学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和评估,指出了单一语言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跨语言研究检验假说的必要性。作者通过对这一学科三个发展阶段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其中跨语言心理语言学的论著与成果的全面研究,归纳总结了当今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扶贫的目标,通过多维贫困测度法探索贫困的深度和诱因变得尤为重要。基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调研数据,采用Alkire 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从收入、健康、教育、生活设施和自然地理环境5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户进行多维贫困测度与分解。研究表明:(1)单一维度上,农户贫困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各维度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2)多维度贫困测度上,多维贫困指数随着贫困剥夺维度K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变化趋势呈现倒“S”型曲线,变化速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3)多维贫困指数以及发生率高于其他研究,表明生态敏感区的异质程度高;(4)多维贫困指数存在地区异质性;(5)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存在维度差异性,教育、收入、健康和基础设施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国外顾客参与研究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顾客参与是服务营销领域的重要课题。近三十年来,西方营销学者对顾客参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包括顾客参与的基本理论,顾客参与的动机,影响顾客参与的因素,顾客参与对服务的影响。研究表明,顾客参与是一个多维度的变量,顾客参与和感知服务质量成正相关,和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研究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指数体系和模型等相关内容,以国内部分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人力资源指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指数一个多维度的结构,包括信息沟通、人际关系等八个维度,其中人际关系贡献值最高;另外也证实了人力资源指数的八个因子与企业投资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翻译选择的三个方面——文本内容、翻译方法、意识形态之选择——论证了只有社会需求才是译者多维选择的依据。这与胡庚申教授的翻译生态学理论并不矛盾。翻译生态学认为,翻译就是以译者为中心的多维选择与适应。本文认为,只有社会需求才是译者多维选择的决定因素,只有依据社会需求作出的选择,才能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译作才能被社会接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多语交际和多语研究的兴起以及适用语言学概念的提出,系统功能翻译研究已逐渐成为翻译研究中影响与日俱增的重要分支。新时期的系统功能翻译研究充分立足功能语言学自身,采用语言多维度的全息视角,提出了综合的理论模式,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以内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量化数据支撑的实证研究为主,强调翻译研究对语言学的反哺作用,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拓展。本文梳理了近十年国外系统功能翻译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研究的新特点,并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得翻译研究得以借鉴女性主义思想,扩大其研究领域,重新审视翻译活动的诸多问题。而生态女性主义的崛起,使得翻译研究在关系论、整体论和多元性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理论话语。  相似文献   

17.
服务品质是影响顾客消费感知及其满意评价的关键因素,也是现代服务营销研究的热点。国外营销学者对服务品质的内涵、结构、测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服务品质是顾客对服务期望与服务感知进行比较后的整体性认知评价,具有多维的结构体系,且可以运用SERVQUAL、SERVPERF等量表进行精确测度。他们的研究不仅对国内服务品质研究具有启示作用,而且对国内企业改善和提升服务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征 《东方论坛》2012,(4):90-95
传统的外国文学个案研究有一套沿袭已久的模式,在分析作品和作家生平的基础上,对作家作品进行简约化、标签式的文化上的"追根溯源"。这种"概而化之"的程式化研究,实际上忽视了文学创作的具体情况,将原本复杂、立体、丰富的文学阐释简单化、平面化、概念化,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和遮蔽了作家创作的实际情况。纪伯伦就是一位具有跨文化属性、却长期被国内学界"定位"为东方作家。外国文学个案研究中应以"文化间性"的视角,对传统外国文学个案研究方法进行更新,摆脱简单的文化"溯源"或"定位"观念,去展现、梳理和分析与文学创作、接受等相关的各种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更符合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9.
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机理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构建农旅融合减缓农村贫困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匹配CFPS微观数据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数据,测算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而采用包含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的Probit、Tobit模型,从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两个层面验证农旅融合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调节作用及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农旅融合能够减缓农村收入贫困,但其减缓农村多维贫困效果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其对农旅融合减缓农村多维贫困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农村居民工资收入水平和人均资本是减缓农村收入贫困的重要传导机制,但其对农村多维贫困的传导作用不显著。因此,在深入发展农旅融合时,“因症施策”“多措并举”方可有效减缓农村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电视台为案例,探索基于个性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启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人格完善。开创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教育平台。构建文化育人与个性发展的多维平台,自我教育的兴趣生长天地,多专业优势的有效互渗,三大课堂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