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民国时期西北移垦殖边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有过很多次著名的西北移民实边举措,然而说到民国时期的西北移垦殖边,却并不为人们熟悉,国民党政权在中国的统治是短暂的,其所实行的移垦殖边政策也未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所以在慢慢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也为人们所淡忘。但是今天当我们再次详细分析民国时期的西北移垦殖边战略筹划时,我们惊喜的发现,民国时期所要进行的移民垦殖策略是中华民族近代意义历史上西北建设的一个伟大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划时代的意义,本文从民国时期移民殖边的社会背景,西北移垦殖边论,和西北移垦殖边战略筹划方面,做一简单的探讨,希望对我们今天所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西部大开发事业,能够提供经验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同治回民起义后西北地区人口迁移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角度探讨中国人口史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探讨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回民起义后该地区的人口迁移及其影响。文章认为,这次移民浪潮涉及范围广泛,移民成分复杂,不仅有西北各府县间民众的往返迁移,而且还有大量内地客民、湘楚兵勇、回民起义军及内地遣犯的参与。这些不同种类移民的迁入,对西北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余天休是中国社会学学科初创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1922年他组织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学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会”,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社会学学术研究刊物——《社会学杂志》,发表了大量社会学方面的文章,提出“移民殖边,复兴西北”等社会学思想.余天休心系民族复兴,以实现中国近代化为抱负,为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国以来的地方志、档案及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总结了建国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特点,分析总结了当代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对西北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论述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认为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西北边疆民族史的初步探讨;对西北边疆历史地理的全面清理;提出了设新疆省以固边防的切实措施和打破了以往史地学局限于中国的狭隘观念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曹玮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之子,历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为北宋前期西北边疆最为著名的御边将领。曹玮为将,极负卓识,在其任间,制定联络吐蕃制约西夏之边策,成为有宋一代之基本国策。曹玮善于治军,亦极善用兵,故在西北边防保卫战中,屡建奇功。其守御西北边境近三十年,制定了许多御敌备边的制度与措施,如修筑寨城、疏浚堑壕、招募弓箭手屯田及团结蕃部以固边圉等。这些制度与措施多为后代沿用,成为宋代西北备边的基本法规。曹玮御边,虽历三朝,但其主要功绩尽在真宗一朝,故从曹玮的御边方策及事迹中,亦可看出,北宋真宗朝西北御边政策之一斑。  相似文献   

7.
西北开发应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通过新政策、新制度推行的西北开发,二是以商贸和移民为核心的民间自我开发。其中商贸和移民开发是推动西北民族社会变迁的核心力量,因为商贸不仅推动了西北民族的消费结构、城镇布局、赋税结构的变革,而且它的发展是新的商贸制度推行的基础,同样,移民既对西北社会的经济结构、民族格局、城镇布局、民族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变化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也是西北民族社会整体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经济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得到迅速发展,使得这种经济不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通过这些特点,可以了解到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与文化之重大蹙变,西北回族社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变迁.主要表现四个相互驱动的变迁过程:人口聚合及集居格局的稳固;朝觐风气的兴盛;门宦发展、教派分化以及教争的新动向——西北回族社会自治的实现,以及穆斯林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盟旗制度是清朝统治者主要在蒙古族中实行的组织制度。到民国时,盟旗制度得以保留。但由于中央和西北地方政治环境的变化,西北盟旗制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盟的政治职能发生了急剧变迁,由监督职能变为行政职能;郡县制、区村长制、保甲制等社会组织制度对盟旗制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西北盟旗在制度变迁的同时,面临着困境,如蒙族日衰、蒙藏对立等问题在民国时期一直未曾解决。  相似文献   

11.
西北联大不仅秉持独特开放的办学理念,而且培育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西北历史研究就是其中之一。西北联大时期的西北历史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效:对西北的历史文物古迹进行了考察、发掘与保护;撰写了大量高水平、开创性的学术论著;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关于西北历史的相关内容。西北联大对西北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为西北历史研究特色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并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转向"的重要标志;客观上为国家未来西部开发建设战略的规划、实施提供了一定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公民政治参与的宪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政是政治文明的最高体现与核心表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是一个不断推进宪政进程的过程。而宪政的建设与实现除了宪政理念的普及与宪政制度的完善外,还需要宪政实践。公民的政治参与就是宪政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旨在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对宪政价值的促成来探讨二者之间的意义,以求从政治参与的角度获取对宪政进程的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2):F0003-F000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由国家民委主管,西北民族大学主办,《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是目前国内高校中唯一同时出版4个版本,汉、藏、蒙古3种文字的学报。  相似文献   

14.
西北林业政策探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西北林业发展背景的基础上 ,将西北林业定位于生态林业 ,结合西北林业政策失灵的几个案例 ,剖析了现行林业政策因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失灵的原因。根据西北林业发展的现实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提出了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以土地换生态 ,完善退耕还林制度的西北林业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阐述"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的同时,提出了关于"民族走廊"的理论,指出西北地区还有一条走廊,从甘肃沿丝绸之路到新疆。西北民族走廊以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为主干道,南北有两条平行的辅道,还有与之交叉的南北通道。围绕西北民族走廊,历史上有氐羌、匈奴、鲜卑、汉、藏、蒙古、回纥等民族频繁进出,在此长期交往,并出现了土族、撒拉族、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等定居于此的民族。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中国的主要宗教也在此传播会合。西北民族走廊地区的历史演变,又与西藏、新疆、蒙古等地区紧密相关,而且在历史上多次影响全国。今天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又具有自己的许多特点。研究西北民族走廊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民族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西北的边疆危机,南京政府曾设想依靠西北为长期抗日的后方根据地,并进而带动西北的经济开发。舆论界也掀起了一股研究西北开的热潮。分析了西北开发的历史背景,以及西北的自然资源、经济状况、开发的步骤及方式,并指出,舆论界的许多真知灼见为西北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西北行》是民国西北开发热潮时期众多西北行记中惟一一本由女性撰写的著作。作者林鹏侠是一位颇具豪侠之气的知识女性,有感于“一·二八事变”后国难当头的时局,在母命之下毅然踏上考察西北之路。其女性视角细腻而犀利,对西北社会问题的记录和分析独到而深刻,不仅起到了让国人了解西北宣传西北的效果,且为后人研究20世纪30年代的西北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西北大学的两个历史源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新发现的文献考证 ,认为西北大学有“陕源”和“京源”两个源头 ,亦即认为西北大学与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 2 )正月的陕西大学堂和始创于十二月的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政科 (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前身 )为一脉相承的关系。结论指出 :“陕源”与“京源”同等重要 ,前者奠定周秦汉唐文化的底蕴和永久校址 ;后者使时断时续的“陕源”再生于抗战之中 ;二者合流造就了战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联合体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大飞跃,它包括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应突出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重建工程。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清真饮食文化的禁忌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了西北地区穆斯林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禁忌内容、特点以及饮食禁忌的社会功能,以期进一步挖掘清真饮食文化的潜在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