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才财两富”?请看简又文的说法:“其(指石达开)初入拜上帝会,似是先因洪氏在贵县久闻其大名,且才财两富,特亲往说服之。”简氏于1943年著《太平军广西首义史》时已持此说,至1959年著《太平天国全史》时,说法仍旧。这就是说:石达开之参加革命,是洪秀全、冯云山去邀请的;为什么要邀请他?是因为他一有才干,二有家产。  相似文献   

2.
一   1 85 6年 (咸丰六年 )上半年 ,太平军击溃了清军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城的围困 ,在天京外围战场和西征战场上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到 1 85 6年 6月 ,太平天国已拥有长江中下游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省的 2 3个府州 ,在军事上达到了鼎盛时期。正当太平军转入反攻的大好形势下 ,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先是东王杨秀清逼迫天王洪秀全“加封万岁” ,直接威胁了洪秀全的地位 ,于是洪秀全密诏在江西瑞州前线的北王韦昌辉回京诛杨。素与杨秀清有矛盾的韦昌辉接到天王的命令后 ,感到报复的时机来临 ,遂挑选精兵三千 ,星夜赶回天…  相似文献   

3.
一、太平军永安突围的战略意图永安突围是太平军由防御战变为运动战,由被动防守变为主动进击的转折点。太平军坚守永安州城长达半年,遭到近十万清军的四面包围,在“粮草殆尽,红粉(火药)亦无”的危急情况下,决定“移营”,进行突围。其主观意图;一是粉碎敌人“聚歼”阴谋计划,保全革命力量。二是转移到富庶的大地方去,开创“小天堂”。早在永安突  相似文献   

4.
石达开之参加革命,是洪秀全、冯云山慕他的名,前去拜访,邀请他共图大事的。此事在太平军中传为美谈,被比之为刘关张亲访诸葛亮。对于此事,史料中有记载,如张汝南《金陵省难纪略》:“卢(贤拔),  相似文献   

5.
近代文献对钱江有大量记载 ,其中在记述他与太平天国关系的问题上互相矛盾 :一说他曾入江北清军雷以幕府 ,为之策划“厘捐”以济军需 ,对抗太平军 ,是“厘捐”制度的始作俑者 ;一说相反 ,称他是洪秀全的高级军师 ,在武昌为洪秀全策划了进攻并建都南京的战略。罗尔纲曾因此撰《钱江考》予以考证 ,否定了后说 ,但所据史料不充分 ,问题未根本解决 ,迄今异议仍存。本文运用在太谷学派遗书中发现的新史料 ,考证太平军占领武昌之前到建都南京之后 ,钱江在扬州与张积中、李龙川、雷以均有直接交往 ,补充并纠正了《钱江考》论据的缺失和部分判断的失误。钱江确是“厘捐”的策划者 ,而未加入太平军。  相似文献   

6.
<正> (一) 一八六○年六月,太平军攻克苏州,逼近上海,上海和太平天国统治区之间的往来比较方便了。这时,在上海的外国传教士很自然地想到太平天国占领区去了解情况。其中一位活跃分子就是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洪仁玕第一次去天京未成,停留在上海期间,曾受到包括艾约瑟在内的外国传教士的接待,建立了一定关系。一八六○年六月底,艾约瑟和伦敦布道会的另一名传教士杨笃信(Griffith John)从上海去苏州。此行的目的,据艾约瑟说是:  相似文献   

7.
高钟 《江汉论坛》2003,(12):81-83
在中西文化激荡之际,洪秀全抉择采用了西方文化浅陋的宗教部分,并以此为旗帜发动了太平军起义.但这浅陋的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社会(包括农民大众)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曾国藩敏锐地看到了刀光剑影之下的文化冲突与危机而大作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儒学)与载体(绅士与农民)组建湘军,并依靠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这一内在活力来革新文化机制,整合社会,最终将带有西方文化变调的太平军淹没在血泊之中.所以,太平军失败的根本因素在于文化抉择的失误,而这一悲剧在其1853年进入湖北之际就已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8.
上海于1843年开埠后,成为欧美列强在华经济活动的中心.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商埠的突出地位,是吸引太平军于60年代初叶前往谋取的一个重要原因.<洪仁矸供词>中所反映的洪秀全、洪仁矸等人通过上海与欧美列强缔约的意向,大体上是可信的.太平天国曾经试图通过上海与欧美各国正常交往,以推动太平天国事业,欧美列强则基于维护其在华权益的考虑,选择了与清朝政府一起与太平天国为敌的立场.  相似文献   

9.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领袖,他的历史功绩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对于太平天国的失败,负有重大的责任。本文对他所犯的错误,作一浅论。太平天国初期,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群众、号召群众,对太平天国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太平天国革命不断发展。然而定都天京后,情况就起了变化。本来打下南京后,形势极为有利。太平军“既众且整”、“直望无际”。清军则是“望之夺气”。(汪士锋《乙丙日记》卷一)但洪秀全一进入南京城,就“直入两江总督衙门,以为天王府,改南京为天京,正式于此建…  相似文献   

10.
苏元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元春字子熙,1844年4月15日(消道光廿四年二月廿八日)生,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人。父苏保德,廪生,太平军围攻永安州时,出任州团总,后因抗拒太平军入城,被杀。苏元春19岁时与胞兄元章同投湘军统领席宝田部。先后在江西、安徽、广东等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不到四年时间由武童接连拔升为参将衔军官。1867年又奉檄统领中军,残酷镇压黔东苗民起义。五年后,“全黔底定”,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曾说过:“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①在中国近代史上,洪秀全领导太平军率先用暴力形式向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发动了猛烈的冲击。不幸,这位“助产婆’推出的却是一个畸形的胎儿,最终也夭折了。导致如此结局的原因很多,洪秀全的立国意识(包括对新社会模式的设计、对新的国家政权及其组织形式的追求等)更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2.
一一八五○年(清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组织了太平军,太平军的发展,动摇了清皇朝的极权统治,也打击了地主阶级的权益。反动地主阶级看到了清皇朝的军队镇压不了革命,就自己组织了反革命的地主武装,其中最主要的一枝便是曾国藩的湘军。曾国藩为了个人的名位,保卫地主阶级的利益,忘记了清初汉人被屠杀的仇恨,帮助清军跟太平军搏斗了十二年。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者所称道的曾国藩的“经世致用”之学,清史上所讴歌的曾国藩的“中兴事业”,揭穿了说,还不是他最后投靠了帝国主义入侵的力量,才颠复了太平天国。曾国藩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者联结起一个反动同盟,创造了典型的范例,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他是屠杀中国人民的汉奸刽子手。国民党反动派五次“围剿”我们的时候,高喊“先安内而后攘外”,曾经抬出了“曾文正公”以制礼作乐,但是曾国藩的魔杖不灵了。尽管如此,右派分子要资产阶级复辟,章伯钧又高喊“读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3.
李锦全 《学术研究》2001,1(11):86-89
洪秀全的宗教思想一般认为来自西方基督教,但拜皇天上帝与主张平均平等,也是中国原始宗教和后来农民起义的传统思想,因此可以看成是中西文化的结合.德国农民战争中的闵采尔是正宗教会的神学异端,太平军起义时的洪秀全,亦被近代基督教视为异端邪说,其实这是反封建革命农民的本能,是中西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14.
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占永安州后,驻留有半年之久,这是太平军金田起义后,向南京进军征途中驻留最久的地方。为什么太平军要久留永安呢?过去,有人认为是为了封王建制;有人认为是搞肃反;也有的人认为是领导集团要在永安讨论战略方针、进军路线问题……总之,对于这样一个历史问题,史学界众说纷纭。我冒昧地在这里提出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5.
关于洪秀全初读《劝世良言》的时间,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说法: 有的认为是一八三七年,如罗尔纲同志《太平天国史稿·天王》中说: “秀全在二十五岁那年(公元一八三七年,清道光十七年)二月,到广州去应秀才考试,遇见耶稣教传教士梁发在路上宣讲,并分发他所著的一种传道  相似文献   

16.
一、极其强烈的革命雄心孙中山于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十二日(清同治十月初六),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亭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这里离洪秀全的家乡及其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不远。孙山中开始懂事的时候,就多次听人讲过洪秀全起义的英雄事迹。这些事迹,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终生不灭的印象。他敬慕洪秀全,并下决心学习和仿效洪秀全。他要起来革命,打倒清朝皇帝,推翻清政府,使天下太平。就在这早年还是贫农家里的贫  相似文献   

17.
1851年,正当太平军在永安建国的时候,广西永淳、横州地区(注)的壮族农民发动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抗租起义。现在,根据原广西壮族自治区通志馆调查收集的材料,结合一些文献记载,对这次起义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近代上海史上,太平军攻打上海是足可大书一笔的。多少年来人们通称“太平军三打上海”。这三次时间,一般是指1860年8月、1862年1月和5月。根据当时中外官方与私家文字记载,我们认为太平军为要夺取上海,曾八次发起对它的进攻。现按进攻上海先后顺序,稍作叙述:1860年4月,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等部,攻破围攻天京经年的“江南大营”后,乘胜挥师东征。6月,陈玉成部靖东主将刘玱林攻占苏州。太平天国设苏福省于苏州,作为经略淞沪的基地。下旬,李秀成派所部大佐将认天安陆顺得、荷天安麦冬良率先遣队一千五百人扫荡长江三角洲。陆顺得等势如破竹,占领太仓、嘉定、青浦,虽一度在松江受挫,无锡船工出身的承天福樊玉田被俘,但松江府城仍为攻克。此时英国牧师戴着“友好”面具,从上海相继赶到苏州,企图阻止太平军攻打上海。李秀成一时为“洋兄弟”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太平天国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之死,不少论著及小册子说法不一,一说洪秀全服毒殉国。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中说:“一八六四年六月一日洪秀全服毒殉国”。一说洪秀全病逝。如一九七八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郭豫明编著的《洪秀全》小册子说:“由于长期劳累,斗争紧张和忧愤,洪秀全的健康状况一天天的坏下去。自五月中旬起,他就病了……,六月一日(1864年)这位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终于与世长辞了。”洪秀全之死,史实究竟如何?希编辑同志将此信转有关研宄太平天国史的同志,对洪秀全之死的问题给予答复。  相似文献   

20.
1859年,正当太平天国国运日戚,危在旦夕之际,天王洪秀全族弟洪仁玕不避艰难,间关千里从广州到达天京。天王喜出望外,“恩加叠叠”,连加以不次之封典。不到一月间,从干天福到“天国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三次加封,膺以总理军国大政重任,并“降诏天下,要人悉归其制”,位极人臣,权重一时。以谋事立国论,倚如起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