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两者均有合理之处但又存在严重的缺陷,分别表现为极端的人道主义和极端的自然主义。必须消除现实中彼此的对立,并过渡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应该扩大价值的含义,建立一个包含经济哲学、道德哲学、法哲学和宗教哲学的广泛价值概念。从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这个更深层的意义上理解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亚伟 《理论界》2010,(5):65-67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派别之间的争论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生态伦理学在争论中不断的发展和丰富自身的理论。综观这一旷日持久之争,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二者争论的焦点也在发生着改变。本文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及道德关怀层面,对二者争论的焦点作一次系统的梳理,认为人对自然负有的义务是直接的义务抑或是间接的义务是二者争论的焦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当代全球环境危机的出现使得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在如何重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产生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对抗的理论观点.笔者认为,这种对抗源于这两个概念内核的不同,因此本文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结构入手,通过对二者对抗层次的划分、理解与评价,试图澄清当前国内学术界对它们理解上的混乱,从而得出非人类中心主义不能替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结论,并且指出这种理论对抗对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本身带来的后果及引发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道进 《天府新论》2004,25(5):32-35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在消解人的主体性的同时,却又抬高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在以生态整体规律为其本体论依据的同时,却又违反了自然的系统进化规律;其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价值诉求必然导致无视人的自然甚至扼杀人的生命.这便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悖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混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而加以批判.实际上,"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澄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一直是生态伦理学的热点问题。其争论的焦点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伦理关系、价值关系三个层面上。非人类中心主义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使人类中心主义对其原有的观点进行调整,克服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承认自然系统的内在价值和内在平衡的必要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兼容。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一些学者将“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混同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而加以批判。实际上,“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流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本文将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以澄清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8.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认为自然万物与人一样具有主体性,具有其自身内在的价值、权利与尊严,因此,人类应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本文对此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自然物不是伦理主体,不具有内在价值、权利与尊严。生态伦理学在反对人类自大狂的同时,也应当反对将自然“神化”。生态危机的根源不是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生存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为了突破人类中心论对人的固恋 ,扩展道德义务的范围 ,认为人以外的一切存在物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和“权利”。本文认为 ,“价值”和“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和社会范畴 ,任意地扩展“价值”和“权利”的范围 ,只能使这两个概念暧昧化和庸俗化 ,既偏离了问题的所在 ,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撇开这一点 ,两种对立的环境伦理观则可以并行不悖 ,在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和保护环境的事业中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卜祥记  曾文婷 《理论界》2004,(2):153-15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重返人类中心主义"的口号.它既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资本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12.
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十年来,西方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发展迅猛,渐成主流,但它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未能真正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而且还缺乏哲学的和现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向度与客观向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一些学者在从价值向度上理解的人类中心主义之蕴含中,始终遮蔽着另一个含义截然不同的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揭示与区分价值向度和客观向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既有利于澄清许多理论上的无谓争论,梳理出一些理论迷失的原因;亦有助于挖掘造成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和克服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实践观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宽红 《青海社会科学》2004,42(2):92-94,91
全球生态危机的凸现引发人们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以主客二分为基础 ,以人为尺度 ,张扬了人的主体性。生态中心主义主张把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生态权利作为判断人与自然关系的依据 ,强调了客体的先在性 ,忽视了人的类本性和能动性。本文拟从分析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入手 ,探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实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扬弃和超越 ,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主的自然观在现时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雷 《理论与现代化》2005,1(4):31-35,46
受到环境伦理学质疑的近代自然观,不仅包含把自然对象化、人类支配自然的一面,同时也包含人向自然贴近的一面。环境危机应该成为继续意大利人文主义对自然和人探索的契机。当代环境伦理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并非完全逸脱于传统伦理学的主题,相反,它通过自然环境这个载体,向人们重新提出了现代社会的自我中心、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严重性及其危机。  相似文献   

16.
一些西方学者依据他们对马克思自然观念、"控制自然"概念以及马克思与启蒙主义关的理解,把马克思看做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实际上,马克思的自然观念无论在生存论意义还是实践论意义上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蕴;他所说的"控制自然"是对自然有意识、有计划地合理调节和管理;他与启蒙主义是辩证的二重关系.因此,马克思不仅不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且他还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推进环境保护,“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企图通过确立非人存在物的伦理地位,用道德良心来约束人对自然的滥用和破坏欲望.这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环境问题的一些原因和传统伦理学在解决环境问题时面临的困境.但是各派“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理论都没有为非人存在物的伦理地位提供充分的本体论证明,并且它们都从生态科学的结论推论出生态伦理学,而没有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要归结为人与人的关系,这不但使得这些理论显得很薄弱,还决定了它们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论坛》2001,(1):20-23
“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外来词 ,自西方传入我国理论界后 ,人们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用其词而不究其义 ,且对它的认识往往偏离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流 ,而仅仅局限在传统观念上 ,甚至把“人类中心主义”等同于“人类征服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等 ,把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观根源都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 ,进而从根本上否认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为此 ,本文试图为“人类中心主义”正名 ,在着力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真实内涵 ,反思引起生态危机的原因的基础上 ,论证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可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态度和人类生存的永恒支点 ,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20.
杨翘楚 《理论界》2008,(5):130-131
为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中找到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本文首先论证了传统的“关系价值论”之外的“自我实现”价值的存在,然后分别分析了这种“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价值溯及人类、其他生物、生态系统时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之一是,人类可以用理性克制和转化其欲望。从而避免地球的资源因一个物种而耗竭,生态系统因一个物种而崩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