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霞妃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56-58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训练。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对于一名刚刚步入作文门槛的小学生,尤其是对于孤陋寡闻、不善表达的山区小学生来说,可谓困难重重。他们更需要教师耐心地加以正确的指导。都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作文起步教学除了授之以“渔”,还要授之以“娱”,以及授之以“欲”和“誉”。 相似文献
2.
数学试卷的讲评是数学测试目标达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既可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数学试卷讲评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3.
6:1和16:1——这是重庆2008年与2009年两年大学生“村官”的录取比例;72.5%和3.2%——这是重庆基层对农林牧渔专业大学生的需求比例与实际选派到村工作的这些专业大学生比例。 相似文献
4.
正有位网友在微博上讲述了一名实习生在实习单位"拒订盒饭"的事件:在一次电视台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后去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订,我请客。谁料该实习生竟然说,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岗位的,这种事我不会做。不少网友纷纷跟帖说,当今的一些90后毕业生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在实习中拈轻怕重、好高骛远,不愿从艰苦的一线工作做起;但也有人认为,这是新一代职场人拒绝职场"陋习"、 相似文献
5.
杨国荣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06-211+112
本文着重对有关“事”的哲学意义的不同看法作出若干回应。“事”的考察首先涉及事与人的关系,作为人之所“作”,“事”并非凝固不变、仅仅以某种现成的形式存在。与人自身的存在会经过一个从早年到晚年的过程一致,人所作之事也存在相应变化。同时,尽管事在因人而作这一意义上不同于本然之物,但二者并非毫无关联。事非凭空而起,而是以物为对象;物则通过人之所作而进入事,由此扬弃其本然形态。作为“物”与“人”关系的一个方面,“日光、空气”等自然对象与人的互动,也应作具体分析。在人的存在过程中,空气、阳光等自然对象之满足人的需要不仅涉及新陈代谢意义上的自然之维,而且也与人的多样活动相关。就本然世界、实在世界、现实世界的分梳而言,所谓本然世界,主要指尚未进入人的知行之域,没有在观念和实践的层面为人所作用的存在;所谓实在世界,在宽泛意义上指不依赖人的存在;所谓现实世界,则是进入人的知行之域,为人所作用,并对人呈现多重意义的存在。进一步看,需要区分形而上层面的逻辑论述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假说,哲学应以科学为根据,但不宜还原为科学。 相似文献
6.
李桂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116
在传统认知视野中,长于抒情之“诗”与长于叙事之“史”既各司其职,又不离不弃,互通互补。自唐代杜甫诗善于叙事,别开境界,被时人誉为“诗史”以来,后人不断地拿各种诗体与编年、列传、纪事等史传交叉匹配,以增强诗歌的纪实性与叙事性。宋代以纪实性、叙事性为内含的“诗史”说再度辉煌。明代嘉靖年间的孔天胤曾将这种笔法概括为“以史为诗”“情事合一”,尤其是明清易代之际经历社会动荡、天下大乱的那批诗人在继承“以史为诗”传统过程中推动了叙事诗进展。期间,也伴随着关于“诗史”说的质疑和争论,直至清代“心史”说出现。一方面,“心史”说在强调诗歌抒情本质的同时,又兼顾了叙事性能,融合了“诗心”观念与“史笔”观念;另一方面,将以“情”为内核的“心”视为特殊叙事的一种,强调了诗歌叙述“心事”的功能,使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心态史、心灵史、心事史,其实质是强调“情事合一”。因此,“心史”诗学与“诗史”诗学并行不悖,并影响及史学建构,至今人钱钟书便有了所谓的“诗具史笔”“史蕴诗心”之说。 相似文献
7.
刘海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8(6):76-83
杜林在批评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个人所有制思想时提出了个人所有制何以又是社会所有制的问题即“杜林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蕴含于马克思早期的法哲学思想之中。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和国民经济学的过程中,一方面把社会理解为个人活动的社会性质,另一方面又把个人理解为社会存在物,把社会和个人看作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在分析财产之本质的时候指出劳动产品是一种感性的社会联系纽带,赋予了所有制以实践、总体性与所有等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私有制作为所有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结果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对社会关系的控制,是人对人的剥削。社会所有制的目的则在于更好地保证个人对于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利用,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真正的保障。因此,把社会所有制称作个人所有制更能体现其本质内容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