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经济在转型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特征,从而对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使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文章在对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前沿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的阶段性为线索,以国内外重要的农业经济管理学术期刊、IAAE国际会议等学术论文为素材,采用文献分析、归纳分析、统计分析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我国及国外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发展,探究了国内外之间的差距,最后提出了中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未来创新的基本方向与路径选择,旨在对国内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创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适应新世纪培养高层次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从学科属性、人才市场定位、继承与发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 ,探讨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管理系列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并分别就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管理课程建设和管理类课程之间如何避免重复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目前在与到了各级政府重视、人才需求面日益拓宽、研究领域日益拓展等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服务面相同类学科竞争、招生规模扩大及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提高等方面的挑战,弄清发展现状,正式存在问题,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建设学科队伍、搭建学科平台、创造学科发展的优良环境、加强研究生管理、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则有利于推动该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工作成效密不可分。尽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农业经济学教育一度中断,但涅槃重生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也伴随改革开放开启了新的篇章,逐步形成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农村与区域发展、食物经济管理等成熟研究领域,研究范式上与西方农业经济学学科逐步接轨,研究体系日趋完善,并在农业区域布局区划、农业体制机制改革、农业农村政策创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引领作用。展望未来,减贫与发展、农地制度安排、资源与环境经济、食品营养、消费与安全、农业科技推广、农村金融供给等问题研究,将是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前沿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F0002-F0002,I0001,F0003
核心理念 博学笃行,经邦济民。 带头人 张广胜(1970-),博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优秀教师。中美联合培养WINROCK博士班毕业,师从沈阳农业大学朱道华教授和芝加哥大学D.Gale Johnson教授。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农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7.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历史与前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近十年CNKI、SSCI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分别从国际发展状况、国内外研究关键词和突现词等三个方面,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前沿进行了梳理和展望。分析发现: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呈逐年增多趋势,从发文数量来源地来看,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中国;尽管国内外研究在热点、主题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对农业资源环境、农业市场和农村金融等领域均较为重视。据此提出,包括农业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农业产品与要素市场以及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等将是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的研究重心,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应盯准前沿问题,顺应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学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农林经济管理为我校特色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区域农业发展二级学科博士点,农业经济管理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隶属于经济管理学院,现有教学科研人员38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0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中各环节出现了诸多问题,如研究生生源质量,培养研究生的条件和资源,培养模式、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文章在总结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必须紧紧抓住管理制度科学化、培养模式多样化,规范管理,搭建学科建设大平台,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学科的交叉优势,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新世纪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地理学内容体系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地域经济及区域开发问题的日益复杂化对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内容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及时借鉴吸收新的区域发展理论,地域分工理论、生产布局学理论等,进一步优化学科研究方法,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的研究技术手段,革新课程教学内容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长株潭地区纳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实行经济一体化以来,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协同力,经济迅猛发展,其中体育产业也有很好的贡献.在对长株潭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体育经济学、体育产业学和社会学等理论提出了开拓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市场、培养体育消费群体的途径与方法,以及提升长株潭地区体育产业竞争力,创建体育产业集群团队,以促进湖南省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推进创业教育、探索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在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层次递进的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落实不同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载体、推进不同阶段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适时转换,探索不同阶段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探讨了推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研究性学习为例,总结了国内外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发展模式和趋势,描述了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在提高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水平,以及更好地培养创新性人才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针对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税法”课程教学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税法体系的逐步完善,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密切的法律领域。"税法"课程是独立学院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实用性、理论性都比较强。本文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出发,提出了改善"税法"课堂教学效果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广告学作为新兴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心理学、统计学、文学和艺术等诸多领域。如果忽视了广告学科应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强等特点,用传统基础学科的管理模式建构广告专业,势必会产生诸如广告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课程设置脱离广告实践,学科定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化等“发展瓶颈”问题。就高校广告教育中几个热点问题作深入分析,以求能为广告专业的学科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现代意义的项目管理比传统项目管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现代项目管理与农业技术经济学直接相关,可以从农业技术进步的项目特性和对农业技术进步的管理中体现出来.基于对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农业技术进步的分析,对农业技术经济学科发展提出应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中.  相似文献   

17.
农业旅游开发利用的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旅游是农业生产新的开发领域,包含观光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两类,具有乡土风情特色鲜明、季节变化、现实生产、文化多样性等美学特点,发展农业旅游可提升城市文化的休闲娱乐品位,开拓都市农业旅游领域,有利于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应加大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对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经管类应用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提出了经管类应用型人才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土”字型的理论模型并探讨了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19.
转变增值税类型--我国税制改革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值税可以分为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三种,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与我国90年代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是分不开的,对防止经济过热起到了重大作用.生产型增值税是一种不彻底的增值税,存在许多弊端,不能适应我国现行的经济形势.我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是税制改革的必然,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模式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人本管理理论,在分析目前高校科技管理存在问题基础上,探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科技管理的内容与模式,包括中心型、激励型、机制型、多赢型的人本管理模式,并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