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2011年"安徽省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个人特质因素、流动因素、能力素质因素及家庭因素的不同方面都对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男性相对于女性、主动返乡者相对于被动返乡者返乡后更容易就业;45岁以下的青壮年返乡后就业的概率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返乡后接受过有针对性培训的农民工就业的概率更大;外出务工期间具有个体经营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后更容易就业;基于发展型目的外出务工人员由于他们有更高的需求,返乡后就业概率较小;家庭规模较小、生活水平较好的农民工返乡后更容易就业。  相似文献   

2.
在影响返乡中老年群体再次外出就业的相关因素中,养老保障尤其值得重视。返乡农民工再次外出就业说明农村老年人口经济收入相对不足,希望通过外出就业获得部分收入的补偿,这也表明存在中老年在农村人口因养老保障不足而被迫继续外出就业的可能性。文章构建两期生命周期模型,对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养老保险参与情况影响其再次外出就业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返乡中老年群体参加养老保险显著减少其再次外出就业;(2)不同类型养老保险对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外出就业存在差异性影响,返乡农民工如果获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具有更明显的收入效应,减少他们的再次外出就业,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保障力度相对薄弱,还不足以改变返乡中老年群体的劳动供给行为;(3)具有养老保险对农村中老年群体劳动参与的影响存在外溢效应,养老保险降低再次外出就业,并通过增加他们的家庭劳务和隔代抚育的时间,增加其成年子女的外出就业和进城迁移。研究提出,加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的生活福祉,减少城乡社会保障不平等,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整体发展具有作用,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建设也具有一定积...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回流的选择性与非农就业:来自湖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回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来自湖北省的农村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回流原因与返乡非农就业状况。农民工的回流决策不仅要受到其人力资本的影响,也与老人需要赡养、农业负担较重、与家人团聚等家庭因素以及输出地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相对于那些仍然外出的农民工而言,回流农民工往往是负向选择的结果,并没有表现出比从未外出农村劳动力更倾向参与非农就业。因此,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可能并不像大部分研究结果所显示的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夕,江西省高安市人口计生委切实抓住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积极组织市计生服务站和各乡镇(街道)计生工作人员,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优质服务,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引领计生家庭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福建省大田县做好"三道加法",不断提升计生家庭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一是幸福家庭+致富链。树立"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幸福家庭创建落实到产业致富链上,实施创业帮扶行动,通过加强就业培训、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结对帮扶、亲情牵手、紧急救助,做强做大幸福工程,搭建更多的创业帮扶平台,指导计生家庭选准适合各自发展的短、平、快项目,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帮助计生家庭发家致富,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重点抓好"三个一批项目",即建立一批计划生育幸福家庭创业园(示范基地、家庭农场),培育一批计划生育示范户、标兵户,  相似文献   

6.
近日,湖北省枣阳市人口计生局结合"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组织局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困难计生家庭走访慰问活动,密切了人口计生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广泛调查走访。进村入户认真听取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老党员、老干部、返乡农民工、生活困难群众等,了解其所思、所想、所盼,  相似文献   

7.
赵浩兴 《中国人口科学》2012,(2):103-110,112
对于具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来说,返乡创业或留在打工地城镇创业是其创业的两种主要地点。文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沿海六省(市)900余名有创业意愿农民工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返乡与留城两种创业地点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而言,其创业地点的选择受创业者个体及家庭特征、沿海生活及工作特征和外部社会环境特征等三方面的影响,其中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沿海打工时间及收入、对打工地的满意度和社会网络关系特点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然而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更加突出。在各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中,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是比较有效的。本文深入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作用机理和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制定科学的农业集群规划、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就地创业等建议.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3年7月,我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就业扶助中心,协作培训计生家庭子女一技之长,有8972人,其中女孩户家庭2731人。为确保计生家庭子女能优先进企业,建立了计生家庭就业人员信息库,并在职业中专为建立了就业人员培训基地,将部分计生贫困女儿户的年轻人输送到沿海经济发达的知名企业就业。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农民工创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就业稳定性差异的视角,基于不同就业特征农民工群体进入自雇创业因果机制的差异,对人力与社会资本在稳定就业与不稳定就业农民工自雇创业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的检验,发现人力与社会资本对不同就业特征农民工群体自雇创业的作用方式不同:不稳定就业群体人力资本中的教育程度越低,社会资本桥梁性越高,越可能进入自雇创业;稳定就业群体人力资本中的城市工作时间越长,社会资本内聚性特征越强,越有可能进入自雇创业。  相似文献   

11.
滕志香  赵书峰 《西北人口》2014,(3):23-26,32
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农民工非正规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山东省17地市的农民工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479份有效问卷的Logistic分析,发现务工单位所在行业、单位所有制性质、单位距离、务工者的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而农民工的婚姻状况、学历和是否有耕地对其收入无显著影响;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深层原因,进而发现农民工自身竞争力不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建议相关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对农民工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搭建和完善农民工求职信息平台,以及给与农民工其他必要的创业帮助以增加农民工收入。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利用流动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计划生育上门服务,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宣传教育上门。各乡镇办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返乡农民工家中发放计生法律法规明白纸和计生服务卡,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信息核查上门。结合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核查,  相似文献   

13.
陈浩  刘锡安  曹亚 《西北人口》2011,32(1):36-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两潮两荒"表明,农民工转移反复性与劳动供求波动交替出现,但尤以农民工就业的脆弱性为突出。当然,由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上存在的差异,对不同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地区的调查发现,不同区域农民工就业演变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为分析劳动力供给波动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本文从劳动力供给角度对不同区域返乡农民工就业现状、决策动因及演变趋势展开调查研究,进而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背景民工提出适宜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遂平县和兴镇采取"四加"模式,帮助计生家庭创业致富。一是"村党支部+计生户"。选准"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项目。通过基地为计生户提供技术、资金、信息等扶持,带动计生户参与特色产业的基地开发。二是"专业协会+计生户"。注册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吸收带动干余计生户就业,走脱贫致富道路。三是"劳务经济+计生户"。对计生家庭创业户进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浙江省2513个进城农民工样本,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农民工的就业状况和社会保障进行分析,并建立有序Probit模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及不同性别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就业状况、社会保障对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外,家庭结构、流动状况、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也是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间再流动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与代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是“双创”背景下妥善处理农村剩余劳动力安置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民工外出务工期间积累的多元要素禀赋是其迈过初创门槛的关键因素。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6年数据,系统分析了包括外出务工经历在内的宏、微观因素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的影响,并重点探究了邻里关系的多维调节效应。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外出务工经历显著提高了农村劳动力开展自主创业的概率。相比于宏观创业环境,返乡农民工在作出创业决策时更加关注自身要素禀赋的丰裕程度。对于主观幸福感较高、不公平感强烈、未参加短期技术培训以及西部地区的返乡创业群体,外出务工经历对自主创业行为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邻里关系对外出务工经历与返乡农民工创业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邻里间的支持作用、同群作用以及示范作用均是调节效应的有效渠道。以上结论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依然成立,从而为激发农村创业内生动力,尽快实现乡村产业与人才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省竹溪县广泛开展以"创业致富好、安居环保好、健康和睦好、诚信守法好、教育成才好"为主题的生育文明五型计生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全面提升计生家庭幸福指数。为抓好五型计生幸福家庭创建工作,该县逐年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力度,为18周岁以下的农村独生子女报销新农合个人负担部分资金;县人社局为贫困学生办理"青年创业"助学审批手续,同时发放2000元的计生救助金;对取得"诚信计生星级示范村"的计生家庭在县级医疗机构就诊,实行"一免三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在中国的产业大军中,农民工数量在迅速增长,农民工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由于户籍等原因,作为就业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比城镇劳动力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和保障缺失。他们的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参加失业保险以及受到就业培训的状况如何,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就业是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就农民工的就业与就业促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研究调查数据,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进入条件、就业影响因素以及就业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农民工相对具有更狭窄的社会资本和更少的工作初始投入;教育显著提高了农民工从事非正规就业的概率,滞后一期的市场状态对农民工非正规就业选择不会产生显著影响;就业分流并没有导致农民工就业市场出现内部分层,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存在着强的自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新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为科学论证性格决定命运这一备受关注的观点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沿用"大五人格"量表和欧洲基金会的做法分别对农民工的非认知能力和就业质量进行测量,探讨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宜人性特征影响作用最大,并且上述影响在性别之间和代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利用中介模型识别非认知能力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发现非认知能力不仅对就业质量有直接影响,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对就业质量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