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的观点,人类将对自然改造的实践中所生成的形式感觉上升到美的规律并运用到造物之中,因而人类制造的产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审美价值。"美的规律"论对现代设计艺术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纯艺术家和设计艺术家在现代社会进行了新的联合,现代设计艺术是发展人的形式感觉和审美能力的最大众化最普遍也是最有力的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和实践派美学从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理解审美关系,创造美学把美的规律混同为艺术创造方法,都未能对美的规律作出科学界定。从主体对象性感性活动的过程来揭示审美关系的生成,从主体本质力量的确证来追溯审美关系展开的根源,从主体生命活动形式与其情感应答的内在联系来考察审美关系的形态,从主体间性来理解审美关系的本质,美的规律应当是:确证主体先进本质力量的实践活动的感性形象、形式,与主体心理快感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美的规律”范畴的提出有着深厚的西方现代美学背景。西方现代美学认为美不再是纯客观的实体存在,而是包含着主体的关系存在。马克思提出的生产规律之一的“美的规律”也必然不再仅仅是美的事物的规律,而是包含着主体情感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4.
花鸟画,关键是用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去发现、捕捉自然界中所蕴藏的美,去领悟这些自然美的含义,运用美的规律创造的物态结构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从“美的规律”看多元文化共存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贸易、信息传递越来越频繁,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在文化领域,出现了两股不同的文化潮流-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本土文化保守主义,这两股潮流都有不利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人类文化发展的趋势应是多元化、相互对话和相互融合.本文拟从文化的产生方面出发,结合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说对多元文化共存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审美理论的主要来源是德国古典美学,其中康德和席勒最为重要.关于美,康德提出了"美的理想"说,认为理想的美是合主观规律(审美的规范观念)与合他律目的(理性观念即道德)的统一;席勒的观点正好相反,他认为美是"技巧中的自然",即美的对象是合客观规律(技巧或技艺性)与合自律目的(自然或称本性)的统一.二者的观点都良莠互现,马克思汲取了前二者理论的有价值部分,认为美是合种的尺度(客观规律)与合内在的尺度(自律与他律目的)的统一.这样,马克思就科学地解决了德国古典美学所遗留下来的"审美与自由"之历史谜题.  相似文献   

7.
"美的规律"是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提出的基本美学理论问题之一.依据《巴黎手稿》阐释的美学思想的基本精神,"美的规律"不是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讲美的生成发展的根据、原因、条件、基础的问题.它与"劳动创造了美"有着内在一致性:"劳动创造了美"只是一般地提出了劳动是美的生成的根据,"美的规律"则进一步阐明什么样的劳动才能创造美的问题."美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主客体借助审美实践的中介而实现的结合,二者并不矛盾:"美的规律"与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不能分离,主体的目的性因素不仅与"美的规律"的客观性不矛盾,而且是其构成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美的规律"的基本内涵是"内在固有的尺度"."内在固有的尺度"可作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我们给它以何种解释,都不能适用于生产、审美和艺术创作的全部领域,也不适用于这三个领域的全部对象.所以"美的规律"不能称为真正的美的规律,因为它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论美的规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我们以马克思的《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观点为基础 ,要去说明美的规律 ,必须认定它是美的本质的实现过程 ,在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的展开与确证中加以认识。因为人在审美创造中 ,为了在对象中理智地、能动地、现实地直观自身 ,他们把自身内在固有的尺度推延到一切实践创造活动之中 ,并超越直接需要去进行创造 ,构筑一个对象化的世界。艺术创造遵循艺术规律 ,体现美的规律 ,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并在对象化的方式中 ,以己度物 ,自由超越 ,达到艺术审美规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人类最高的自由不能在必然性领域里寻到,只能存在于超必然性的世界。思维或精神自由是人类最彻底的自由。马克思提出“物的尺度”、“人的尺度”以及“美的规律”等概念,与真、善、美密切相关,且是一个渐次升高的系列。隐含着真和善的“美的规律”是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最高规律,是人类向自由世界迈进的路标。  相似文献   

11.
“美的规律”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哲学体系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的相关性中,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天然统一"阶段;"抽象对立"阶段;"自由建造"阶段。基于"美的规律"的"自由建造",应当是衡量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的公正性尺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哲学与"绝对的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是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与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联系起来思考。我们认为,一种形而上学话语的哲学性质就在于它拘执于它所反对的东西的本质之中,所谓形而上学的命题反过来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命题。人们依循着形而上学的"颠倒"来制订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方向,这是现代性之巨大镜像,它集中体现了作为形而上学之不变本质的部分结果。只有立足于"历史科学",突破形而上学或现代性视界,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之要义,也才能正确阐发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质。  相似文献   

13.
自然作为历史的前提是马克思研究人类历史的出发点.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是从人的存在和社会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自然的存在和价值的,同时也是从自然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来思考自然的存在和价值的.因此,自然美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人的问题和社会历史问题.人通过实践和感性对人的本质的确证和实现,或者通过实践和感性使自然从异己的存在变成人的存在,是自然美之所以可能的前提,而自然作为自由的存在向人的显现,则是自然美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论劳动与美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这一思想是在分析和描述异化劳动时提出的,它是对劳动本性的揭示.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是以劳动作为存在和本体来规定思想和美的,这在哲学上与形而上学相分离,不再是传统的古典哲学以理性来规定思想,在美学上也不再是受理性规定的感性,而是受存在规定的新感性.这使得马克思美学思想既区分于其他时代的美学思想,也区分于同时代尼采和海德格尔的美学思想.由此,马克思告别了传统形而上学哲学而成为一个现代哲学家,并且实现了美学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向,不仅丰富了美学思想,也使美学成为了哲学的美学.  相似文献   

15.
法律之美的研究,一直以来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之不足,从而大大降低了法律美学研究的价值。法律内容美是指自然人依据自身社会生活实践,以法律规制为对象,通过主观感知所获得的理智满足感和心灵愉悦。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审美对象的抽象性和审美标准的历史具体型(时效性、地区性、阶层性)。判断法律内容美的标准是:“质”标准--是否以应然为价值取向;“量”标准--是否最大程度趋同于应然法。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认为,法和伦理以及法和伦理的现实世界是通过思想而被领会的,它们通过思想才取得合理性的形式,即取得普遍性和规定性,而这种合理性的形式就是规律。黑格尔批判了那种把法的东西归结为主观信念的良心,又批驳了那种给自己保留肆意妄为的感情的观点。黑格尔关于法伦理的阐释,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晦涩与牵强之处,然而,这一概念的运动过程深刻地展现了法与意志、自由、任性、道德、伦理、自由否定性的递进过程,从而彰显了法伦理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正义是法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重要的文献中大量地论述有关正义的基本问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马克思法哲学的正义理论。马克思法哲学认为:正义是作为价值的正义和作为制度的正义的结合,正义不过是法权本身一种更为抽象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法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法包含着对人的理性和权利的尊重,法的自然性是和理性相等的.马克思、恩格斯对法的界定较宽,法不仅存在于阶级社会,而且存在于发达的原始社会.列宁重视法的社会实践性和条件,他对法的界定较严,主张法的范畴不能脱离阶级、国家而存在,他不爱谈论法的自然性.作者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理性法和实践法的根基,展示了他们观点的相同和差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东西方法律文明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亚细亚型"、"古典型"、"日耳曼型"三种法律文明的论述中。在马克思的眼中,土地共有、专制制度、村社制度为"亚细亚型法律文明"之特征,城邦制度、公私财产分立、政治民主为"古典型法律文明"之标志,而"日耳曼型法律文明"则以财产私有、家庭住宅经济、松散联合为特色。东西方法律文明既因生产方式不同而互有差异,又因共同的世界历史发展规律而统一,还因西方国家的侵略而互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