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韵母对音,必须首先明确日语与《切韵指掌图》的各自韵系特点,然后分析日本人在接受与改制汉字音时所作的努力。 总的来说,日语韵系要比汉语韶系简单。日语韶母的数量比汉语少,单元音只有五个(a i u e o),单元音韵母和复合元音韵母合起来总共也只有三十四个。而《切韵指掌图》所反映的汉语韶系要复杂得多。《指掌图》共二十图(基本与中古十六摄相当),二百零六韵,只是平声韵就有五十二个(日语无类似汉语的声调特征,中古汉语互相匹配的平上去韵,在日语汉字音中彼此完全相同。所以本文下面所谈平声韵均包括了与之相配的上声与去声),入声韵有三十五个,平声与入声加起来共有八十七韵,超过日译汉字韵母总数一倍多。这样,日本人在对译汉语韵母音时,必然要合并音位或复合韵母单元音化,形成了一个日语韵母对译几个汉语韵母的语音面貌。从音理上讲,音位的合并要有合并的条件,复韵母单元音化也必然要符合汉、日两种语言的发音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汉语部分方言的阳声韵-m尾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其发音松散、不稳定的特征,并探讨了形成这种特征的重要因素。它不是中古咸、深二摄的遗留,而是一种语音变异。  相似文献   

3.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说,引起后世许多争议.通现专家们的诸多讨论,多以此"入"为四声之一,又兼韵的性质为基础,论其怎样地派入平上去三声.笔者以为,汉语言入声不是一种声调而只有韵类的含义.周德清"入派三声"之说,其实质不在说明声调演变,而是详密地归纳整理了元初汉语共同语韵类演变的重大事实:入声韵变为阴声韵,汉语共同语的韵类由中古阴、阳、入鼎立的格局演变为阴、阳对立的格局.周德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方言存在异读是一种普遍现象,从歙县许村方言[1]的实际情况看,其异读情况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白异读,二是元音内部屈折变化,三是变调,四是在语音发展中产生的合音现象.而音变则是在语流中由于音节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语音变化,从许村方言看,主要是清入与平、上、去三声结合而产生的变化.严格意义上说,它不属于异读,是与异读有本质区别的语音变化形式.对于这两种现象的研究,对于揭示方言语音与中古音韵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方言语音内部元音的屈折变化的研究,对于中古汉语是否存在形态变化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音韵是描写古今语音演变情况的。本文从中古音出发描述忻城(城厢)方言的历史音韵。文章先列出忻城(城厢)方言的声韵调,然后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对中古音在忻城(城厢)方言中的演变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并在北方方言内部进行简要的历史音韵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忻城(城厢)方言的历史音韵与整个北方方言是基本一致的,但也有它自己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五方元音》韵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方元音》删并兰茂《韵略易通》二十韵而成十二韵,其韵部和韵母中留下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本文针对其中入声韵配阴声韵、“竹虫石”三母下小韵对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樊腾凤的乡音入声韵已读同阴声韵,中古知照组三等韵i介音尚未消失。又通过与《中原音韵》的比较,指出当时闭口韵消失、撮口呼产生、桓欢并入寒山合口呼等一系列语音变化,并进而探讨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音韵为出发点,系统考察了松滋话的语音系统及松滋话[kγ]的诸多语言现象,从音韵地位来看,[k]可能来自中古的见母、群母,[γ]可能源自中古的曾摄、梗摄,结合大量训诂材料,考证松滋话[kγ]的本字,应该是“省’或“很”,“格”是“Ge”的假借字,“假”是“很”的假借字。在分析大量古文字资料基础上,又进一步论证了[kγ]的本字,可以上溯到“各”。  相似文献   

8.
汉语修辞可以分为语法修辞,语汇修辞和语音修辞。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叫炼音。炼音可使作品具有音乐美,音乐美是由音韵的和谐、节奏的匀称、乐律的回环跌宕等因素综合形成的。诗词语言也讲究音乐美。诗词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高尔基说:  相似文献   

9.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中入声的数量和韵尾问题,指出:第一,《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至少有三类入声,很可能有四类入声.第二,在《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的入声韵没有-p、-t、-k尾,只有-?尾.这个-?尾也已大为弱化,只剩下一种轻微的“唯闭”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环县话属于中原官话区里的秦陇片,历史上曾经受到中原地区以及统治这一带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环县话的语音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本文在归纳环县话的声韵调系统的基础上,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比较环县话与普通话、中古音的异同,简要分析差异的原因,详尽地描写了环县话的音韵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