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价值观,是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以“真”的认识价值,“善”的道德价值和“美”(崇高)的审美价值的和谐发展和高度统一的崇高审美范畴,作为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这一现实价值目标的具体价值标准,并以此作为“灵魂工程”建设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价值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全民族精神道德文化的素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人类崇高理论价值系统观念。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提出了求真务实,并指出求真务实的关键是“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1]这不由使我们想起了半个多世纪以前,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历史情景。自那以后,实事求是不仅成了我党思想路线的基础,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灵魂、精髓和哲学基础,而且,…  相似文献   

3.
在石里克看来,伦理学的使命就是要对“善”做出因果解释。所谓“善”,就是社会要求和希望人们做的,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幸福和自我生存的行为方式。而它之所为为善的根据就在于合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与功利主义相较而言,两者都将“善”的根据置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之上,具有快主义倾向,但石里克以“社会欲望”的存在确保社会要求与个人快乐追求之间的一致性,在理论构建上更加圆融。  相似文献   

4.
“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它不仅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现实意义。一、“两手抓”的基本内容80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先后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是这一理论的灵魂和精髓。马克思说:“不仅探讨的结果应当是合乎其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页)所谓对真理途径的探讨,就是对方法论的探讨。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思想能力就是表现为人类所具备的思想方法,思想的发展其实只是对思想方法的重新发现或者说自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始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6.
人类奋斗的最高目标追求为人类自身的解放,即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为条件的“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乃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马克思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从一切“非人”或“异化”的境遇中“解放”出来的价值理想之所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实现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仅提出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论断,而且提出并坚持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两个原则。这与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邓小平研究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高超艺术,集中体现在对这两个原则的把握和运用及实现其辩证统一,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实际出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历尽千辛万苦探索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优势有客观的生成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合乎中国国情实际,合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制度建设客观规律,合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合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9.
论创新     
创新 ,是前无先例、今无他例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辩证统一。创新 ,是在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趋势下 ,对于前人和今人已经经历过的或者尚未经历过的一些过程的跳跃。创新 ,是从本来的“有”中见到“无”,是从本来没有的“无”中 ,通过发明 ,生出“有”来 ;或者 ,是从本来的“有”中 ,通过创造 ,使之“优”化。创新 ,具有合乎着“真”,具备着“善”,拥有着“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道德,因为它归根到底代表的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幸福."三个代代"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道德,还在于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真、善、美人类理想境界全部价值目标的追求.它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师的根本要求和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科学之真,而且蕴涵着社会和谐文明之美,体现着无产阶级的最大功利之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时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许多新论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1981年为国外出版的《邓小平副主席文集》所写的序言中说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问题的基本观点,详细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领导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它体现着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最深刻的内容.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艺术与“真、善、美”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根据一般的认识。艺术具有真善美的特性,而托尔斯泰以其卓越的艺术大师的艺术经验否认艺术是“美”的表现;艺术表现普。但不及“善”本身。“善”这个概念在托尔斯泰那里就是上帝的化身。艺术只能趋近,但永远不达“善”本身。艺术之“真”是情感真挚。托尔斯泰对艺术“真”的理解,是建立在对艺术“美”的否定的逻辑之上。艺术不表现美,而表现善,“真”是艺术抵达“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略论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朱友刚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在当代中国,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要靠发展,而且解决中国的各种问题也都联系于发展。所谓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搞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管理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政策内涵。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其一,人民群众是管理的主体;其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即主体论的管理模式;其三,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四有”新人是主体论的管理模式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发展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在其理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生产力,如何享受发展生产力的成果等一系列问题。认真学习、全面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的原因。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发展生产力。”’他不仅反复强调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则,而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首要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衡量我们改革开放乃至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和阐述的中。巴问题之一.对此,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拿事实来说话”[1],也就是“坚持生产力标准”,其具体表述即为: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简称“三个有利于”)。如何全面正确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结合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一、二、三卷,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由来已久,有个逐步…  相似文献   

18.
<正>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中关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述及其与实现“共同富裕”根本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构成了邓小平全新的生产力理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首先,邓小平第一次突破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只存在“发展生产力”的传统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存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把“解放生产力”这个理论范畴的内涵,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角度讲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延伸到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找到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历史地位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马克思晚年的飞跃,即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构想;第二阶段是恩格斯晚年的飞跃,即根据新的历史环境,提出了东方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盲然地搞“国家社会主义”的忠告;第三阶段是列宁晚年的飞跃,提出并开辟了“新经济政策道路”,即必须把经济建立在市场、商品基础之上;第四阶段是邓小平当今的飞跃,提出并领导中国人民实践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模式.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亚里士多德对“善”和“最高善”(人类幸福)所做的说明。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一方面将“善”界定为人类欲望的目标,据此确定各种善事物之间的排序并最终推导出最高善的存在;另一方面将“善”表述为人类特定功能的施展,由此说明良好地实现并展示这种功能的行为被认为是具有美德和高贵的人类行为,进而指出人类幸福在于灵魂合乎美德的活动。本文试图表明:较之于柏拉图的善理念,亚里士多德所采取的这种具有双重路径的证明模式在阐明“善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回答“最高善(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则无法摆脱论证路线本身所带来的局限,后者导致他对最高善的设想和说明出现某种张力。这种张力表明:仅仅从人类的现实活动层面来设想一个具有超越性的“最高善”的思路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