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等农业院校具有人才、知识、技术和文化优势,是推进农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沈阳农业大学在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辽宁省是农业大省,沈阳农业大学服务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是适应辽宁新农村建设需求,凸显自身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沈阳农业大学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培养辽宁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加强辽宁农村现有人才资源的利用,大力开展农村骨干的培养培训工作;完善配套激励机制,调动学校师生参与辽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组织保障机制,促进高等农业院校与辽宁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相辅相成,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既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本文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辩证统一关系上,论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基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思路和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农业的飞跃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拉开了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文章在简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提出和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了我国开展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最后提出了推进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不发达的基本国情,决定了21世纪中国农业将面临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实现我国家业跨世界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的方针,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这一中心,大力实施科兴农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相似文献   

5.
新农业科技革命是“科教兴农”战略的深化与发展,是实现我国粮食基本自给和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抉择。本文在对其理论背景、理论涵义进行充分论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其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展开科学分析,最后还就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与当今农业发展在三个层次上的关系问题提出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并拥有基本一致的目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作用巨大且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经营、科技意识;推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进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的优质化、商品化、市场化水平;增强农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呈现高度知识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也就成为影响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有关理论与历程的阐述 ,分析了新农业科技革命应实现的目标和任务 ,并提出了推进农业科技革命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世纪之交进行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无论从调整的内在要求,还是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都与农业科技密不可分,且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依靠农业科技作支撑,农业科技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目标和重点发挥支撑作用。就广西的现状看,当前农业科技应当抓紧进行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加强农业生产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尽快建设好农业科技新体系。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农村科技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辽宁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辽宁农村科技发展中还存在着农村从业人员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农村科技体系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创新实力不强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在统筹考虑农村科技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立新型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和农村科技领导体系,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村科技投入体系等,为科技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核心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发展史充分证明 ,科技革命是农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用高新技术武装农业 ,实现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在农业应用上的重大突破引起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已初露端倪 ,中国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抓住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代机遇 ,从科技、教育、投资等方面着手 ,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对辽宁省“九五”以来1996~2007年14个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特征与辽宁农业的发展阶段特征大致吻合;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不断增长态势,农业技术效率趋于稳定,而技术进步是促进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忽视可持续发展是“九五”时期和“十五”初期辽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加强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增强辽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的基础性、支柱性、战略性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它既可以催生新兴行业,为其提供科学有效的生产方法,又能通过技术创新的渗透来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的结构升级。针对辽宁装备制造业现存的问题,对其进行SWOT分析,构建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与科技创新纽合模型和拟波士顿矩阵,提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辽宁装备制造业向“制造基地”转型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的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作为辽宁科技支撑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构建辽宁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包括品牌农业建设、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建设和农业技术培训系统建设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体系将有利于增强辽宁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对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选取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发展规模、投入以及产出4个维度建立科技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比较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在全国31个省市中的发展水平,结果表明辽宁省应加大对科技服务业的人才及经费的投入力度,培育科技服务企业及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其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的第一生命力。在推进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却表现出明显的创新不足,即农业科技观念滞后、资金不足、体制不佳、人才短缺,这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的最大“瓶颈”,为此,针对我国西部农业科技创新现存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与我国西部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匹配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使辽宁面临对外开放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全球化进程使发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依靠其经济强势向全球辐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树立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并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着力点。辽宁对外开放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抵制西方发达国家的精神统治,提升辽宁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依据辽宁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与时代机遇,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发展和更新能力,有力抵制对外开放过程中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建设多层次、立体化传播网络平台,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以健全的社会运行机制调控平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打造良好的开放环境,实现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控制和化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宁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主导作用。树立时代典型学习平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在辽宁的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教育和学校正处于形态变革阶段。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面临改革,服装行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标准。吉林省转型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设计创新与工艺技术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将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应深刻认识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意义,根据我国的国情与现状,找出面临的压力与困难,针对性地制定目标,提出相应对策,抓住机遇,挑战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9.
装备制造业是辽宁首要的支柱性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体经济的三分之一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催促辽宁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介绍新工业革命的概念、特征、产生背景和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趋势和压力挑战,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定位和基本思路,给出辽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建议: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主体; 培育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群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加快产业信息化和绿色化改造,强化装备制造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制造服务与生产制造融合发展; 深化政策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