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桑牧以残疾之身,没有上过正式学校。他终生以作家的思考,对鲁迅进行研究。对《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33篇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尤其对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研究卓有成就。学术界对这位研究者有所认识,但没有充分看到他对鲁迅研究的重要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布哈林与中国革命有过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中国革命建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业.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共产主义ABC》(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等近十本著作被译成中文本出版,对于马列主义基本知识在我国的初期传播起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更主要表现在他作为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政  相似文献   

3.
熊高 《理论界》2009,(9):83-85
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可是晚年,他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步履蹒跚,甚至有重大失误.探讨毛泽东主观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与失误,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支克坚先生的鲁迅研究,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研究者企图运用"新理论"与"新方法"打造"惊世骇俗"宏论与独创"一家之言"进而谋取鲁迅研究新进展的时候,能够始终坚持一种特立独行的艰难还原研究与独异思潮研究,从鲁迅文本出发,执着于历史的与现实的标准,锲而不舍地在中国现代各种文化思潮的比较中尽力写出一个真实的鲁迅,既不赶学术潮流又不用时髦理论,从实证角度艰难地还原由于各种原因而被不同程度歪曲了的鲁迅.支克坚是一位既在过去的政治革命话语里又在当下的后现代语境中艰难剥离文化元素的具有特别研究思路与事实雄辩能力以及坚持自己眼光的学者,他真正继承了鲁迅独行特立的精神,其研究在中国鲁研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是少有雷同的独异思路与别样眼光.  相似文献   

5.
程林辉  张强 《学术论坛》2012,35(7):21-24,132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对中国国情缺乏全面认识,因而不能科学分析社会各阶级状况,并在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重大问题出现失误。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孙昌熙先生,是我国鲁迅研究的著名专家之一,他的《鲁迅研究》、《鲁迅文艺思想新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和重视。新中国诞生不久,山大中文系在校长华岗的指导下,首先开设了鲁迅研究专题课。《鲁迅研究》正是孙先生与刘泮溪、韩长经两位先生(两位已逝世)亲密合作开设这门课的结晶。该书于1957年正式出版,是新中国成立后系统地研究鲁迅的最早的一部书,它显示了当时的研究水平,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后,香港波文书局又翻印,影响颇大。以孙先生为主撰写的  相似文献   

7.
人文学科是一个庞大的学科集合体。各专门学科的发展 ,不仅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自身向更完备、更深刻、更坚实、更新颖独到的学术层次提升 ,而且能够以其强劲的活力 ,推动着姊妹学科的成长和进步。人文学科之间的这种互依互渗互补互动关系 ,在 2 0世纪学坛上所呈现的态势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突出。它们的整体思路在拓展 ,学科的创新力度在加强 ,理论深度在加大 ,融汇趋势在加快 ,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在迅猛崛起。学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密切关注这种新的学术态势 ,自觉地敞开自己的胸怀 ,以极为开放的眼光 ,极为谦逊的心态 ,积极主动地吸纳姊…  相似文献   

8.
巴人与土家族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的一百余万土家族的族源问题,从五十年代起学术界争论了三十余年,终无定论。本文运用丰富的史实,从古代巴人的来源、巴国的疆域、巴人的经济和信仰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今日土家族的先民主要是古代巴人。  相似文献   

9.
巴人的诗论     
巴人在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也坚持从事新诗理论批评工作。二十年代后期,他刚开始从事理论批评,就写下了《新诗漫谈》;三十年代,他写下了带有新诗史略性质的长篇论文《新诗的踪迹与其出路》;五十年代后期,他写下了《也谈徐志摩的诗》、《争论之外》等参与当代诗坛争鸣的文章。综观巴人一生的诗歌理论批评文章,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诗歌的本质、新诗的语言、形式、风格以及新诗史等理论问题,都发表了独特的见解。 巴人论诗,注重诗意与诗的意境的创造。他在《新诗漫谈》一文中曾批评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诗派注重新诗的格律而“把新诗的灵魂——诗意——撇开一边,把新诗的衣服拼命讲究。”与此同时,他称赞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云雀》“诗意丰富”。在更多的场合,巴人更注重诗歌意境的创造。1959年,在《争论之外》一文中,他指出:“做诗就得有‘诗的意境’”。可见,巴人是将创造意境视为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认识论的发展,总的说来呈现出三大趋向,其一是主体化趋向,其二是多元化趋向,其三是非理性化趋向。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后一种趋向。自从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理性的动物”以后,西方哲学似乎都在致力于探索人类认识的理性原则,唯理论哲学更是这种理性原则探索的急先锋和直接崇拜者。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康德和黑格尔哲学,可以说已建立了人类认识的理性主义大厦。现代认识论随着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哲学分野,也可划分为科学主义认识论和人本主义认识论。科学主义认识论继承了近代理性主义的传统,着重对认识进行逻辑、语言的分…  相似文献   

11.
jj赣归;星洲日把-g鲁迅研究与作品在国外  相似文献   

12.
曹禺的贡献、失误及其最后的觉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万家宝)先生,是我国现代最负盛名的戏剧大师,1996年12月13日病逝于北京。大家至今还在怀念他,我们不会忘记巴金先生说过的话:“曹禺可惜,他就这么走了,他心里有许多好东西,他把它们都带走了。”不过也有一点令人感到安慰:万先生走得很安详,没有太多的痛苦,他在去世前十多年长期生病卧床,又沉浸在悔恨、惭愧与痛苦之中,如今终于得到解脱了。从我们俗人的眼光看来,曹禹生前享有盛誉,身后备极哀荣,似乎不会有什么遗憾,然而事实刚好相反,十年浩劫以后,他感到“时不我待”,迫切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剧本,还打算写小说散…  相似文献   

13.
<正> 陈涌是一位很有理论素养的文艺批评家和鲁迅研究家.他的论文向来以质取胜,擅长综合研究,善于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非常具有理论深度.陈涌对鲁迅的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怀有浓厚的兴趣并有着深入的研究.早在50年代初,他就写过《鲁迅文艺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文,联系当时文艺界的实际,阐述鲁迅在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文艺与生活和群众斗争的关系、文艺的普及工作等问题的精辟见解.特别是在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而发表的长篇论文《为文学艺术的现实主义而斗争的鲁迅》更是以其深刻的见解和有力的论证,引起过广泛的注目.以  相似文献   

14.
构成鲁迅研究的发展期,不仅有马列主义鲁迅研究的发展和马列主义鲁迅学派的初步形成,而且有马列主义之前的形形色色鲁迅研究的活跃。仅就后者而言,它又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各种观点的鲁迅研究论文显著增多; 第二、一些并非研究鲁迅的学术论著中,出现了不少关于鲁迅的专章、专节; 第三、出现了我国第一本全面研究鲁迅的专著——李长之先生的《鲁迅批判》。尽管上述论著的观点纷然杂陈,水平上下不一,但不能不说,这些论著也同样反映了鲁迅研究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巴人的分布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期巴人形成以巴郡、南郡、武陵郡以及邻近的汉中郡、犍为郡、广汉郡为集中的聚居区,同时又因外出为官、军事征调、叛乱外迁等原因,在巴地以外的区域形成分散的居住区,形成巴地巴人集中分布、其他地区零星分布的大体格局。从时间尺度上看,秦代巴人主要分布于巴地,汉代才逐渐形成巴人集中分布与外地零星分布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形成是与朝廷加强对巴地控制的总体思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之所以能够有今天这样大的影响力,固然是因为他文学创作的成就和感人的人格力量,但同样也得力于大半个世纪鲁迅研究工作的展开.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鲁迅研究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即现实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和群众性原则,同时,也应注意防范鲁迅研究中出现的政治化、平庸化及话语霸权倾向.  相似文献   

17.
张全之 《东岳论丛》2020,(7):5-9+191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虽不乏创新成果,但重复性、细小化、碎片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几年来,有几位年轻学者提出"政治鲁迅"的口号,试图改变鲁迅研究的困顿状态,但目前来看,他们有创新性成果,但还没有达到改变鲁迅研究范式的高度。尽管如此,这一口号给沉闷的鲁迅研究界带来了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近来韩国对于中国现代文学越来越关心,并且研究者也越来越多。许多中国文学研究者认为如果不了解鲁迅就不能了解中国现代文学,所以开始注重对鲁迅和他的作品及文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一、朝鲜朝对鲁迅作品的介绍情况 1910年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强占朝鲜之后,中国就成为朝鲜独立运动的根据地。那时在中国活动的朝鲜独立运动的爱国志士、文学青年开始向朝鲜介绍鲁迅和他的作品。根据《鲁迅日记》记载,曾经跟鲁迅交往的朝鲜人士有李又观、金九经、柳树人等”。大约1925年以后,鲁迅受到了朝鲜朝的许多作家和文学青年的敬仰和爱戴,而且当时的鲁迅作品的朝文译本也已被一般读者所接受。 鲁迅作品中最先被译过来的是他的白话处女作《狂人日记》,译者为刘树人,1926年刊登在《东光》杂志上。《故乡》由李陆史在1936年翻译,刊登在《朝光》杂志上。以后又收入他的诗集《青葡萄》中。《阿Q正传》、《伤逝》、《头发的故事》等也先后被翻译介绍到朝鲜。  相似文献   

19.
夏济安是20世纪60年代海外鲁迅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较早地将精神分析方法引入鲁迅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二是重估《野草》的审美价值,并对其进行了独特的文化阐释;三是在英语学术界最早对鲁迅与"左联"的矛盾问题做出了梳理和考辨。夏济安的鲁迅研究不仅对海外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也给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内鲁迅研究带来很多启发,如何全面认识和评价夏济安的学术贡献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看中国的鲁迅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日本学者带着一种反思精神来接受鲁迅、韩国学者带着一种反叛精神来接受鲁迅的时候,中国学者在鲁迅研究中缺少了什么?假如反思我们自己,反思我们的文化,与其说鲁迅研究中的我们比日本、韩国知识分子少了什么,不如说中国知识分子比日本、韩国的知识分子多了什么。我觉得在中国文化包括我自己的内心当中多了三样东西:绅士意识,才子意识,流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