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现实启迪一、发展科技是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二、发展科技基础在于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现实转化,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深刻认识“五个第一”;从科学技术上真正做到“三个可行”;从实际行动上认真落实“五个到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当前社会的最大国情。这个国情,一方面是由我国社会的既得生产力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我国现阶段人的素质所决定的。所以,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也就是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的人出发,我们的体制和政策都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5.
6.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正确理解“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对于说明人和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那末,如何正确理解“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呢?我认为,关键是不要把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总是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从这两重维度中理解人,才能现实地分析人,确定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选择合理的环境行为,形成正确的环境态度,为环境伦理学确立合理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教育理论界开展的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讨论已持续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这个讨论,目前还在深入地进行,这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关系到整个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和教育工作实践的全局性问题。就此,谈谈个人的拙见,请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我以为教育作为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教育作为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技能的手段,并非就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而且,不管认为教育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或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或既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又属于生产力范畴;或说它属于中性的社会现象,虽都有其合理的因素,但都没有回答教育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大规定了全国人民在新历史时期的总任务。五届人大通过的究法,把这个总任务肯定下来,要求我们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 为了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必须坚持科学是生产力的马列主义观点,批判“四人邦”对这一观点的篡改和歪曲。 为了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必须正确认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关系,科学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人,有的认为是生产劳动,有的认为是经济基础,有的认为是实践,不一而足。对于社会存在是否包括政权法律制度等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到理论体系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对改进现在通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中所存在的缺点,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社会”这个范畴如何理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而这个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往往由于对“社会”这个范畴理解不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基本问题、基本范畴、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产生异议,因此,重新考察一下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马克思曾经多次说过:“生产力里面当然包括科学在内。”但是“四人帮”却喧嚣一时,疯狂攻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搞乱了人们的思想。我们必须深入批判“四人帮”这些反动谬论,把被他们颠倒了的是非,再颠倒过来。 科学技术是什么,它在人类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  相似文献   

12.
一、“直接反映说”(意识形态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当前国内外在意识形态及文艺的意识形态性质问题上各种不正确观点,都是以“直接反映说”为主要依据。二、文艺通过社会心理间接反映经济基础与其他现实,意识形态学说上的直接反映与间接反映的含义。三、文艺直接反映现实(以个人心理为中介)的弊端。社会生活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因素。“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本身就包含文艺的直接源泉与文艺的间接(最终)源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DDT的应用、原子能的利用、因特网、基因技术的应用,论述了科学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说明了科学技术的双刃性。  相似文献   

14.
人的普遍性与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活 ,而人比动物越有普遍性 ,人赖以生活的自然界就越广阔。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个方面来说 ,人的普遍性表现在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的规律 ;而对作为自然界中的普遍性的形式的规律的认识与正确运用 ,是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的。人的普遍性同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人在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中所表现的普遍性同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普遍性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引导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成为我们发展的格言。虽然社会进步是政治、经济及社会文化生活各系统的整和与协调 ,但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在社会加速转型期 ,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应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文革”期间却遭到专横的批判,搞乱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重申了这个观点,实现了认识上的又一重大的拨乱反正。近期,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现在看来,仅仅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恐怕还不够,还应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不仅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能促进生产要素的结合,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文化结构的变化。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之本何凤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走上市场经济,我们面临着与国际经济接轨,面临着21世纪的挑战.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和党中央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来抓,作为走上世界经济.战略计划进行部署和实旅。发展科学...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逐步作为生产力构成要素直至第一生产力的过程,论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结论的重要性。针对知识经济的特点,讨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