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的日本政局可谓动荡激烈。在一年前的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一举夺得308个议席,不仅在众议院实现了从自民党绝对稳定多数向民主党绝对稳定多数的大逆转,而且在日本开了两大保守政党之间通过选举实现政权轮替的先河。但仅在十个月之后,踌躇满志的民主党就在参议院选举中惨遭重创,失去了在参议院中已保持数年的多数优势,从而使民主党联合政权不得不直面应对"扭曲国会"的困局。于是,在民主党参议院败选的背后藏有哪些玄机、"扭曲国会"下的民主党联合政权在内外政策上将做哪些调整等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对此,本刊特约请李薇、张伯玉、高洪、林晓光、冯昭奎、吕耀东、吴怀中等学者撰文发表看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从参议院议员选举看日本政局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第 2 0届参议院议员选举以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失败告终。自民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力量弱化和小泉错误估计了形势 ;民主党获胜的关键是党内团结及采取了正确的竞选策略。小泉内阁今后将遇到改革受阻、内阁支持率下降、党内抵抗势力增大、公明党离心倾向增强等诸多难题。日本的政界改组将在新形势下不断向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4.
20 0 0年 6月 2 5日 ,日本进行了第 42届众议院选举。这是继 1994年日本公职选举法作重大修改以后的第二次选举 ,在此之前 ,曾有日本宪法学者指出 :“新选举制度如何 ,大约要经过二、三次大选方可分晓”1 ,因此 ,这是一次全面检阅新选举制度运作的承上启下的选举。在新选举制度下首次举行的 1996年众议院大选后 ,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需要指出的是 :这次 2 0 0 0年众议院大选是在对原有选举制度作了重大修改的情况下举行的。主要内容是 :  第一 ,原有比例代表区人数削减 2 0人 ,即实行小选举区 30 0人 ,比例代表选举区 180人的混合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5.
2017年10月,日本举行了第48届众议院选举。安倍晋三率自民党夺下284席而赢得大选。"突袭"解散的策略及在野党的分裂是自民党大胜的重要原因。希望之党成立后,民进党宣布与之合并。然而,小池百合子将赞成修宪等作为入党条件,这迫使民进党左派结成立宪民主党。希望之党虽以反安倍为口号,其竞选纲领却与自民党并无大差,加之小池的"排除的逻辑"与不参选,导致了希望之党的失势。相反,立宪民主党因其鲜明的反修宪立场吸收了左翼选民,一跃成为最大在野党。而能否建设好民众基础并提出更吸引中间选民的方案是其对抗自民党的关键。大选后,虽然安倍会加速修宪的进程,但是面对修宪势力内部见解的不一致,如何纠集修宪势力以实现自卫队入宪方案仍面临很大挑战。  相似文献   

6.
老牌保守党自民党"一党独大",得益于"小选区比例代表并立制"中"小选区"优势的制度保障。近来,自民党在国会大选中实力大增,历史修正主义及修宪意图凸显。社民党等革新政党的议席急剧减少,基本失去对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制约力。新型保守政党民主党的政策"自民党化",公明党的执政党化,加之维新会和次世代党等右翼政党的崛起,日本政坛的"总体保守化"势在必然。从内因来看,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客观上使得传统革新政党及在野小党弱化,保守政党壮大,日本政党政治生态发生结构性改变,导致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趋于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1993年以后日本政坛频繁发生议员退党、新党产生等政界改组现象。议员在政党间频繁流动,使得各政治势力此消彼长。2009年,民主党在众议院选举中击败自民党,实现了政权更替。然而在民主党执政期间,围绕着消费税问题,民主党内部产生分歧并导致大量的反对增税的议员离党。学术界对于议员退党及在政党间流动的研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为政党研究路径;二为联合政府理论。本文在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以民主党执政时期议员流动为例进行案列研究。通过案例研究来验证上述理论的同时,分析此次议员流动的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8.
日本选举制度改革前后派阀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派阀是日本自民党内的重要政治组织,曾在议员选举、内阁乃至党内职位分配等 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1994年日本将众议院议员选举由中选区制改成小选区比例代表区并立 制 以后,派阀在议员选举时的推荐侯选人等功能有所减弱,但职位分配功能却继续存在且呈加 强趋势。自民党的派阀受文化和制度双重因素的影响,它在选举制度改革后及时调整了功 能,继续在日本政党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2007年的参议院选举反映了以自民党、民主党为代表的两大政党化趋势,促使政权结构演变为以自民党为主的"自公联合",并体现了政党政治的"总体保守化"倾向.本文在概述日本参议院选举的制度规定与运作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其对冷战后日本政党体制转型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数量分析的方法 ,研究日本稻米生产、稻米价格与日本自民党得票的大量统计资料 ,得出“自民党在稻米产量高的地区得票率也较高 ;在稻米产量低的地区 ,得票率呈不规则分布 ;在稻米产量接近的地区 ,得票率与该地区的人口的密度有关 ,即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得票率比在人口密度高的地区为高”的结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 ,是自民党一向维护对稻农有利的稻米价格。从这里可为理解自民党长期执政与其农业政策的关系提供一个更精确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8月30日举行的第45届众议院选举中,民主党大胜,自民党大败。9月16日下午,鸠山由纪夫当选日本新首相,组成民主党、社民党、国民新党的三党联合新政权。战后以来(或日“自1889年即明治22年以来”),日本首次因众议院第一大党交替而建立新政权,这是否意味着日本政治真的走上了战后历史的分水岭,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日本政权更迭对今后中日关系将可能带来什么影响?上述问题便构成本文论域。  相似文献   

12.
论冷战后日本自民党的派阀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派阀政治的视角看,冷战后日本自民党的支配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自1996年初自民党重新主导政权以来,其党内各派阀相继“复活”,但派阀自身的统合能力却因“政治改革”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削弱。在此背景下,2000年底发生的“加藤之乱”不仅使得自民党政权一度处于危机之中,并且加速了自民党政治的改革进程。“小泉变革”的实施,则导致自民党的派阀政治逐步走向衰落,各派阀的“细小化”与“流动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高洪 《日本学刊》2005,(1):22-32
2004年,日本政治继续走大国化的道路.保守政治的连续"丰收"与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频发的"灾年"形成鲜明对照.告别了"一国和平主义"的日本将走向哪里,新老保守政党权力角逐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回顾2004年的日本政治过程,试图对上述问题的近期走势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4.
小泉纯一郎上台之后的执政风格是高喊改革口号,对内攻击慎重改革派;对外不惜恶化与近邻国家的关系,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这种黑白分明,专攻一点的执政风格赢得了对现状不满的日本国民的高支持率,使得小泉内阁的政客们争相仿效,日本政界俨然出现了一种"小泉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帮助小泉内阁顺利地清除了党内的反对势力,还使后小泉的继承者需要按照小泉的政治路线走下去.因此小泉的对内右倾保守主义改革、对外强硬外交路线势必还会继续.就中日关系来说,我们需要警惕日本政治家借机煽动反华民族主义情绪.  相似文献   

15.
陈言 《东西南北》2011,(21):25-27
“今后左右日本政局的既不是民主党,也不是自民党,很可能是松下政经塾。”和日本政界有着很深联系的企业家吉川明希说。  相似文献   

16.
自1834年的塔姆沃思宣言以来,在西方选举中的各参选政党推出自身的竞选纲领已经成为一种定式,获胜方的竞选纲领也被视为是广大公民的选择,成为立法的重要合理性依据之一,这从近期的英国布莱尔竞选执政过程中可见一例。2009年起,日本在北川正恭的提议下开始实施竞选纲领。在2009年的日本大选中,日本民主党首次推出了“生育补贴”,“高速公路免费”等引人耳目的竞选纲领,并从选举中胜出。但2012年野田政权因为提高消费税率而被指责违反了2009年的竞选纲领而不得不解散议会,导致民主党在2012年末的选举中失掉政权。可以说,日本选举政治因为竞选纲领这一新事物的出现而正在衍生出一套新的政治形态和执政考量准则。但启用竞选纲领塑造日本选举政治的新形态,仍需等待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1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组织召开了"2009年日本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交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军事科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社科院日本所  相似文献   

18.
略论东日本大地震视野下的政治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海特大地震给日本社会政治生活造成深刻影响。一方面,自然灾难暂时抑制了原本即将发生的政治地震,使菅直人领导的民主党联合政权得以摆脱财政补充预算审议和统一地方选举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从朝野斗争关系、政府体制到国家发展蓝图的认识与定位,都将因这场空前灾难产生深刻变化。灾难过后的日本政治、外交值得人们从灾难政治学视角给予新的观察。  相似文献   

19.
师艳荣 《社科纵横》2012,(3):103-104
战后,日本妇女获得了参政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已成为日本政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在日本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政治及经济环境制约下,日本妇女参政面临着诸多壁垒,存在着很多问题。日本要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有必要从制度层面和生活层面为妇女参政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近代日本政党内阁期选举运动的历史.研究认为:政党内阁期的两大政党——政友会与民政党依托普选法中制度化规定和自身执政优势,通过地方官的党派调动,迫使知事加深对内务大臣和执政党的依附性,以地方名望家阶层为集票来源,依靠财阀作为主要政治资金捐献渠道,在筹集巨额选举资金的基础上,采取直接或间接干涉选举手段,在选举运动中一直占据绝对优势.由于当时金权政治的蔓延,导致选举运动中的收买犯罪问题日益突出.政党内阁期的选举运动是一种两党优位制的选举运动.选举运动是体现政党内阁执政合法性和正统性的手段.执政党通过选举运动在实现众议院多数议席的同时,借助众议院多数亦可顺利推行其内阁的内外政策.政党内阁期的选举运动作为西方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尝试,为二战后日本选举运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