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亚里斯多德——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在《论亚理斯多德的‘诗学’》里,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又说,“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研究一下从希腊到十九世纪的欧洲文艺思想发展史,我们就会明白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评价是毫不夸张的。最早的希腊哲  相似文献   

2.
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他留传下来的重要著作《诗学》,是欧洲最早的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美学专著。这部专著以独立的体系所阐明的美学概念,在历史上雄霸了两千多年,是十九世纪以前,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也许在美学史上,没有一部著作象《诗学》  相似文献   

3.
试论亚里斯多德的艺术真实观杨荣“摹仿”是亚里斯多德《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开篇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自己的文艺理论的基石─—“摹仿”。在《诗学》中,亚里斯多德按“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对艺术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4.
一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定义时,强调悲剧应当“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在《诗学》第十四章中又说:“我们不应要求悲剧给我们各种快感,只应要求它给我们一种它特别能给的快感。既然这种快感是由悲剧引起我们的怜悯与恐惧之情,通过诗人的摹仿而产生的,那么显然应通过情节来产生这种效果”。亚里斯多德指出悲剧的这种独特的快感能使人们的思想情感得以受到教益和影响。悲剧艺术的这种快感作用,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称之为“卡塔西斯”(Katharsis)。  相似文献   

5.
悲剧,这个自古以来争论不休的命题,它身上凝聚了多少圣人智者思想的光辉.最早对悲剧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第六章里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摹仿,”亚里斯多德提出悲剧“严肃”的特性,是相对古希腊喜剧的“滑稽”特性而言的.对当时希腊戏剧来说,这个理论是十分确切的,因为它准确地区别了悲剧与喜剧(古希腊戏剧的全部类型)最关键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莱辛的《汉堡剧评》不只是一部普通的18世纪戏剧评论集,它还特别以大量篇幅集中讨论和解释了亚里斯多德《诗学》,因而处于《诗学》解释史上古今交汇的关键时间点。本文从分析莱辛"以亚里斯多德说明亚里斯多德"这一解释学原则入手,试图在现代语境中揭示这一原则对重启《诗学》根本精神的再理解所具有的非凡意义。莱辛的独特主张和亲自实践,使他对《诗学》的理解和解释,并不局限于《诗学》本身,而是与亚里斯多德思想的整体特别是与《修辞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建立了有机联系。这是对现代《诗学》解释传统的重要修正。这一返本开新的工作,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恢复认识《诗学》与人类情感(特别是悲剧情感)的本然关联,与政治和伦理的对话关系,以及对改善人心的内在诉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纠正由于现代学科偏见所导致的对古典诗学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7.
情节是叙事学的核心内容,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提出了逆转和认知的概念,认为逆转和认知是构成悲剧情节的重要部分。借助于亚里斯多德的理论,论文发现,詹姆斯在《一位女士的画像》、《鸽翼》和《金碗》这三部代表著作中,均运用了亚里斯多德意义上的情节的逆转,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人物的认知,说明詹姆斯在小说情节构建方面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8.
从德性与中庸之道、德性中的善与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厘定出发,深入地探究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美,并指出,正是亚里斯多德确定了一种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活生生的中庸之道,才使德性的善完成了向至善的过渡,达到了中庸之美。尽管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美存在着漏洞、混乱和空白,然而,他开创性的工作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充满德性理论的美学家或者说他是一个当时最懂美学意义的道德家。  相似文献   

9.
亚理斯多德的《诗学》和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的时间尽管相距八百余年,然而它们各自在西方和东方文论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则早为世人公认。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至前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亚理斯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竟雄霸了二千余年”。我国清代学者章学诚认为,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代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最高成就,他说:“《诗品》之于论诗,视《文心雕龙》之于论文,皆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心》体大而虑周,《诗品》思深而意远。”至于  相似文献   

10.
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基础。有没有生动丰富的情节是一出戏能否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的关键。历来的戏剧作家和戏剧评论家都十分重视戏剧的情节。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古希腊著名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诗学》中,最早提出“情节乃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的论点,强调情节是戏剧艺术的六个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中的“最重要的”成分。他对戏剧情节的重视,对后来戏剧艺术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德性与中庸之道、德性中的善与美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厘定出发,深入地探究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美,并指出,正是亚里斯多德确定了一种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的活生生的中庸之道,才使德性的善完成了向至善的过渡,达到了中庸之美。尽管亚里斯多德的中庸之美存在着漏洞、混乱和空白,然而,他开创性的工作使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充满德性理论的美学家或者说他是一个当时最懂美学意义的道德家。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人认为他可以和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相比,其实他在教育思想上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三哲”。这主要是由于他在历史上首创私学,有几十年亲身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他运用哲学家的眼光,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提高到理论高度,从而发现了许多教  相似文献   

13.
艺术能否“化丑为美”,在西方美学史上一直存在两种尖锐对立的观点。古希腊最大的美学家柏拉图,就竭力把丑排斥在艺术大门之外。他在《理想国》立了严格的禁令:“除掉颂神的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以外,不准一切其他诗歌闯入国境”。他认为丑的恶的决不能和艺术结缘。到了他的大弟子亚里斯多德那里,就超了变化。他反其道而  相似文献   

14.
东方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西方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都是对文学理论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巨著。笔者仅就其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作些比较。一、模仿说与感物说之比较从文学反映现实生活讲,古希腊与我国古代文论家的观念是有所不同的:前者强调文学艺术再现现实,后者则主张文学艺术表现现实。这反映在文学艺术理论上,前者倡导文学艺术的模仿说,后者则提倡感物说;前者强调文学艺术模仿现实生活的逼真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论述了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认为它涉及艺术的源泉、艺术的真实性、艺术的主体性、艺术对现实的反作用等问题,并将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与柏拉图、贺拉斯、郎加纳斯等人的理论进行了比较,从而指出了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的承前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诗学比较卢善庆“诗学”(Potice),本是古希腊亚里土多德的美学著作,后泛化为一般诗歌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名叫《诗学》的著作,但诗话、词话,从宋、元、明至清,延续不断,汗牛充栋,很值得进行比较研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又出现了中西诗学...  相似文献   

17.
一八五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拉萨尔给马克思恩格斯写了一封“长篇巨页,小字密行,满纸都是糊里糊涂的话”的信,为自己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严肃批判的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辩护。其中说:“严格地说,你们在这方面的批评,不外是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已经否认过的那种对任何一个悲剧的责备:不是说这个剧本中有这些或那些缺点和错误,而是说它根本不是另一种悲剧。你们的责备归根到底仅仅是:我写了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在面对涌进中国大门的西方当代接受美学,对其进行消化的同时,考虑到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固有精华,中国许多学者便以西方接受美学为参照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读者审美接受的理论思想。这种情形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初步尝试到90年代的系统探讨愈演愈烈,遂构成了古代文论研究中的一大景观。近年来,邓新华教授推出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一书(以下简称《诗学》)可以说是其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堪称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创新力作,标志着中国古代接受诗学的现代重构。《诗学》一书,共28万字,分为“绪论”、“发展”和“方式”三篇…  相似文献   

19.
恩格斯曾赞誉亚理斯多德是古代世界“最博学的人”。接受古希腊传统文化的深刻薰陶,又从东方文化及科学技术中吸取了丰富养料而建立起来的全部亚理斯多德学说,不啻是一部最早的百科全书,许多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源流都可以追溯到他。他的作为主要讨论悲剧的《诗学》,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篇最重要的文献,并且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以前主要美学概念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第一节再现论和表现论古往今来,对于文艺本质问题的见解,真是众说纷纭。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再现论、表现论两派。再现论认为文艺是客观现实的再现,表现论认为文艺是作家心灵的表现,两派的见解有根本上的不同。一、再现论再现论起源很早,最有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他在《诗学》里说:“史诗和悲剧,喜剧和酒神颂以及大部分双管箫乐和竖琴乐——这一切实际上是摹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