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这是学生面对习作的口头禅。可这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师的心病呢?对于教师,习作难,难在习作指导;习作烦,烦在习作评改。传统的习作评改方式是埋头苦干啃大山,将每篇习作都进行字斟句酌的品评,再苦思冥想、生搬硬套地在后面写上评语,然后用上一堂课的时间进行讲评修改。通常一次习作下来,教师要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完成一篇习作的教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习作批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习作指导的继续与深化,是促进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教师大包大揽的习作批改多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境地,这样的尴尬情形不得不让我们深思,我们该怎样改变习作的批改方式,让习作批改发挥它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指导学生写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若想使作文教学达到此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在习作指导中必须要严守“八关”。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延伸、扩展和补充。“传统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现在我们提倡写作指导粗一点,时间少一点;习作讲评则要细一点,时间要充分。”(《课标解读》)因此.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作文评改放在重要的位置.打破传统作文评价主体单一、评改过程封闭的旧模式。构建了“美文欣赏——范文引路——拙文导改——自改互评——改后师评”的小学作文多元互动评改课堂教学模式,以评价主体多元互动,评价过程开放发展,评价功能激励性.评价语言多样化等原则.引导学生在不断的习作修改之中发现修改带来的变化,体验修改带来的成功,享受修改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习作时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好,这需要解决源,还需要流的问题。习作指导就是主要解决流的问题。习作指导,包括材料的选择、思路的开启、写作方法的提示、语言的运用等,这是习作教学的核心。语言的运用与语言储备密不可分,指导学生储备语言是更广泛的习作指导。让我们一起分享下面三位老师在指导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如何让学生乐于表达 增强写作信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在以往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每写起作文来,总感到无话可写,或茫无头绪,往往只是写上三言两语完事,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教师在指导时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以为习作指导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应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从而增强习作信心。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学生的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做到有内容可写。很明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掌握技巧,促进学生尽情的倾吐。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不断探讨.潜心钻研.逐渐认识到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好和乐.酷和爱”是作文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只有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让学生自由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而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动画片,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教师要善于挖掘来自电视动画片的习作资源,让学生在感兴趣地观看、感兴趣地习作中,逐步掌握习作方法,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把观看动画片和指导习作有机结合起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现行的教材看,习作训练无论是题材、数量,还是体裁、提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加上有些教师观念滞后,教法陈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如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开阔教学视野,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创造性的活动,诱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的习作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活动乐趣,富有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0.
月牙湖     
赵文宣 《阅读与作文》2009,(7):F0004-F0004
随天写作班注重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全方位体验作文的快乐,感悟到生活处处皆作文。 课内:创新教法、激发欲望——课堂是写作的阵地,课堂是创作的土壤。随天写作注重观察体验。我们把螃蟹、相思乌请进课堂,通过观、听、说等多感官全方位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我们还通过吹蜡烛、做糕点、吃西瓜等活动,寓教于乐,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要注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这就是说,教师要注重采取新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能快乐习作。  相似文献   

12.
走进小学习作讲评课堂,我们不难发现,习作讲评形式单一,忽视主体性的情况比较普遍。笔者认为,讲评是习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针对目前习作讲评中教师把持话语霸权的“一言堂”现象,应淡化教师个体的评改强势,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忘教师引领学生充分参与习作评改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追求“真、善、美”,这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境界。“我手写我心,”这是指导学生习作的真谛。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特的、丰富的。这就提醒我们:整齐划一的习作指导满足不了新时期学生的习作需求。多年的习作指导表明:求异,可以引领学生习作步入新途,让习作指导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多数学生厌倦习作,其根本原因就是无话可说,没有习作素材可选。其实习作素材就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有足够的习作素材积累,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在这方面我做了几点不成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的背景 小学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离不开老师在课堂上的有效指导。但现在习作教学的普遍情况是,许多老师面对习作课堂指导不知所措.甚至缺乏指导,给个题目,任由学生去写。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一方面,原有的习作指导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被打破;另一方面,新的习作课堂指导方法,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尚未建立。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凭借,学生习作水平不高与教材内容的编排有直接的关系,教材应当淡化阅读教学内容,增加习作教学的分量。应当结合教材选文的特点,在课后练习题部分添加习作训练的要求;结合单元训练的主题,安排专题式的习作指导训练。  相似文献   

17.
一、聊天的教学价值1、聊来作文好心态。良好的习作心态能使学生保持习作兴趣,能激发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智慧和创造力,能使学生自动投入到作文后的反思与修改中。习作指导中的聊天,虽然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闲谈和对话,但也保留了其固有的亲切、闲适和自然的特点。所以,聊天式习作指导,实际上就是创设了一种亲切的、自然,学生迫切需要的氛围,在这样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教也融融,学也融融,学生乐于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说心里话,在谈论、争议、交流中思考、深入,以达到情动而辞发的目的。久而久之,作文的神秘感在无形中被破除,写作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作文指导课是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为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上的一种作文课,它是作文批改和讲评的基础。上好作文指导课不仅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要求,拓展写作思路,借鉴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习作水平。那么,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呢?我们认为应该做到“四结合”。  相似文献   

19.
习作讲评是习作批改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习作训练的最后一环。它把学生习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对照习作要求进行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刚跨入初中的学生,习作时常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文章不得要领,不得其法。为了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我采用了“分类指导——单项训练——重点突破”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指导方法。七年级要着重培养学生习作记叙文的能力。在训练中,我按照侧重点的不同,将记叙文分为写人、记事、描景、状物四大类。在进行记叙文习作指导时,先将不同类别的记叙文进行化整为零的训练。如我在辅导学生习作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时,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人物肖像描写。为了让学生掌握习作要领,我编了这样一则《顺口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