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儿童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笨拙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根据儿童不同年龄及心理发展过程培养儿童的绘画兴趣,绘画过程中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和家长都应做鲥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  相似文献   

2.
当孩子考试出现失误时,父母是什么态度?孩子们对父母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想法?下面这20余名孩子所表达的话语代表了很多学生的心声。孩子的想法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父母、老师的引导,但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检讨自己的行为。希望这些孩子的心里话会对父母有所触动。由于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留下自己的姓名,所以,我们只是把这些孩子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进行了归纳,但足以让大家了解他们对父母的期望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一系列举世公认的艺术大家的绘画作品在意境的营造与艺术手法表现上,都与儿童美术欣赏的审美特征有着契合之处。儿童国画本身就是一种简单的出自内心的绘画作品。学前儿童对世界充满了爱心和好奇心,对他们的艺术教育是件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我们努力在绘画大师和学前儿童之间找到契合点,让大师走向孩子,让孩子从较高的起点学习艺术,了解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微系统"(1),直接决定着儿童的健康成长。了解幼儿眼中的"重要他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儿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儿童身心尚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主题绘画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一种有效方式。实施"我喜欢的人"主题绘画活动并收集、分析幼儿的作品后,发现对幼儿产生影响的"他人"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父母、同伴和教师。在幼儿的笔下,父母形象高大、穿着时尚、笑口常开,"陪"我一起玩;同伴与我一样高,"和"我一起玩,且男女同伴有区别;教师则呈现外表漂亮、多才多艺、所处位置中心化以及"教"我做游戏等特点。这启示我们,要积极发挥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作用:父母应当扮演好幼儿前进道路上"引导者"的角色;高度重视同伴作为幼儿发现自我的"平面镜"功能;教师要努力成为幼儿生活中的"百宝箱"。  相似文献   

5.
这就是爱     
仁斌  洪峰  mari图 《新少年》2010,(1):10-11
翰墨小学的孩子,大多居住在凤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每天,他们都能看到城外的青山和穿城而过的小河。当大雁排成行追逐着白云飞过蓝天时,他们的父母也该背起行囊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了。在离开父母的日子里,许多孩子心野了,调皮胡闹再也不怕有人管教了。也有的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了,否则,他们怎会一走就是一年半载不着家?这些孩子心中备觉失落,学习时也无精打采。  相似文献   

6.
创意绘画是当前比较新颖和盛行的幼儿绘画形式,主要有手指画、画架画、创意涂鸦、喷墨画、粘贴画、三维立体创作等等。创意绘画在开发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审美情趣,提高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的幼儿创意绘画教学普遍存在着偏向结果且忽视幼儿主体体验、模式固化、成人介入过多等问题。因而,需要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正视幼儿创意绘画教学中存在的上述常见问题,正确认识幼儿创意绘画的价值,正确理解幼儿创意绘画的意义,鼓励幼儿在已有简单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大胆创作和表达,减少成人的介入与干扰。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8.
绘画作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及潜能、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绘画教学中,较多的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指导幼儿绘画创作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时,时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脱离现实,过分强调幼儿绘画技巧,忽视幼儿固有的"天性"、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黄耀国 《社区》2013,(15):58-59
刚到韩国首尔时,我们常带孩子去公园玩。与多数韩国家庭相处得也渐渐多了,很快,我就发现韩国的父母对孩子远不如我们中国父母那么关心。中国父母对孩子盯得紧。他们通常不离孩子左右,一边呵护孩子,  相似文献   

10.
家庭熏陶迷上绘画 1963年,路海艇出生于河北肥乡.他的爷爷是个教书先生,父亲是个书法家,伯父是个与齐白石、徐悲鸿、古元等著名画家交往甚密的画家.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喜爱画画.3岁开始信手涂鸦,见什么就画什么,喜爱绘画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绘本即图画书。近年来,随着国外经典绘本的引入,它逐渐走进了幼儿园,走近了孩子们,深入到家庭,为当代的老师、孩子、家长所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利用图画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引导幼儿感知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感,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感”。绘本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载体,它是视觉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它的审美价值功能值得我们挖掘、探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李月平 《21世纪》2006,(1):23-25
比起普通的孩子,生长在名人家庭的孩子总会有一点儿不同。他们有着声名显赫的父亲或母亲,从小就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然而,当这些孩子离开了父母,飘洋过海到了异国他乡,没有了父母的光环笼罩在头顶的时候,他们会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姜昆之女姜珊姜珊是著名相声演员姜昆的  相似文献   

13.
本期话题和以往有所不同,内容选自西安美院艺术研究所佟玉洁女士出版的《龙说·说龙》图书中的文字和图片。这么做原因有二:一是六月刊我们通常要做一期有关儿童画的专题;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位艺术批评家,不但文笔优美,更主要的是作者以一个母亲的眼光在关心孩子成长的同时,还用一个艺术家的眼光关注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创造力。以其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孩子的作品,真切而有意味。如今这两个孩子都成了大男孩,考入了美国大学在读研究生,相信儿时的想象与涂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未来的艺术学习与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4.
无论成人或儿童,不可能总是快乐无忧的。所以,家长应尽可能地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向快乐的方向转化。情绪是人在参与某种活动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由4种基本情绪构成:愤怒、恐惧、悲伤、快乐。这如同绘画中红、黄、蓝三原色,其不同的组合构成人的各种情绪状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有必要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恰当地表达3种不良的情绪。当孩子愤怒时 *坚持要求孩子用语言而不是用动作来表达愤怒。当孩子生气时,鼓励他大声讲出来,并尽可能说出原因。*帮助孩子找到愤怒的原因。孩子有时需要成人的提示来回想自己生气的理由,如:“你是不是因为兵兵拿走了你的小汽车才对他发火?”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兴趣,组织小朋友参加各种活动,为孩子们提供表达、展示、交流的平台,引导小朋友扮演角色,或吟或演或画,将自己放人作品之中去,体验情感,释放激情。还可以续编故事,重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使他们感受到儿童文学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探索形成了墙壁涂绘、野趣涂鸦、实景写生、游戏故事等多样化趣味绘画路径,较好满足了幼儿“玩”的天性,并熏陶培养其“美”的品质。 幼儿“玩”的天性,并熏陶培养其“美”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姚小平 《新天地》2011,(7):20-21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以及一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针对目前幼儿家庭教育方面所出现的思想认识不足及方式方法不科学来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通过自己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并结合长期的观察,了解了一些幼儿家庭教育方面所存在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需要     
各种理论所设想的有关孩子的需要的规范或标准是什么?或者,因为满足需求的义务需要正当的权力,我们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假定只是为了防止孩子伤害他们自己或不推进他们自己的善,父母才对孩子拥有权力,那么,“伤害”和“善”的标准是什么?在这方面,“善”必然涉  相似文献   

19.
浅析如何搞好幼儿家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幼儿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成才的启蒙教育。搞好家庭教育,一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保证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二是要按照幼儿的认识规律,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各种知识;三是要因材施教,通过正确的引导去激发兴趣,发展爱好,培养特长,让幼儿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四是教孩子阅读,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以丰富知识开发智力;五是实施的奖罚要得法,主要以奖励表扬为主,让幼儿生活在表扬、鼓励与分享之中。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管理》2014,(7):44-44
傲慢是个流行病。职场上,“老人”看不起年轻人,觉得他们“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人也看不起“老人”,觉得他们落伍,只是资历老罢了。连小孩子也学会了傲慢,父母老师让他们做什么时,有些孩子竟反问“凭什么”。不少国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教导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封建迷信。可实际上,有几个人真正完整地阅读过一本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