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数学教学越来越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捕捉生活素材,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经验.这节课是认识时间中的整时和半时.孩子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体验和认识.课堂上的数学学习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提升。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中设计者以生活为依托,以操作实践为第一。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在“动”中发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3.
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概括或发现有关数学结论,并运用自己得到的数学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是笔者发现不少课例因过分地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或陷入生活常识水平的泥潭难以自拔,或把数学的概念教得生涩艰难。如何妥善地处理“生活的感性”与“数学的理性”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生活思考水平提升到数学的思考水平,有效地结合“生活经验”学好“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宋磊 《新天地》2011,(12):177-17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所以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不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让生活与数学“亲密接触”呢,结合实际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知情教学”,包含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过程,充当连接抽象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的功能。当前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着“去数学化”、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情境创设不自然等问题,建议通过系统学习情境教学理论,整体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数学情境四条路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挖掘教材资源,运用经验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实践教学,运用数学建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吴志强 《新天地》2011,(9):157-157
教学中必须紧抓联系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更好“服务于生活”。只有教学中不脱离社会生活实际,才能把学生培养和形成日后运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数学问题能力,才能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其提供广阔的参与时空,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有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在建构认知表象的同时,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9.
易中天其人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综合技能的体现,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然而,解答应用题却恰恰是最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解答应用题是多种意义和法则的综合运用,能否正确灵活地解答各种应用题,就成为学生是否具备能力、技巧的一个最主要标志。因此,我们应以新课标为指导,认真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极探索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贴近生活教好应用题。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实践初中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本文从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例题、练习的设计以及学生的数学活动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与诸位交流磋商.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教学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价值的学习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突出了数学的文化价值,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些精神,我尝试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写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3.
王书红 《新天地》2011,(10):67-68
一、设计说明1、指导思想及设计意图: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  相似文献   

14.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听了本校一位青年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轻重》一课。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诱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通过参与和经历“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等数学活动,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了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最后,在练习活动环节有这么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68.70页。教学目标:1.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认识面值在1元以下(包括1元)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要求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并在“课程实施建议”中多次提出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把数学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双基’,理念拓展为“三基”——显性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和隐性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齐迪 《新天地》2011,(11):277-279
学生对数学的基本认识是:数学是由高度抽象的数学符号组成的严谨的知识体系,这种数学观往往不利于数学学习,因此,新课程力求使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数学:数学是人类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顾明高 《新天地》2011,(12):137-138
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临学生各种条件的改变,老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技巧等也得随之改变,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学习方式包罗万象.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重视技能的训练.注重让学生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的认知过程。学生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的认知过程,将数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领略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数学内容的安排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发展、并能终生受用的特点。这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教学的思维方式。尽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灵活的思维方式,让他们的“思想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秦金芳 《新天地》2011,(11):127-127
单一的数学课本知识教育,容易使学生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差。适当的结合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事例进行数学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