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多神崇拜,构成了他们的宗教世界。在这个宗教世界里,“六乌圣母”便是其中的重要神灵之一。据史料记载:“壮俗每数年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按圣母不知何指,据邑中武平里诸壮所祀,则为六乌娘,又名六乌婆,庙在六乌山,壮人每遇瘟疫,则舁六乌娘巡游村市热闹。”“瑶祭盘古,壮祀六乌圣母。”  相似文献   

2.
海丰县北部山区黄羌镇以西的虎噉村,南面山垭有座石莲圣庵,庵庙行者斋食喜用金针菜,因而传至民间食用。过去传统种植在田坣、旱田,管理粗放,产量  相似文献   

3.
村庙作为农民的公共生活空间,对农村中的老年人有着潜在的教育作用。最近几年村庙的繁荣发展主要得益于村落中老年人的大力支持。针对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问题,村庙这一草根组织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对金仙观的调查研究发现村庙对老年人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村庙让老年人获得了自我实现,净化了心灵,有效缓解了对家人的担忧和自己心中的孤寂感。  相似文献   

4.
刘毅 《华人时刊》2008,(3):76-77
位于连云港市境内的云台山,自古就荣列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166座青峰峻峦环沿罗列。山间庙宇众多,历经千载佛灯不息。东有镇海寺、中有三元官、西有海州"九庵十八庙",但名气最大的还是被誉为"淮海第一丛林"的宿城法起寺。  相似文献   

5.
在山峦叠嶂翠竹环抱的瓯海泽雅深山里,星罗棋布散落着一些村庄,或三四户人家或几十户,而庙后村则算得上是一个大村了,有上百户人家。一条东西向终年不竭的小溪穿村而过,两边还依然保留了些许青黑色块石砌筑的老房子  相似文献   

6.
在余姚相公殿村向天庵原址(现属慈溪市)建有一座六角亭。亭内,立着一方刻有"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九个大字的纪念碑。这就是当年我党领导的淞沪游击队五支队四大队和宗德三大队伏击日寇的地方,也是浙东举起敌后抗日第一面旗帜的地方。1941年4月,日寇入侵浙东,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  相似文献   

7.
齐夫 《中华魂》2013,(11):28-29
《红楼梦》一书里,妙玉是个有洁癖的人,在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中,刘姥姥跟贾母到她的栊翠庵做客,她嫌刘姥姥用过的茶杯脏,要扔掉。还要打水来冲地,并不准抬水的小厮进庙,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小说家言,或可存疑,然而现实生活中,有"洁癖"的并不在少数。宋人张知甫在《可书》记:"米元章有洁癖,屋宇器具,  相似文献   

8.
张田 《北京纪事》2014,(1):110-111
正如果要问四方游客什么建筑物最能代表北京,我想除了气势恢宏的紫禁城外,当数北京大大小小的坛庙了。而在这些坛庙之中有几处却是因"大礼议"之争而始建的。嘉靖皇帝登基后,一直想让其父称宗庙,但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为了找到合适的理由,嘉靖皇帝便对明堂礼制、庙制,大祀的郊祀礼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嘉靖九年(1530年),世宗提出要天地分祀,方案提出后就引起了大讨论,众多朝臣认为合祀制度是由祖宗制定,沿用了100多年岂能说改就改,少数拥皇派却找到《周礼》中的有分祀天地的古礼记载,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阎若璩在<四书释地续·邑姜>一文中关于太原晋祠圣母殿之圣母是晋始封君唐叔虞之母邑姜的观点提出质疑.从周代的宗庙制度来看,唐叔虞是晋国的始封君,在晋国属于百年不桃之神主.周代无女子单独立庙之例,唐叔虞之母邑姜不可能在晋立庙,母子又是不可能同祠而祀的,因此晋祠圣母殿之圣母不是晋始封君唐叔虞之母.文章同时论述了晋祠圣母殿之主神圣母演变为唐叔虞之母邑姜的原因和过程,希望能澄清一些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07,(11):57-57
UFO现象至今仍是科学家难以解释的谜团,近几十年来,每当UFO现象发生时,还伴随着另一种鲜为人知的奇特现象——“天使头发”。在UFO目击现场,当不明飞行物离开之后天空中会飘落一些蜘蛛丝或果冻状物质,随后几个小时内便蒸发消失。美国UFO研究学家称此物质为“天使头发”、意大利称之为“硅棉”、法国称之为“圣母玛利亚头像”,据目击者声称,当人们用手去抓这些物质时,它们会很快分解消失或转变为棉花团状物并释放出令人难闻的气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从湖北省远安县城出发,往北行四、五里,便是旧县镇。旧县,顾名思义即远安老县城,因历史的原因而废弃了。从牛路口向西经红岩,过龙泉,来到白家村。村中有一大树,俗称白果树,白家村由此得名,石佛庵就在此村的山上。据当地向导讲,石佛庵石像众多,许愿特别灵。可惜文革中庙宇尽毁,现在只剩几座石雕像。庙宇已经没有了,杂草中露出一堵厚厚的石墙,可能就是石佛庵的墙基。走到正中,大量的石佛以沧桑的面孔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中间位置是三座大佛,坐南朝北,端坐中央,脚下两旁有一小石人。大佛两旁,各有14个神态各异的菩萨陈列左右…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有几句关于古代记述时间的诗句:“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庵庵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等。这些诗句的“鸡鸣”,“黄昏”、“人定初”、“旦夕”都是记述具体时间的。“鸡鸣”一词,看了几个本子,没加注释,看来似乎容易。其实并不尽然,有的教师讲起课来,不免“望文生义”,就把“鸡鸣”解释为“鸡叫”。“鸡叫”一语,民间有“鸡叫三遍天大亮”的说法。也就是说,一夜之间,公鸡有三次比较  相似文献   

13.
1 小时候,父亲在贵州工作,母亲每天要下地,我便成了外婆家的常客. 记忆中,那是个秋天的夜晚,天黑了母亲还没有来接我.外婆点起煤油灯,我缠着外婆讲故事.外婆拿来针线簸箕,一边纳鞋底,一边用细柔的声音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还有一个小和尚……”  相似文献   

14.
深山夜遇     
前阵子,因生产需要,我被单位派到乡下去收购玉米,并吃住在农户家,因那儿是山区,早晚气候温差大,一不小心便感冒了,好歹那儿有一个只有一个人的村卫生室,我便去输液,几天下来,便和卫生室这名姓李的大夫认识了。这天,和李大夫闲聊,他跟我说了前几天半夜出诊回来时遇到的一件怪事……  相似文献   

15.
关于董小宛的结局,或认为,她跟冒襄生活了九年之后,于顺治八年病逝于如皋;或认为,顺治二年,她随冒襄全家避难于浙江盐官,在战乱中为洪承畴部所获,献给了顺治帝。前者以冒襄《影梅庵忆语》为依据;后者以吴梅村《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并引》组诗第八首“江城细雨碧桃村,寒食东风杜宇魂。欲吊薛涛怜梦断,墓门深更阻侯门”为依据。我有不同看法。如皋县城内水绘园是冒辟疆和董小宛共同生活了九年的地方,迄今留有冒辟疆八十一岁时手书的一首七绝:“冰丝新扬藕罗裳,一曲开筵一举觞。曾唱阳关洒离泪,苏州寂寞当还乡。”在冒辟疆晚年写的这首诗,应该是对董小宛身世的总结。从诗意  相似文献   

16.
李海珉 《社区》2009,(23):42-43
1937年11月,淞沪沦陷.柳亚子先生蛰居上海“孤岛”.激愤地把自己的居室取名为“活埋庵”,在活埋庵内柳亚子将自身活埋了整整三年,52岁那一年他写下了一篇“誓死抵抗,取义成仁”的遗嘱。  相似文献   

17.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前有一株古榕树。 一日清晨,一个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忧至极处,便丢下笤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相似文献   

18.
我于一九六二年遊焦山时,曾发现别峰庵内“板桥读书处”的壁上,悬有一幅郑板桥手书的墨宝,内容是板桥为焦山和尚碧崖的遗像所作的题赞。这首四言体的诗赞不仅在板桥自刻诗文集中没有见过,亦为中华书局新编《郑板桥集》的“补遗”一辑所未收,当时便全文抄录了下来。现闻这件墨迹早移藏于镇江市博物馆,遊人不易再看到了。  相似文献   

19.
光绪三年,穆宗神主将升拊太庙,但太庙九室已满,无地可容.巨典攸关,群臣筹议.经过几回合的激烈争论,最终决定在原太庙基础上增修龛座,神主升袝.此次筹议的结果并不符合传统礼制,其特点有二:废除亲尽祧庙制度,礼制服从于现实.  相似文献   

20.
中央粮食储备是反映国家粮食安全 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央粮食储备制度的建设。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消费大国,储备粮食,备战备荒,是我国几千年来治国安邦的基本经验总结。历史上有远见的政治家,都把建立粮食储备作为治国之本,把有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作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定的基本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始终把中央粮 食储备作为一项重要 的经济工作来抓,中央 粮食储备制度建设一 直在国民经济建设中 处于重要的地位。特别 是进入1990年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 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