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好生活需要在劳动中付诸实现,更需要在“劳动正义”的涵养和呵护中创造。劳动正义内含劳动效率、劳动公平、劳动和谐、劳动自由、劳动幸福等价值目标,是实现美好生活诉求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但现实中受资本逻辑、权力逻辑、技术逻辑以及消极劳动观的合力影响,劳动正义及其实践也遭遇到了一些难题和挑战。为此,需要基于社会主义制度价值属性和伦理精神视角对劳动实践进行观照,通过驾驭资本逻辑、健全制度安排、营造积极文化氛围、培养理性社会心态、提升劳动者综合能力和素养等多维途径来维护劳动正义,从而夯实构建美好生活的基石,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关系国计民生,如何构筑"中国梦",是人社部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个层面互为一体,落脚在"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关键要素是"人民的梦",包括民生梦、尊严梦、成功梦等,都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中国梦的实现主体是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由此,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三个共同享有",描绘了中国梦的美好愿景,蕴涵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将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利益共同体,也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正劳动时代表情丰富。经济文化尤其璀璨,劳动时代特别多彩。先是伟人发出感叹"发展才是硬道理",然后是劳动经济学家肯定"劳动保障是立国之本"。外人以为劳动保障就只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别的便浸润在一种闲时的论理氛围之中。那只是劳动时代的一部分。主流的劳动保障,核变出"经济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经济",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中国梦相交共融。迎来WTO、奥林匹克、英特尔总裁、宜家CEO、阿尔卡特要员、《财富》论坛……迎来四海宾朋对经济中国、经济四川的美好体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劳动观变迁的重要时期,劳动属于下层阶级谋生苦行的观点逐渐遭遇挑战。伴随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开启,“劳工神圣”的观点在中国主要城市传播开来,劳动光荣在革命根据地渐成主流。局部区域新观念的形成为新中国现代劳动观念的跃迁打下基础。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发展进程起关键作用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对外来劳动观的理性辨析、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宣传,对传统剥削阶级劳动观的批驳,推动了中国现代劳动观的觉醒。党在苏区和陕甘宁边区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本土化实践,则成功让劳动光荣变成得到认同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正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温江健康永宁",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全覆盖,就业创业高质量,社会保障更完善,劳动关系更和谐的工作格局。2013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15人,新增创业116人,带动就业678人。"两网化"管理试点工作达标,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7%以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达97%。永宁镇在所辖6个社区建立了新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  相似文献   

6.
刘伟亮  谢红  陈思 《劳动世界》2020,(11):56-57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呼唤,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客观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与根本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目标更高、内容更丰富、对象特点更加鲜明、教育方式更丰富。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水平,要以培育"劳动价值观"为核心,建好劳动教育"金课群",搭建劳动教育"实践系",打造劳动教育"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群体劳动争议是一种不同于集体劳动争议和多人劳动争议的新型劳动争议现象。引发群体劳动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农民工劳动关系不稳定且处于"双重体制外"状态,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存在不足而失灵。基于此,应对群体劳动争议的思路,应当从预防和处理这两个层面展开。预防的要点有:逐步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度;消除农民工"双重体制外"状态;畅通劳动者单个维权渠道;完善集体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处理的要点有:选择以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为中心、相关机构或组织协同参与的群体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处理程序设计应当注重查明争议内容和原因、平息群体对抗行动、协商调解和强制仲裁等环节。  相似文献   

8.
基于权威的统计数据和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当前我国劳动者工作时间呈现八大特征:虽然工时制度逐步与世界接轨,但加班现象仍然严重;"长工时低收入"与"短工时高收入"并存;过度劳动伴随工时闲置;男性"长工时"与女性"第二轮班"并存;城乡劳动者工作时间差异大;特大城市劳动者上下班时间长;雇主比雇员工作时间长;假期时间远少于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国劳动者还普遍存在过度劳动的问题,加班现象严重,这也许是"中国奇迹"的密码之一,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不可持续。为治理过度劳动,实现体面工作时间,应考虑进行如下的一些政策选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缓解过度劳动的关键;制度设计是缓解过度劳动的基础;适当的差异化设计是缓解过度劳动的手段;基于新技术建立的工时协商机制是缓解过度劳动的途径;政府宏观协助是缓解过度劳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实现体面劳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体面劳动体现以"劳动者为本"的全新理念与劳动价值论一脉相承。体面劳动既是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最新发展。实现体面劳动必须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依靠政府、企业、工会以及劳动者个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使创造价值的劳动活力全面迸发出来,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惠及我国的每一位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幸福指数、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要,是企业家重要的使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和谐劳动关系是指企业和员工之间遵循守法自律、平等协商的原则而建立的良好、和谐的用工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有助于工业企业控制劳动用工风险,减少劳动纠纷,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  相似文献   

11.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共享发展理念指引下开展残疾大学生就业保障问题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残疾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及原因,文章从劳动经济学视角出发,提出构建"政府主导、高校行动、社会参与、残疾大学生自立自强"的四位一体的残疾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促进残疾大学生就业,真正实现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析了当今世界人才走向,以及中国引进人才的战略方针后,明确提出:现在世界上不仅有一个西方的美国梦,也有一个东方的中国梦。我们热忱欢迎世界各国的专家来华工作,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中国梦"正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建设人才、引进人才、发展人才的新时代大国理想,是求贤若渴的国家级"人才美梦"。尊重人才。古有刘备"三顾茅庐"而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就是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重视人才,大开报国之门,涌现了华罗庚、钱学森、李四光、王淦昌等举世闻名的"国才",中国的科学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奠定了如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零就业"家庭是目前城镇中最为困难的群体。为了帮助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2005年8月,南充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和实施零就业家庭再就业援助。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认定零就业家庭3985户,除因各  相似文献   

14.
微评     
打破"好职业"与"坏职业"的藩篱经济良好、社会公平,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垂直流动渠道的通畅——比如一个有志进取的人,能够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二元劳动市场是形成平等劳动市场的一个障碍。所谓二元劳动市场,指的是劳动市场分成"上等"和"下等"两部分。一般认为,在"上等"劳动市场工作是"好职业",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与分析,首先对"新常态"和"过度劳动"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适度劳动的含义、特征以及现实意义作了论述,文中指出:所谓的适度劳动就是个体在一定的劳动投入量的情况下,由工作所产生的压力处于个体承受范围之内,并且其工作表现处于最佳的状态。然后从适度劳动与"以人为本"、适度劳动的个体差异性、适度劳动的积极性、适度劳动的能动性以及适度劳动与工作繁荣的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和意义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新常态下适度劳动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仅仅反映着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质量和效率。协调劳动关系及其矛盾,实现劳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但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劳动关系也变得多元化、复杂化,劳动关系矛盾日渐增多,这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压力。劳动关系和谐与否,既关系到每个劳动者和家庭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在我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实施的立法背景下,  相似文献   

17.
正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能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个家。""幸福就是老了能够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社保,每月有养老金,生活有保障。"……幸福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对幸福不同的诠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人民幸福,而"人民幸福"主要体现在"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就业有岗"等方面。铸就人民群众的"幸福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近年来,武胜县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工作主线,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指数,切实让发展成果惠及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劳权在理论上的富足与现实中的赤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劳动法治往往只重视权利的直接赋予,却疏于关注劳动者的可行能力对劳权实现的作用。现实国情决定了只有借助劳动法治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可行能力。这意味着劳动法治必须实现从关注"组织"到关注"个人"、从关注"实体性劳权"到关注"程序性劳权"、从关注"争端解决性责任"到关注"促成合作性责任"的转向。劳动法治的现实任务是通过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程序性权利以及劳动法治主体的角色责任去实现劳动法治主体间的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19.
劳方:劳动力也是资本资方:企业只有创新才能走出困境专家呼吁:加大力度保护劳动者的权益3月14日,由易才集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新人力—劳动关系》编辑部主办的"经济危机下的劳动关系"研讨会在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汇集劳动关系领域顶尖专家、劳动关系实务界人士和劳资双方代表,对劳动关系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该研讨会分两个部分:劳动关系专家及劳资双方代表对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深入探讨,以及劳动关系专家针对国外劳动关系的现状研究。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监察是政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性行政力量,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发展理念决定了其既要履行为劳动权益实现提供国家保护的责任与义务,又要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双重价值目标。劳动保障监察职能定位应以"二元"本质属性特征为基本出发点。基于对劳动监察职能国际发展趋势与新时代对劳动保护升级现实要求的综合考量,劳动保障监察职能范围广泛性的制度安排具有现实合理性。当前引发劳动争议的主因源自雇主劳动违法的客观现实,以及劳动执法权与行政调解手段的职能优势互补特点,劳动保障监察作为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机制参与主体兼承的调解职能制度扩容也成为必要,但应按类型划分实行分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