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验自我"作为"经验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具有统摄"经验自我"的能力,表现为先天统一的表象能力;另一方面还是统觉综合统一性的要素。虽然康德对"先验自我"的阐述有合理之处,但它依然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先天综合判断过分依赖于先验自我,从而导致其先验逻辑的主观性;第二,先验自我无法达到对"物自体"的认识,仅能认识现象界中的事物,势必造成物自体界和现实的分裂。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认识论自我观明确地区分了先验自我与经验自我,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先验自我不是实体,不可知;经验自我是实体,是可知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验自我是经验自我的形式根据,经验自我则是先验自我发挥功能和作用的现实载体。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二者具有不同的作用:经验自我是具体认识形成的首要条件,先验自我则是知识的逻辑定格。  相似文献   

4.
费希特的知识学以活动自我摆脱了康德悬拟的自在之物的枷锁,由此确立起主体、自我意识对客体、实体的绝对自由。费希特以活动自我为出发点建构了知识学体系,这一体系由三个命题构成:自我设定自我、自我设定自我与非我的对立、自我设定自我与非我的统一。费希特通过对活动自我的逻辑演绎,使得由康德割裂开的先验自我,在逻辑的方式下得到了统一,但这种统一只局限在自我意识的反思中,主体与客体并未达到内在的、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旨在为形而上学重新奠基的康德所而临的严峻挑战来自休谟彻底的经验主义。康德所开辟的先验路径可谓是前无古人从“我思”命题入手,通过区分“未定知觉”与“已定知觉”,先验地消解“自我实体”;并抓住逻辑说明与玄学规定的区别揭示出理性心理学循环论证的背谬,他证明,“我思”绝不包含“我为实体”,“我”仅仅是思维之所以可能的“先验形式”。作为伴随一切概念的原始统觉的“先验自我”第一次被如此确立起来,对象的存在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而获得一种新的牢固基础,“哥白尼革命”的支点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徐秋实 《学术研究》2023,(10):28-34+177
受当代心灵哲学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学者利用流行的功能主义观点来解读康德的先验自我。其实,论证即使在康德的理论哲学中,先验自我也要被视为有绝对自发性,所以需预设本体与现相的区分,而功能主义因与康德的先验观念论迥异的形而上学背景无法解释先验自我的这种特性,因此以克切和布鲁克为代表的对先验自我的功能主义式解读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由此将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定的基础归结为先验想象力。但是,康德由先验想象力到统觉的退缩和未能阐明认识有限性的存在论后果,显示了此一奠基的不牢靠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建构出发,实现了形而上学奠基的置换——基础存在论。基础存在论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关键在于具体澄清作为时间性的操心。海德格尔通过源初时间性建构起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完成了此在形而上学的奠基。海德格尔所奠基的这一形而上学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取向,将哲学的使命规定为对人的"实际生命"的关涉。  相似文献   

8.
靳宝 《兰州学刊》2009,(6):40-44
以海德格尔解释学的现象学视野来看,康德是在传统形而上学的轨道上运思的,他对于主体性的阐释缺乏适当的存在论之领悟境域,因而他对主体的存在方式没有进行彻底地追问,由此错失了世界现象。海德格尔借助现象学的意向性方法,从时间这一领悟境域重新思考了此在的生存建制,把康德对主体性的追问推进到了存在论的维度。  相似文献   

9.
先验自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阿基米德点,它具有自明性,并在不断的明见呈现过程中构建自身,说明自身。不仅如此,自我构成的先验自我还具有自我负责的本性,这些特性与康德式的本体论自由特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康德批判哲学中的"理性自我"与"感性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山 《学术论坛》2002,7(6):34-37
康德哲学是集笛卡尔以来各派研究之大成 ,他的划时代功绩就是创立了批判哲学 ,用先验的方法把自由领域从自然领域中划分出来 ,从而厘定了自由和自然的界限与各自职司。在自由领域 ,他区分于现象界的本体概念 ,区分于感性自我的理性自我 ,实际上关涉到了社会存在物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领域 ,为日后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 ,特别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两版范畴先验演绎和图型论中,康德以主体性先验演绎逻辑规定了先验的想象力作为认知过程的一个必要功能--具有积极地建构经验对象的能力.海德格尔在时现象学方法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借助于对源始的时间性的分析.赋予了先验的想象力新的价值:想象力的综合不再像知性概念那样是规范的,完全依赖于知性统觉,而是自身收成的.是完成自身超越的本源性力量,它不仅独自构成了一切对象知觉的最源始条件,还是人类理性得以超越出来的根本原因.海德格尔对康德的认知想象力的批判使得海氏哲学完全超出了知识论层面,打开了存在论的视域.  相似文献   

12.
康德道德哲学关注的是实践理性发挥作用的领域,表现为三个维度.最高道德法则之普遍性的形式化阐明体现了先验维度;道德哲学之终板诉求的至善及康德对道德情感的眷顾体现了经验维度;作为道德哲学拱顶石的自由理念可思而不可知及对上帝的信仰体现了超验维度.我们既不能夸大其中的形式化因素,又要认识到经验与超验维度的重要意义.三者相互联结、相互蕴含,共同构成了康德道德哲学的整幅图景.  相似文献   

13.
在康德那里,外部刺激与其说是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本源碰撞,不如说是两者的原初分离。这一原初的分离是一切感性杂多的来源,由此成为一切认识的开端。而心灵的内部刺激则旨在说明自我感觉和自我认识的可能性、必然性。这种自我刺激具有两个层次:在内感官层面,心灵凭借对外部杂多的完全时间化而形成了自我感觉;在先验统觉的层面,一切内部的有关自我的表象通过知性的联结而形成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一种对自我的经验建构,必须经由自我刺激。自我刺激的必然性表明了自我表象与外部世界表象相同的被给予性,也表明了自我认识与外部对象认识相同的非理智直观性。据此,主体不能不对自身而言是一个直观的和内知觉的客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哲学史上客观性概念多层次含义的继承与批判,黑格尔将康德先验范畴转化成为经验性的概念.黑格尔的思辨概念是主客同一的,是有限的必然性.概念与经验不是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而是直接统一的.概念从时间上看产生于经验,从逻辑上看决定于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
近代哲学自笛卡尔以来以自我为阿基米德点,试图在知识形态上实现形而上学。但是由于受到这种意识哲学的局限,康德以前的哲学家们对自我原则的理解都是独断的,这不仅使形而上学成为毫无确定性可言的战场,甚至连知识本身的确定性都受到了怀疑。康德以其批判哲学的视角认识到以往哲学的局限,重新厘定了理论领域中自我的内涵即先验统觉,为知识夯实了基础。然而先验统觉并没有达到自我的真理性,康德也没有超越知性思维方式的局限,其先验统觉不能为形而上学提供保证,在形而上学建立的过程中起到了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先验思路在西方哲学上清晰可辨.巴门尼德对"是"的追问、柏拉图对"相"的纯粹推演便是先验思路的最初形态.康德对主体自身的认知能力及界限的探究、胡塞尔对意识行为本身的探求则为先验思路较为成熟的形态.先验思路的基本特征是以独立于事实和历史起源的方式为认识寻求先验的根据.其基本态度是以哲学之思的方式趋向哲学最终的绝对自明的根据.先验思路是一条通达"纯粹存在"之路,它代表哲学研究本身.  相似文献   

18.
康德先验逻辑对形式逻辑的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康德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指出康德表面上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机能中引出先验逻辑的诸范畴,实际上却是以先验逻辑的范畴为形式逻辑的诸判断形式奠基,从而使形式逻辑建立在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上而“认识论化”了。文章最后结合康德先验逻辑的古代思想渊源和后世影响对其历史地位进行了初步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哲学存在着巨大的本质差异,那种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哲学出发来注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的做法,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行不通。历史唯物主义才是构成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理解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上才是一位现代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尽管斯特劳森基于拒斥心理主义的动机试图开辟一条分析性的先验论证的诠释道路,但其先验论证的实质仍是对康德先验学说核心部分的赞同性重构。他的先验论证试图从经验的根本层次上建立概念图式与日常语言经验间的必然联结。只有放弃求全责备的有效性计划,在描述的形而上学的理论背景下才能理解其先验论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