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一直是形式逻辑研究与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理解集合概念的关键是弄清什么是集合体,而理解集合体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特征。唯有如此,才能准确理解集合概念的本质,走出辨析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定义 ,虽说法不一 ,但没有什么实质性区别 ,不易理解 ,而且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不反映集合体”还有违反定义规则之嫌。我们知道 ,“集合体”和“个体”是相对的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 ,而非集合概念是反映个体的 ,所以 ,应该把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集合体的概念” ,而把非集合概念定义为“反映个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集合体辨析     
本文提出了对逻辑范畴“集合概念”理解的关键是“集合体”问题。阐释了识辩集合体的途径或方法。认为,识别集合体首先也是关键在于明确“不必然具有”和“必然不具有”、“必然具有”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再将集合体区别于类和整体。集合体完全不同于类,它和整体相似,又不等于整体。明确集合体及集合概念。对正确思维和论辩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集合概念是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是揭示事物集合体的质的规定性的。集合概念可以反映单独的集合体,也可以反映以集合体为分子的类,它和单独概念、普遍概念是交叉关系。集合概念可以划分,同样可以概括和限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逻辑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集合概念的识别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集合概念的识别之所以成为难点,是因为其定义不统一,人们对集合体的理解不一致,识别方法不科学,从而给集合概念下出了新的定义,也给出了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集合概念,必须依据其反映对象的特点进行考察,而不能依据语境考察,否则,会造成概念无定类.集合体是与系统不同的一类事物,与抽象的类概念也不同.依据集合体的特点和是否是共性抽象,可以把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清晰地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
对集合概念 ,必须依据其反映对象的特点进行考察 ,而不能依据语境考察 ,否则会造成概念无定类。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 ,集合体的个体间无确定的结合方式或规则、个体无确定的位置、个体作用无差别、减少或增加某些个体不影响集合体整体 ;因而 ,集合体是与系统不同的一类事物 ,与抽象的类概念也不同。依据集合体的特点和是否是共性抽象 ,可以把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清晰的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是普通逻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积极地克服这个难点,不仅有助于准确地辨识概念、使用概念,也有助于恰当地进行判断和推理。教学实践证明,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必须在理论上重点研究以下两个问题:(1)客观事物中类与分子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2)普通逻辑中集合概念与单独概念、普遍概念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属于不同的层次。前一个问题虽然是认识论研究的范围,但它却是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释了集合概念所反映事物的集合作既包括无序、松散的整体,又包括有序、聚合的整体.论述了集合概念与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长期以来在逻辑界和逻辑教学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简明的确认方法,并对“非集合概念和普通概念的关系问题”加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的多维意蕴及其取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持续发展具有多维意蕴和取向,它是一种协调发展观、新型文明观、自觉创新观、伦理价值观和科学实践观.只有把这些不同的视角联系起来,才能全面、系统、深入地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本质,并为实施这一战略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虚概念作为真实概念的对立面存在,它弥补了真实概念的不足,是人们思维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对虚概念有无内涵和外延这一问题的合理回答,则有利于人们更好、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虚概念。无论从概念的特征讲,还是从辩证的思维角度分析,虚概念都应该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体,即虚概念有内涵,也有外延。  相似文献   

13.
行政伦理观是公共行政主体和国家公务员在公共行政领域中关于行政伦理价值追求的总体观念,从行政伦理观的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采用了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行政伦理观的传承与变迁,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行政伦理观的价值观念转变,归纳当代行政伦理观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统发展观是理性主义发展观、"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相比较,科学 发展观凸显出社会发展的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观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人类的职旨与永恒追求。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法律领域的具体应用,是我国立法制度革新的理论支撑。人本法律观的提出必将给我国立法主体、立法程序、立法监督制度的革新带来新契机。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环境法的当务之急是调整环境法的立法目的。这是因为:第一,我国执政党和我国政府的发展观、文明观在2003年前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这种变化了的发展观、文明观相比,我国现行环境法所体现的发展观、文明观已经落后;第二,我国执政党和我国政府的发展观、文明观的改变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反映,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法律部门是环境法;第三,要想让环境法适应发展观和文明观的转变,关键是对其立法目的做出修改。  相似文献   

17.
教育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观念创新对教育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当代及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下,教育观念亟待在教育个性化观念、大教育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教育国际化观念等方面加强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8.
理念的重要性使得我们需要对企业理念进行管理。企业理念生态系统包含企业理念的来源、企业理念实践者和企业实践行为。其中,企业理念实践者是理念和行动中间的桥梁,是企业理念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内稳态及有关疾病观的回顾,探讨内稳态与疾病的关系。提出稳态医学疾病观,即一切疾病的发生皆是自稳失衡的表现,并据此提出稳态治疗观,即疾病的治疗目的应是恢复自稳,要重视亚稳态及畸形稳态的纠偏与调治。探讨了其在治疗及中医药等研究领域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村命运共同体是对农村伦理共同体的扬弃。当前,传统权威的肢解、乡土意识的弱化和个体的“原子化”构成农村社会转型的集中表征。社会转型严重打破了传统的聚合形式,造成了农村交往行动的无序化、组织形态的碎片化和价值观念的异质化。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回应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困境具有积极意义,它也为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提供了新的理路。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导向下,农村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必须推进如下工作:在政治文化层面,推进基层协商的发展与包容文化的社会内化;在经济发展层面,确保发展的均衡性与公共服务的实效性;在基层治理层面,积极创设“合作治理”的农村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