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来。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有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就教他说:‘是三’。”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社区》2009,(26):34-35
他叫我爸爸 有一个菜鸟问我:“MM是什么意思?” 我乱答:“妈妈!”她又问:“PLMM是什么意思?”我又乱答:“婆婆妈妈!” 然后。问她怎么了?她答:“有一个人加我为好友,他问我是‘婆婆妈妈’(PLMM)吗?我说不是。他又问我是‘妈妈’(MM)吗?我又说不是。接着。他就叫我‘爸爸’(88)!”  相似文献   

3.
唐生智 《金陵瞭望》2005,(14):14-15
“一天下午,蒋介石找我去,对我说:‘关于守南京的问题,要就是我留下,要就是你留下。’我说:‘你怎能留下呢?与其是你,不如是我吧!’他立即问:‘你看把握怎么样?’我说:‘我只能做到8个字:临危不乱,临难不苟’。”  相似文献   

4.
王希曾 《社区》2014,(4):51-51
前脚退休,后脚社区主任闻讯上门,请我当“老娘舅”。“老娘舅”,这是什么工作?主任见我有些不解,笑着解释说:“过去家族里发生什么矛盾,都请老娘舅出面调解。现在我们社区把有威望的退休老党员聘为‘老娘舅’,让这些最熟悉乡隋民风的‘老娘舅’在调解邻里矛盾纠纷中唱主角,维护居民的幸福安宁。”  相似文献   

5.
朋友很苦恼地告诉我,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丈夫责怪她没有尽到责任,家里每天不是吵架就是冷战,日子没办法过下去。我问她:“你在家会常说‘我爱你、也许你是对的、不要紧、你能行’这几句话吗?”她摇摇头说:“平平常常的一家人,哪来那么多的客气?  相似文献   

6.
一次约会     
这是由红娘牵线,双方认识后我和老田的第一次约会。这天上午11时,我在市老年大学开完通讯员会,就匆匆下楼去候车,等了好久也不见车的踪影,我站立不宁。好容易才上了车,又在中途换车,等到达目的地已超过预约时间40分钟。一下车,老田就从站台旁站起来,责怪地说:“你怎么才来?我等你一小时了。”不等我说个为什么,她又诉苦说:“来一辆,我迎一辆,下一个我看一个,就是没有你,简直令人心凉。”我歉意地说:“我在那里等车也着急呀,遇上堵车也不由己。”她说:“你怎么不打个‘的’?十块钱就舍不得?”不容我回答,又说:“…  相似文献   

7.
<正>寻花问柳吃罢夜饭,我在上网,8岁的儿子在看电视。突然,儿子跑到我身边,挺随意地对我说:“爸爸,‘寻花问柳”是什么意思呀?”我一愣,不知道这小子怎么知道这个词,又不好问他,想了想说:“‘寻花问柳’意思就是说,春天来了,人们出去看看花儿和杨柳。”“那太好了,爸爸,现在正是春天,星期天您也带我去‘寻花问柳’好吗?”  相似文献   

8.
申霞艳 《今日南国》2014,(11):34-34
2014年3月,严歌苓在中山大学演讲,提问环节,有学生问道:“网上说,您每天在丈夫回家的时候,会换好衣服去迎接他,真的是这样吗?” 全场哄笑. 严歌苓很坦然,她说:“你还说得客气了,网上传得更神.实际是我每天要坐在书房里工作六个小时,有一天,先生出去上班,我就穿着睡袍坐在书房里写啊写.等他回来,发现我还是这个样子,就开玩笑说:‘难道我今天没有上班?’他是开一个玩笑,但我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六年前,我们曾写信向叶圣老请教,叩询他的名和字取义于何书。叶圣老在回信中说,绍钧是名,“是家长取的”;圣陶为字,“是中学时期一位老先生给我取的。他说从‘圣人陶钧万物’一句而来。此句出于何书,至今我还不知道。”我们查了一些古书,也没有见到“圣人陶钧万物”的记载。但《史记·鲁仲连邹阳传》和《汉书·邹阳传》都有类似的说法:“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这或许便是那位老先生给叶圣老取名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钟玛 《百姓生活》2011,(1):24-24
儿子刚上初一时,对女孩子会表现出一种特别的逆反心理。 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在开一瓶“剑南春”,儿子就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就是这酒的名字。”“怎么,她喜欢喝酒?”我不解地问。儿子笑道:“不是。她特别喜欢和男同学一起玩儿,一开始男同学背后叫她‘花蝴蝶’,后来还是我想出来‘见男春’这个外号的。”我听了眉头一皱,板着脸说:“以后不准乱给同学取外号!”儿子见我没好话,不吭声了。  相似文献   

11.
吴太平 《金陵瞭望》2006,(19):47-47
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位女记者到外地采访.时间很晚了.前不着村后不靠店.只好借宿于一座寺庙。方丈把女记者带人一间客房:“施主可在这里安歇。”女记者将室内打量了一番.腼腆地说:“这门没有门闩。”“阿弥陀佛”.方丈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答道.“没有门闩有‘心闩’,‘心闩’也是闩。”  相似文献   

12.
“何……为”句中的“为”是句尾语气词,还是其他别的什么词?这历来是有争议的。吕叔湘先生在《笔记文选读》一书中注释“何以车为?”②一句时说:“‘何为’等于‘做什么’,照文言的习惯,拆在两处。同样的句法如‘何以家为?’、‘丈夫死耳,何以泣为?”王力先生在分析这件句子结构时,则说得更为清楚,他认为:“这件句子实际上是动词‘为’的疑问代同,宾语‘何’放在作状语的介词结构前面了,意思是‘用……做什么’。……在‘何以……为’这个格式里,“何’字可以用别的疑问问如”奚’、‘恶’、‘安’等来替换。”“最近,朱运…  相似文献   

13.
芥子纳须弥     
金跃军 《社区》2014,(26):1-1
唐朝江州刺使李渤,有一次问智常禅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智常禅师听了李渤的话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么回事呢?”“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相似文献   

14.
学《归去来兮辞》,我照例要问问学生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选择。甲说:“这是一个缺乏家庭责任感的父亲。‘幼稚盈室,瓶无储粟’,他需要这一份俸禄,怎能说走就走?”乙说:“这是一个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官员。他当官起码可以造福一方,为什么只考虑自己?”丙说:“陶渊明是个懦夫,遇到一点不如意就选择逃避。”  相似文献   

15.
我悄悄地问语文:“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漫步花草中’,是一种浪漫之美;‘游戏雪地里’,是一种欢乐之美;‘帮助孤寡老人’,是一种奉献之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之美……语文之美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6.
老伴学骑车     
黄世玫 《老友》2013,(2):40-40
早晨起床后.老伴就认真地对我说:“吃完早饭后.你别出去转悠.帮我完成一项‘政治’任务——教我骑自行车.”我一听就懵了.“你这不是半夜哭妗子——想起来一阵是一阵吗?都70多岁的人了.还学骑啥车呢?”我冷不丁地回敬了老伴一句。  相似文献   

17.
“怪病!怪病!真是怪病!”一位年近七旬的肥胖老人在一对中年夫妇的陪同下,一边走进诊室一边说,“陈医生,请你给我看看这‘怪病’!” “请坐。”我一边让座一边不解地问,“什么‘怪病’?”  相似文献   

18.
方舟子 《可乐》2010,(12):23-23
2000年,我因为路见不平开始所谓的“学术打假”,到现在恰好十年。在这期间,我接受了许多中美媒体的访谈,内容大同小异,无非都是:当时怎么会想到要揭露中国的学术造假?怎么发现了造假的?怎么核实的?有没有受到什么压力?中国的学术造假为什么这么泛滥?你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位朋友准备在沈阳开一家美食城,一段时间以来,他四处取经,不久前,他约我同去盘锦,据说那 有一家“桃源新村”值得拜访。出发前,我向几个盘锦人打听了一下这家“桃源新村”,他们升口同声:“桃源新村呀?到了盘锦,你打听谁谁都知道。”这天我们趋车前往盘锦,好信儿地在盘锦街头打听了几位当地人: “请问您知道‘桃源新村’吗?” “你问的是哪个‘桃源新村’呀?” “噢?有几家‘桃源新村’啊?” “你们是外地人吧?‘桃源新村’有好几家呢!在盘锦有谁不知道许老板的“桃源新村”! “我们要去总部。” “你们这么走……” 热心的盘锦人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一路下来我们又打听了一些人,真是问谁谁知道。 说句不谦虚的话,上至五星级酒店下至乡村野店,我去过的饭店太多了,留在记忆中的又有几家呢?对这家路人皆知的“桃源新村”不免有些不服气。  相似文献   

20.
白明 《北京纪事》2009,(11):56-58
我写过一本小书——《片面之瓷》。不承想,这本书被一位“高手”看到了。这位“高手”人称“老D”,久居京师的中州人氏,既是个制瓷高手,也是个“作旧”高手。您看,我就不说他是“造假”高手,因为人家老D一开始就明说了,他手里鼓捣的玩意儿是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